心理学论文范文免费参考
所属栏目:心理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03 09:52:54 更新时间:2013-12-03 09:17:49
本文是一篇心理学论文范文,论述了吸毒强戒者EPQ人格特征及其药物滥用行为的相关分析,选自期刊《甘肃社会科学》杂志是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 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术质量第一的方针,注重学术理论的原创性和学术前瞻性,注重应用研究,注重学术信息含量。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男性吸毒强戒者人格特征与药物滥用行为的相关特性,提供有效干预治疗的参考依据。方法按整群抽样方法对佛山市劳动教养所563名吸毒强戒者进行研究,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自编问卷调查表,测量其人格特征和药物滥用情况。结果(1)与中国常模相比,强戒者内外向E、神经质N量表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有显着性(P0.05)。(2)不同年龄段的强戒者EPQ人格特征差异无显着性(P0.05)。(3)初吸年龄与精神质P呈负相关,吸毒时长与精神质P、神经质N呈正相关(P0.05)。结论吸毒强戒者人格呈现相对固着的外向和神经质特征;初吸年龄愈小其精神质特性越明显;强戒者长期吸毒行为强化其人格特性,降低社会适应功能。
【关键词】吸毒强戒者,人格特征,EPQ
吸毒强戒者是指“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是我国2009年以来实行的一种新型的戒毒方式。药物成瘾行为成因十分复杂,是由个体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三大因素共同作用而致[1]。由于人格是导致药物成瘾的重要病原性因素,了解强戒者各年龄阶段人格特质因素,探索强戒者的人格发生发展与药物成瘾行为的相关影响是当前强制隔离戒毒心理干预工作的重点。虽然国内研究者采用多种人格测量量表调查,发现吸毒人员人格特征有异于一般常模[3~10],但仍未阐明强戒者的人格特质因素与药物滥用行为发生发展的相关特性。本研究通过自陈式人格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以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表对强戒者的人格特质、药物滥用行为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意图了解吸毒强戒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格特质,及其药物滥用行为与人格特性的相关性分析,以便对吸毒强戒者采用有效的干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资料
按整群抽样方法,以佛山市劳动教养管理所2010年入所的强制戒毒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吸毒强戒者602名,发放问卷602份,收回问卷602份,删除未做完全或不真实等无效答卷,实际进入统计分析的样本563名,回收率93.52%。其中20岁以下7人(占1.2%),20~30岁132人(占23.4%),30~40岁326人(占57.9%),40~50岁89人(占15.8%),50岁以上9人(占1.6%)。学历:文盲21人(占3.7%),小学181人(占32.1%),初中307人(占54.5%),高中/中专54人(占9.6%),无本科或以上学历者。职业:个体户/企业主101人(占17.9%),服务业从业者26人(占4.6%),待业/无业189人(占33.6%),农民202人(占35.9%),干部3人(占0.5%),工人26人(占4.6%),学生16人(占2.8%)。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药物滥用情况、生活方式、社会家庭功能、干预及治疗情况等项目。(2)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钱铭怡教授根据EPQ量表系列于1998年修订而成,该量表在国内各类人格特征研究中广泛应用,信效度良好[11]。量表包括精神质(Psychoticism,P)、内外向(Extraversion,E)、神经质(Neuroticism,N)、掩饰性(Lie,L)4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12个项目,共48个项目。
1.2.2统计方法
使用Excel进行原始数据录入,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吸毒强戒者的人口学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定量资料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
2结果
2.1吸毒强戒者EPQ人格特征分布
见表1。将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掩饰性L四个维度的原始分转换为T分数,计算方法:T=50+10(x-M)SD其中x为原始分,M为该人所在组的均数,SD为该组标准差。转化后分数在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根据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T分43.3和T56.7区间内包含50%的人数,而T38.5和T61.5区间内包含75%的人数。在吸毒强戒者中,人格类型处于“典型外向”、“倾向外向”以及“典型情绪不稳定”、“倾向情绪不稳定”,即内外向E量表、神经质N量表T分高于56.7的强戒者比例较正常比例高。表1吸毒强戒者人格特征T分分布情况
2.2不同年龄组吸毒强戒者EPQ人格特性比较分析
见表2。神经质P、内外向E、神经质N、掩饰性L在各年龄组间得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不同年龄组吸毒强戒者EPQ人格特征无显着性。
2.3不同年龄组吸毒强戒者EPQ人格特征与中国常模的比较分析
对吸毒强戒者与中国常模得分情况按年龄进行分层研究,采用单样本t检验(见表3、表4、表5、表6)。与中国常模相比,吸毒强戒者在精神质P维度上的得分与常模差异无显着性(P0.05)。在30~39岁以及40~49岁年龄段,吸毒强戒者的外向性人格特征更明显,与常模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在神经质N维度上,除16~19岁及50~59岁年龄段外,其余年龄层的吸毒强戒者神经质N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显着性(P0.05)。掩饰性L量表中,小于30岁的吸毒强戒者得分高于常模,大于40岁的吸毒强戒者得分低于常模,30~39岁年龄段的吸毒强戒者得分与常模差异无显着性。表2不同年龄组吸毒强戒者EPQ得分方差分析结果表3不同年龄组吸毒强戒者精神质P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结果表4不同年龄组吸毒强戒者内外向E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结果表5不同年龄组吸毒强戒者神经质N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结果表6不同年龄组吸毒强戒者掩饰性L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结果
2.4吸毒强戒者药物滥用行为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见表7。吸毒时长与精神质P、神经质N呈正相关;初吸毒年龄与精神质P呈负相关;复吸次数、吸毒时长、日均吸毒量、与毒友交往次数均与掩饰性L呈负相关。表7药物滥用行为与人格特征Pearson相关分析
3讨论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人格包括个体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等心理成分。其中气质的差异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而性格则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但同时也受个体生物学因素影响;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的内控系统,对人格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统一和谐[12]。本研究采用的艾森克人格问卷是依据艾森克人格特质理论研制而成,其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三个维度的人格特质基于一定的生理基础,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水平是内外向人格维度的生理基础,而个体的神经质特性又与个体植物性神经系统,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相联系。艾森克认为,大脑生理特性的差异是人格差异的重要基础,而这种生理性差异则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13]。本研究结果显示,强戒者的人格特质与中国常模相比在内外向E及神经质N维度得分高,其中30~39岁、40~49岁年龄段的吸毒强戒者内外向E量表得分显着高于中国常模,而在精神质P维度上与常模差异无显着性。吸毒强戒者人格特质较正常人群呈现出更高的情绪冲动、自控弱、喜社交、渴求刺激、冒险和粗心大意等特性。由于渴求刺激、喜欢冒险的行为趋向在个体情绪冲动和自控能力差情景下,易促发个体为寻求高感觉刺激而吸食毒品;另一方面,其情绪冲动、神经质特性难与人建立长期稳定关系,易使吸毒者依恋转向毒品替代的成瘾行为。在人格特征与药物滥用行为的相关分析中发现,吸毒的初吸年龄与精神质P呈负相关,吸毒时长与精神质P、神经质N呈正相关。精神质得分高者表现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常有倔强固执、粗暴强横和铁石心肠特点。研究发现这种人格特质更易在青少年时期发生吸毒行为。由于吸毒者在长期毒品生化作用下,影响其神经生理机能,导致认知缩窄,社会适应功能下降,可能使其精神质、高神经质、高外向性的人格特性进一步得以强化,并渐进恶性循环,故呈现出在30~39岁、40~49岁年龄段的吸毒强戒者不断增高的内外向E及神经质N特性。研究显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强戒者EPQ人格特征差异无显着性;强戒者的掩饰性L维度上,各年龄段强戒者测得的掩饰性得分差异无显着性。根据中国常模EPQ人格特征和掩饰性得分分析,正常人群各年龄段EPQ人格因子会随年龄增长而呈现相应的变化和发展。而强戒者在毒品滥用强化作用影响下,其各年龄阶段呈现出较为一致性和固着的人格特质,并呈现出社会化退缩性反应特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吸毒强戒人群呈现相对较稳定的高外向倾向、情绪不稳定和自控能力弱的人格特征,一方面与其生理基础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长期的药物作用有关。同时长期的药物滥用行为,强戒者的高内外向E及神经质N人格特性得以强化,并限制其人格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呈现心理退缩性反应。因此,在吸毒强戒干预中,既要关注戒毒者人格相对稳定的神经生理基础特性,也要重视成长环境和长期吸毒行为影响其人格发展的限制性特点。
【参考文献】
1朱小虎,孔克勤.吸毒者整体人格探析.心理科学,2007,(1):155-157.
2AndreaNK,RosaMC,DavidDC.Sensationseekingneedsamong8thand11thgraders:characteristicsassociatedwithcigaretteandmarijuanause.DrugandAlcoholDependence,2001,62:195-203.
3杨玲,赵国军,陈保平.男性吸毒者吸毒行为与人格、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3):37-41.
4朱小虎,孔克勤.吸毒者整体人格探析.心理科学,2007,(1):155-157.
5车茂娟.基于艾森克问卷探析吸毒人群的人格特征.统计研究,2009,(1):103-107.
6周祖木,贾俐挺,章显传,等.温州地区吸毒人群的人格特征调查.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6,(4):309-311.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