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师论文范文免费
所属栏目:农业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3-12-06 16:22:21 更新时间:2013-12-06 16:38:20
园林地被植物是指那些株形低矮、枝叶茂盛能严密覆盖地面,可保持水土、防止扬尘、改善一定范围内的气候并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草本、木本和藤蔓植物种类。它既适用于大面积裸露平地或坡地的覆盖,也可用于林下空地的填充和组景,不仅是现代园林造景的主要材料之一,也是园林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园林地被植物是园林造景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及景观效应。本文对园林地被植物的作用、分类以及在园林中的配置方法,作者根据实践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园林地被植物,配置方法,灌木,乔木
1地被植物的作用
地被植物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及绿化景观效应,可满足原生态造景需要以及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空间。
1.1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和环境资源
乔木和灌木下栽植地被植物后,不但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叶面积指数,提高了绿视率,而且还可以吸收上层乔木、灌木未能吸收的能量。同时,地被植物根系浅而庞大,能疏松表层土壤,调节地温,增加腐殖质,对上层树木生长有促进作用。所以,地被植物配置得当,空间和环境资源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1.2丰富群落层次,提高景观效果
地被植物有不同的叶色、花色、果色,在不同季节可显出不同的效果。叶色深绿的麦冬、黄绿色的景天、开紫花的二月兰、开黄花的垂盆草、开粉红色的酢浆草、开白花的葱兰等,成片铺地种植,恰似为绿地铺上彩色的地毯,与上层的乔木、灌木不同季节相配合,不仅群落层次丰富,而且景观增色不少。
1.3为天敌提供隐蔽栖息的场所
园林害虫天敌种类多,这些天敌在其世代繁衍期间常以地被植物为栖息地,并采集花粉、花蜜为食,补充营养。如灌香剑的花粉是多种害螨的天敌——钝绥螨的栖息地和重要食物,用其作为地被可减轻害螨的危害;又如在白三叶上,有一种附生或共生的真菌所释放的孢子,对蚜虫等有致死的作用。
2地被植物应具备的条件
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栽培应用,无论是从生态意义上,还是从观赏价值上都不是单株个体所能完成的,必须依赖群体建植的覆盖效果。通常认为优良的地被植物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为。一是植株低矮,耐修剪。植株高度一般不能超过30cm,枝叶密集,有较强的扩展能力,能迅速覆盖地面,有效体现景观效果。二是自成群落,管理粗放。种植后不需要经常更换,且水平延伸能力强,能自成群落,生态保护效果好。三是绿色期长,耐观赏。全年覆盖期达350d以上,并且常绿,以采叶、开花植物与常绿植物结合选用,以活跃季相。四是繁殖容易,施工简便,成本低,见效快。一般地说,大多可扦插繁殖,繁殖系数高,同时栽植简单,成活率高。此外,要求植株无毒、无害、无不良气味,不会泛滥成灾,不会造成生物入侵。
3地被植物的分类
3.1活地被植物按其生态特性分类
地被植物按其生态特性可分为三类:一是阳性地被植物,可在全日照的空旷地段应用,如铺地柏、月季、杜鹃、红叶石楠、地锦等;二是阴性地被植物,可在郁闭度较高的空间或林冠下应用,如八角金盘、常春藤、桃叶珊瑚、蛇莓等;三是半阴性地被植物,可在林缘或疏林下应用,如八仙花、金银花、长春花、扶芳藤等。园林绿化中的植物群落类型多,差异大,地被植物的选用虽无固定模式,但亦应根据“因地制宜,功能为先,高低适宜,季相变化,四季有景”的原则统筹配置。同时,要使群落高低错落,层次分明,主体突出,切不能喧宾夺主,造成层次不清,杂乱无章的负面效果。
3.2地被植物按其植物类型分类
地被植物按其品种类型又可分为五类:一是草本地被植物类。草本地被植物在实际应用中最为广泛,其中又以多年宿根、球根类草本最受人们的喜爱,如鸢尾、石竹、佛甲草等;二是矮灌木地被植物类。在低矮的灌木中,一些枝叶特别茂密、丛生性强的品种,如杜鹃、黄杨、金森女贞等,均为良好的地被材料;三是藤本地被植物类。此类植物一般多作垂直绿化应用,但不少木质藤本,也常用于地表绿化,如常春藤、扶芳藤、凌霄等;四是矮竹地被植物类。在竹类资源中,少数品种类型已在绿地假山园、岩石园中作地被植物应用,如菲白竹、菲黄、凤尾竹等;五是蕨类地被植物类。蕨类植物如肾蕨、凤尾蕨等,大多数喜阴湿环境,是园林绿地林下的优良耐荫地被材料。
4地被植物配置方法
配置地被植物除了深入了解绿地条件和地被植物的生物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外,应掌握四点原则。
4.1根据绿地不同性质和功能进行配置
绿地的种类很多,如公园绿地、风景区绿地、城市街道、住宅小区绿地等,要根据不同绿地,恰当地选用不同的地被植物。如在规则式布局中,应选择植株整齐一致、花序顶生、耐修剪的品种,如金叶女贞、小叶女贞等;而在自然式布局中,则应选择植株高低错落、花色多样的品种,如月季、杜鹃、茶梅等,从而呈现出活泼自然的野趣。
4.2高矮搭配要适当
为使整个群落层次分明,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除了植物种类选择应简单、协调外,植物高矮配置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上层的乔木、灌木分枝点比较高,而且种类较少时,下面的地被植物就可以适当高一些;种植区面积较小时,则应选择较为低矮的种类,否则会使人有局促感。而在花坛边缘,应当选择矮小或蔓生的地被植物种类,使其高度保持在5cm以下,以更加衬托出花的艳丽。
4.3色彩搭配要谐调
地被植物在群落中成片配置后,成为主景的底色,其季相色彩的合理运用,可与上木相映成趣,景随季变。如金丝桃与棕榈植物搭配,纤枝劲叶,刚柔相济;海棠、月季植于雪松树前,红花绿叶,对比明快;水杉林下植耐荫的桃叶珊瑚、常春藤、菲白竹等,在上木落叶期依然保持一派生机,隆冬景观不显凋零。同时,当上层乔木、灌木为开花植物时,就应考虑到地被植物的花期和色彩。如盛开的紫荆花下配以成片的黄色的毛莨,会显得色彩明快,相互谐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形成一个色彩缤纷的树从置景。
4.4要符合园林艺术的规律
园林艺术是多种艺术相结合的综合艺术,也是自然美与园林美的结合,地被植物的景观应用也要符合园林艺术的规律。要利用地被植物不同的叶形、花色、花期等,搭配成高低错落、色彩斑斓、曲线优美的植物景观,不同花色、花期、高矮的地被植物间分层配置,并要在协调衔接中,注意各品种的自然嵌合、交接。总之,要利用地被植物的形态特征,如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营造出意境美的植物景观。而在艺术处理中,必须注意品种间的兼容性和相生性。
研究表明,随着园林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园林造景已由传统的乔木、灌木相结合发展成为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或地被上点缀花灌木,或乔木+花灌木+球类+地被+草坪等更为丰富的景观层次。地被植物作为植物群落的下木,通常要考虑常绿和落叶相结合,观叶和观花相结合。例如,当上木为银杏、无患子、栾树、朴树等,地被植物应配置为茶梅、杜鹃、八角金盘、麦冬等。而在广场绿地中,应使用多种观花和观叶地被植物组成花带和花坛,或者选用植株生长整齐、开花一致的地被植物作模纹。在一些树谢中,种植低矮的地植物(如西洋鹃、红花继木等),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