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师范学院学报人文教育论文范文参考
所属栏目:人文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05 11:56:21 更新时间:2013-12-05 11:28:19
本文是一篇人文教育论文范文,选自期刊《安阳师范学院学报》。同类期刊推荐《中国高教研究》是教育部 主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学术理论性会刊,是全国唯一的国家一级高等教育学术理论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于2001年12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 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是国家教育部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总结我国办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经验,交流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阵地。
【摘要】当前,我国理工科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仍以社科理论教育为主,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偏少,“轻人文,重专业”的特点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人文素质缺陷仍然是理工科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某理工科高校本科生人文社科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关键字】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1.引言
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加深了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和世界各国之间交流,对大学教育尤其是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我国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等教育促进文理交融,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人文素质教育提到了更高的层次[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但是,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理工高校大学生因为人文素质偏低而吃亏的问题日益突出,经常出现“有知识没文化”和“做科技工作却不讲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现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因此,加强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社科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现状及存在问题
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人文社科知识层面上从高中阶段就相对欠缺,而我国大多数理工类高校理工科专业又比文科专业多且实力较强,理工科高校人文社科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以某理工科高校为例,在教育过程和课程设置上,专业课程设置达90%以上,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课所学课程数为10门,总学分为29分,其中人文社科类课程仅一门,学分为2分,只占总比的6.9%,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理工科院校的30%以上标准。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社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2.1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社科知识匮乏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理工科大学生对人类文化遗产,特别是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缺乏深入的了解,缺乏在本民族文明熏陶下所应具备的文化艺术气质、情操和品格。很大一部分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热衷于各种小说和网游,沉溺于低俗的网络流行歌曲,而对国古典音乐、世界名著等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文化不感兴趣。某理工科大学举行语言文学大赛,有93.2%的大学生未看过《说文解字》,77.2%的大学生未看过《孙子兵法》,未读过老子《道德经》的达76.8%,未读过《资治通鉴》的占72.4%,只有45.5%的大学生读过或浏览过《论语》。
2.2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交际能力普遍偏低
不少理工科高校的大学生过于专注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得他们自我调节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十分薄弱。很大一部分理工高校大学生在与人交往中不够自信,不能敞开心扉,甚至表达意思不清楚、找不到话题等。他们不少人不能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自身的认识不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失衡。
2.3理工科校园缺乏人文社科氛围
从学生层面上看,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很多学生认为人文社科知识不重要,不愿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更乐于将时间花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从教师层面上看,大部分理工科高校教师是理工科出身,加上不少工科教师认为学生人文社科教育是文科教师的责任。因此,在他们的课程教学中只对学生进行理工科专业知识的教育,很少涉及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从学校层面上看,理工高校中很多管理人员出身理工科,对人文社科的认识也存在偏差,加上一些形式化和功利性的观念的影响,使得校园内缺乏人文气息,普遍缺少人文内容。
3.问题的原因分析
3.1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人文意识淡薄
在我国,“重理轻文”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很多理工科院校过分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人文知识的熏陶。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人文社科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于人文社会科学内容不能产生直接的“效益”,就越来越被师生边缘化。大部分理工科大学生不了解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忽略了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认为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对人文社科知识不感兴趣。
3.2理工科高校对人文社科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
根据调查,63.65%的学生认为理工科高校对“人文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并将“学校不够重视”这一条排在妨碍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几大原因之首。主要表现在:(1)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过多地强调专业知识、科学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社科知识的传授。(2)人文师资薄弱。人文课教师编制不足、培养不够。很多人文教师认为在理工科高校事业得不到发展、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而选择转业,造成师资队伍不稳定和人文教育水平低下。
3.3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文科类课程比例只占所有课程中的极小部分,而且多数是选修课。不仅使学生无法对人文社科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而且这些人文社科课程学生可选可不选,学校没有硬性的规定。这些课程的上课时间通常被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又使得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其次,长期以来我国理工科大学照搬前苏联的教育模式。重理轻文,大学课程过早专业化,使理工科高校的大学生无暇顾及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而在已开设的人文社科课程中,多数是政治理论课程,使理工科大学生能接触到的人文社科知识内容少之又少。
4.对策建议
4.1高度重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科教育
长期以来,人文社科教育在理工科高校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完整的学科体系作为支撑,受重视的程度很不够。要想从根本上加强理工高校大学生人文社科教育,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克服过去那种人文社科知识不重要、人文专业不需要太大投入的错误思想。加大人文社科的学科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文社科知识及其重要性。第二,稳定和加强师资力量。以优厚的待遇条件吸引并留住高层次的人文社科专家,提高人文社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积极开展人文社科研究和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人文社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
4.2进一步营造校园人文社科氛围
实践证明,建设具有浓厚人文社科氛围的校园文化,是达到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修建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大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中陶冶身心。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科知识讲座、文艺演出、文化月、文化艺术节等,活跃校园人文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社科知识的无限魅力。第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理工高校大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和完善,将学到的人文社科知识转化为良好的内在品质。第四,学校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增加和更新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特别是人文社科知识的图书,有利于学生对人文社科知识认识的进一步加深。
4.3合理调节文理学科的课程设置
完善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主要是指增设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丰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注重专业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的协调和统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理工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调节:第一,增加人文社科课程并加以强调其重要性。可以将其中部分较为经典的课程设为必修课,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成为开设人文社科课程的主要目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人文社科知识的普及这一层面上。第二,学习国外理工科大学的课程设置方法,加强人文教育中开设综合性交叉课程,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所有课程中,把哲学视角引入工科课程,通过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第三,开设人文社科知识辅导课程。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自愿选择参加人文社科知识的辅导,调动学生了解和学习人文社科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