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论文水污染问题与控制措施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07 10:56:19 更新时间:2013-12-07 10:47:17
农业环境论文投稿期刊推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是由农业部主管,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和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类科技期刊,曾用名为《农业环境保护》,创刊于1982年3月,于2003年改为现刊名。
【摘要】随着黄河泥沙的不断淤积和发展过程,形成的黄河三角州,是我国三大江河三角州之一,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自1961年开始的石油勘探开发,揭开了三角州发展的序幕,使黄河三角州成为我国著名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基地。目前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石油化工工业是黄河三角州地区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但也是“三废”污染大户。随着工业的发展,造成的河水污染已相当严重,所以提高污染防治能力,逐步改善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的局面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黄河三角州,水污染,问题,措施
把黄河水污染治理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性任务来抓,确保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污染治理到位。是解决三角州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
一、黄河三角州水体环境质量状况
(一)黄河东营段概况及水体质量
黄河东营段左岸自利津县南宋乡,右岸自东营区老于村西入境,流经利津县、东营区,由垦利县东部清水沟流路注入渤海,河道全长188公里。黄河是东营市最大客水资源。1950~2005年,黄河利津水文站年平均径流量为219.38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为8.36亿吨;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7-8月份)径流量约占50%以上,非汛期径流量不足50%,枯水期正值用水高峰期径流量极小,有时甚至断流,对三角州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及生态环境改善造成一定的困难。为此,黄河水利委员会加强对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已经实现了黄河连续8年不断流。所以,研究黄河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水环境问题,提出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有效对策,对黄河三角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水资源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二)三角州地区水体质量
黄河水质较好,根据东营市环境监测站黄河利津水文站断面检测结果显示,除黄河特有的悬浮物含量较高外,绝大多数检测项目均在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三类水质范围内,达到饮用水标准。另有化学需氧量超过五类水质标准,石油类污染严重等,说明黄河三角州地区水质虽好,但已受有机物的污染。一是地面水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其中有机污染物中CODcr、BOD5和石油类超标率100%,挥发酚超标率也达90%以上;二是工业污染源附近的地面水污染严重,主要是下游造纸厂、化工厂等工业废水的排入,使水质变坏;三是三角州地区地面水污染的另一个特点是进入客水中携带大量污染物,主要以小清河为主,小清河接受济南市和淄博市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加上齐鲁30万吨石化厂污水直接排入,进入东营市区后,综合污染指数已超过四类水质标准的30倍以上,水质严重污染,主要污染物以CODcr、BOD5和石油类为主。使黄河入海口本来优质的水质,已多次出现赤潮,对海水养殖造成了严重危害。
二、黄委实施八次调水调沙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最近几年,经过前7次调水调沙,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河底高程平均下降1米,最小行洪能力已由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3720立方米每秒;2008年又成功地实施了第八次调水调沙,进一步扩大了黄河下游主河槽行洪排沙能力,成功塑造小浪底库区异重流并排沙出库,成为自2002年以来历次汛前调水调沙中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排沙量与下游河道通过流量最大的一次。此次调水调沙还首次实施了生态调度,增加了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淡水补给。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下河段共冲刷泥沙2007万吨。本次生态调度共向河口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补水1356万立方米,核心区增加水面面积3345亩,入海口附近增加水面面积18475亩,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效果明显:一是通过向河口三角洲湿地人工和漫溢补水,湿地水面面积增加,有利于保护区植被的顺向演替和鸟类栖息地功能的恢复与改善;二是增加了河口地区地下水的补给量,提高了地下水位。在距河岸4公里的范围内,生态补水后,地下水位提高幅度在0.02-0.65米,有利于防止海水入侵,减轻盐渍化;三是增加了滨海的淡水补充,有利维持近海水域合理的盐度,并输送了大量的营养盐,对河口近海地区水生生态环境的改善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在河口地区鱼类洄游和产卵关键期塑造适宜的径流过程,为河口地区鱼类的洄游和产卵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五是大量泥沙进入河口地区和近海口洪水漫溢,加快了三角洲造陆过程,有效促进三角洲湿地植被的顺向演替。
三、水污染控制措施
(一)加强管理突出重点强化总量控制
按照东营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黄河三角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重点保护好黄河水资源,并允许排污河道达标排放污染物和工业废水。严格控制好有机污染源,特别是对CODcr、BOD5和石油类这三个参数应重点控制,突出重点,加强排污总量控制的检测与管理,加大对总量控制断面的监督检测的频次,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开展污染点源的总量控制检测与论证,这样可以督促企业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检测能力
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仪器,建立好东营市城市环境检测网,健全检测机构,充实硬件设施,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检测能力。同时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清洁生产工作及清洁生产人员培训。积极探索三角州水污染治理新思路、新手段、新机制。
(三)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
首先各企业要搞好治理方案的论证和筛选,选择科技含量高、运转费用低、工程投资少、运行管理方便、设备寿命长、战地面积少的污染治理技术。其次要把污染治理和生产、经营放在同等位置,严格按照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企业治理水污染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和山东省环保局制定的《全省重点企业监管办法》、《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监管办法》等办法实施检测与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对三角州地区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水环境的监管,通过建立自动监测体系和建立人工检查监测制度,有效地控制偷排、超排现象,促进环境质量逐步改善。要逐步落实“治、用、保”并举的综合治污思路。“治”,即污染治理,是包括结构调整、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面源污染治理、清淤疏浚、环境管理等在内的全过程污染防治。“用”,即水资源循环利用。对治理后的水主要通过工业、农业和城市管理进行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量。“保”,即生态修复与保护。主要是建设人工湿地,充分发挥环境的自净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四)强化“三建”、“四严”把住新污染源生产关
“三建”,即加强污水处理厂、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执法机构建设;“四严”,
即严密监控重点企业、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严格审批建设项目环评、严肃追究环境违法责任。切实把转变经营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调整与解决结构性污染结合起来,优化资源配置避免低水平重复发展。做到污染严重的项目不上,资源浪费严重的项目不上,效益差的项目不上。引导企业发展科技先导型、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等无污染和少污染的企业。完善新上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凡是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和区域开发项目,都必须经环保部门按规定的程序报批,凡达不到国家环保标准,超过排污总量的,一律不得投产和使用。从源头上治理新污染源生产关。
综上所述,水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单靠某一个方面和环保部门一家,必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全市各级政府以及发改、经委、财政、建设、水利、林业、国土资源、公安、工商、监察、电力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各司其责,全力推动“水污染治理”工作。
同时,需要通过上级的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把水污染防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的各项政策要求,不断创新举措、加大力度,推进了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