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学报社会保障论文范文参考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0 15:58:11 更新时间:2013-12-10 15:40:05
社会的构成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相关联的,社会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以生产和分配的结合为基础,而生产和分配的结合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保障具有决定性作用。
[摘要]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其最主要的社会矛盾。因此,衡量生产和分配结合的好坏,“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个标准要比“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更好。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要能用作制度构建的基础,这样才能够用于指导和服务于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言,经济学应该着重研究生产的组织方式与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着重研究分配的组织方式和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特别要研究生产的组织方式和分配的组织方式的结合对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生产和分配,生产和分配的结合,人的生存和发展
一、社会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以生产和分配的结合为基础
(一)生产和分配的结合与社会的构成
谈社会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涉及到社会构成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对于“社会”一词的解释,有很多种。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社会,汉字本意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社会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味,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愿联盟。宏观上,社会就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并形成了机构、国家等组织形式。”
很显然,这样的解释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它把社会的构成看成是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不相关,社会生产和社会分配没有成为社会运行的核心内容。它对社会的释义跟社会的客观现实不一致,与社会的真正运行相违背。笔者之所以要先引述《百度百科》,是因为当今中国网络知识对于现在的学术界、尤其学术界中的中青年学者有重要影响,而网络中的知识充满收录者的偏见。《百度百科》在介绍五种社会基本形态时,列出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就没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看作是一种现有的社会形态。由此可见,《百度百科》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存有偏见的,这也是《百度百科》在对“社会”一词释义时极力回避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根本原因。在外来劣质文化以“劣币驱逐良币”的方式不断冲击、解构和置换中国学术界30多年以后的今天,没有正本清源的本领,很难得到正确的知识。笔者在一些社会学教授(有些被以“著名”称之)的多媒体教案中也发现,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已经被堂而皇之地看作是构成社会的三要素。在这样的教案中,我们看不到社会构成的真实动因,也不明白社会为什么只是为文化而存在。一些高校教师把文化看作是构成社会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纽带,把社会的存在看成是因为有了文化才成为可能。就是说,文化才是促使人联结起来构成社会的核心要素,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包括物质生产和分配)不在那些有学问的教授们的眼界中。这样看来,学术界存在的不仅仅是做学问的浮躁问题,还存在着明显的学术能力普遍退化问题。庆幸的是,从《百度百科》列出的四个详细释义中我们还能找到与社会实际运行相适应的答案。这四个释义分别是:(1)旧时于春秋社日迎赛土神的集会;(2)旧时亦用以称村塾逢春秋祀社之日或其他节日举行的集会;(3)由志趣相投者结合而成的组织或团体;(4)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
在以上释义中,第四个释义来源于(抄自)中国权威语词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对“社会”一词的第一个释义。从该释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与“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够相匹配,即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社会,可以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而在构成社会的两大要素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与生产和分配的结合相关。社会生产和社会分配是社会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的分配关系构成的人与人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相关关系是上层建筑的核心内容。因此,生产和分配的结合是社会构成的核心内容。而生产和分配结合的真正原因是为了确保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一点,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相一致。
(二)社会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通过生产和分配的结合来完成
从社会构成的原理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不难看出,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生产活动,必须进行分配活动,必须做好生产和分配活动的结合工作。事实上,社会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要通过生产和分配的结合来完成。首先,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由生产活动创造物质财富来保障,即人的生存和发展有东西来保障;其次,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要经过分配环节才能用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即通过分配活动使生产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东西用于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再次,这是最重要的,生产活动、分配活动以及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活动要做到、也必须做到长期可持续地进行,没有生产和分配活动的结合(其中特别重要的是通过分配来确保生产的可持续),那是万万不行的。
经济学不研究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的生产关系,不研究社会的分配方式和社会的分配关系,不研究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的分配方式、社会的分配关系的结合,不研究社会怎样通过分配来确保生产的可持续,是永远也回答不了社会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一些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以及有一定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头脑的社会活动家、政治家认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是由法律、由政策、由财政税收来保障,完全忘却、或有意回避那些法律、政策和财政税收是怎么来、应该怎样得来的。就以财政税收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论,也只说对了一点点。众所周知,财政税收对人的生存和发展起保障作用,是通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来实现的。事实上,公共服务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也只不过是人的生存和发展保障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因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误导,迷信民生和公共服务问题主要由政府来筹资解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主权债务危机。中国也因受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想的影响,没有很好地解决社会生产和社会分配的结合问题,出现了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这些都是极其深刻的经验教训。当今社会,生产和分配的结合已经成为社会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社会,生产不能满足因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分配的需要,是其最主要的社会矛盾;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生产和分配问题不能很好地结合,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不协调一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利用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成为重要的问题,生产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只满足少数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其最主要的社会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分配的结合问题突出地表现为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生产资料被人为地与劳动者对立起来,资本家与劳动者在分配关系上永远无法调和,生产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只满足少数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它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以上各种社会形态中存在的社会矛盾进一步说明,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下,生产和分配的结合都是社会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生产和分配的结合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保障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生产和分配的结合是社会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社会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需要真金白银,得有实实在在的物质基础,而这些物质基础除了上天赋予(如土地、空气、水),就只有依靠人类自己的生产劳动了。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活动很简单(狩猎和渔猎为主)的时候,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也是由很简单的生产和分配的结合机制来解决的。进入以物易物的物物交换阶段,生产和分配结合的机制变得复杂起来,但相对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商品经济阶段,那还是简单得多。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商品经济阶段,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分配关系已经变得非常复杂,生产和分配结合的机制除了多样化以外,其运行机制也极其精微和动态化。至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以国家(或地区)为一个社会单位,我们还找不到生产和分配结合机制完全相同的两个国家(地区),我们所能够做到的只不过是对生产和分配结合机制进行一些类型化分类,即做了些社会形态划分工作,把社会形态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把生产和分配结合机制的差异考虑进去,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法国、瑞士、挪威各不相同;同样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越南、古巴、朝鲜各不一样。
然而,尽管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的不同国家(地区)会有很不同的生产和分配结合机制,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要通过生产和分配的结合来解决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生产和分配的有机结合,是人的生存和发展得到保障的重要机制。
(二)生产和分配的结合是确保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实际上,社会生产和分配的结合,不但是社会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机制,而且是人的生存和发展获得保障的必要前提。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体现在物质和非物质(如制度性保障、精神性保障、生理心理以及生命繁衍的保障等)两个方面,其中物质保障居于基础性地位,非物质性保障也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为基础。一些人认为存在超越物质的保障,如人格,它可以不受物质的诱惑,人能够宁死不屈,肉体消失了人格精神在。这样的例子只能说明,非物质方面的保障在人的生存和发展保障中也占着很重要的位置。它向我们表明,人的生存和发展,光是物质方面的保障是远远不够的。然而,它无法否定物质保障在人的生存和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肉体消失了人格精神在,它要表明的就是一个生命体的终结,其人格精神的延续需要另外的生命体来承载,而这个(或者很多个)承载并延续那个生命体已经消失的人的人格精神的生命体,仍然需要物质来保障其生存和发展。
那么,我们靠什么来确保物质在人的生存和发展保障中的基础性地位呢?除了生产、分配以及生产和分配的结合,我们是找不出还有什么可以替代的。在现实社会中,除了空气可以不用生产和分配就直接用于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之外(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也得依赖生产和分配,如登山、呼吸机能受限、空气污染严重时),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几乎都要经过生产和分配才能发挥其保障功能。因此,可以说,社会生产和分配的结合是确保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且具有不可替代性。正因为这一点,我们说社会构成的核心是生产、分配以及生产和分配的结合。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首先解决生产、分配以及生产和分配的结合问题,在解决好这个问题之后,才谈得上解决其他问题。在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上,尽管我们遇到的问题多得数不胜数,更因社会管理思想的复杂多元而令人无所适从,但最终都要归结到对生产、分配以及生产和分配结合的问题E来。
(三)社会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保障的好坏取决于社会生产和分配结合的好坏
从社会构成、人的生存和发展、生产和分配三者之间的关系中我们不难看出,社会是人要组织生产和分配从而保障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产物。那么,社会的核心功能就是要通过组织生产和分配来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说,社会要组织好生产和分配才能使人的生存和发展得到保障。这也就表明,社会生产和分配的结合在社会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社会生产和分配的结合工作做好了,社会才能做好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工作。
三、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保障是衡量生产和分配结合的基本尺度
(一)人类社会中生产和分配结合的形式有多种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过多种多样的生产组织方式。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是以社会形态划分的生产方式,即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而对于生产方式的研究,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采取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生产的组织方式来认识社会中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并进一步认识社会的生产关系,从而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西方经济学通过对生产的组织管理的研究来确定怎样才能使资本获得最大利润。对于分配的组织方式,其划分方法和经济学研究的情况与生产的组织方式大体相当。
笔者认为,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言,经济学应该着重研究生产的组织方式与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着重研究分配的组织方式与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特别要研究生产的组织方式和分配的组织方式的结合对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这样,社会(国家、政府)——生产和分配的组织——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之间的逻辑关系才够清晰。依照这样的逻辑思路,我们可以把生产的组织方式划分为:(1)社会组织(国家)主导型的生产方式;(2)私人主导型的生产方式;(3)社会组织(国家)和私人共同主导型的生产方式。南于分配组织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的组织方式,其类型也可以相应划分为三种:(1)社会组织(国家)主导型生产方式下的分配方式;(2)私人主导型生产方式下的分配方式;(3)社会组织(国家)和私人共同主导型生产方式下的分配方式。同样道理,我们就可以把人类社会中生产和分配结合的形式划分为:(1)社会组织(国家)主导型的生产和分配结合方式;(2)私人主导型的生产和分配结合方式;(3)社会组织(国家)和私人共同主导型的生产和分配结合方式。
(二)生产和分配结合的不同形式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保障会有不同的效果
根据社会通过组织生产和分配来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逻辑,我们能够对不同的生产和分配结合形式在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中的效果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在社会组织(国家)主导型的生产和分配结合方式中,社会组织(国家)本身直接主导了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的分配活动,社会组织(国家)本身可以直接调整生产和分配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理论上,由社会组织(国家)直接主导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分配活动的社会形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应该是最有效率的。实际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国家)的建立和运行,就是基于这样的理论。但是,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看,这样的理论在解决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存在以下难以克服的问题。(1)社会组织(国家)这个主体是一个集体,甚至是整个社会组织中所有成员的集合体,原则上是有着崇高社会理想信念的成员的集合。这个集合体如何组织好社会的生产和分配活动,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是采取委托代理的方式选择代理人来对社会生产和社会分配活动进行组织管理。(2)怎样才能通过社会生产活动的组织创造足够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物质财富,也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3)社会集体的组织管理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之间的巨大效率损失问题,解决起来非常不易。苏联、东欧国家、中国、朝鲜、古巴等国家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实践,为我们了解社会组织(国家)主导型的生产和分配结合方式在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工作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在私人主导型的生产和分配结合方式中,社会组织(国家)不能直接主导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的分配活动,因此,社会组织(国家)只能间接调整生产和分配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理论上,由社会组织(国家)间接主导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分配活动的社会形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受到私人利益的阻制,其效率是有限的。人类历史中有三种社会形态,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是实行私人主导型的生产和分配结合方式,它们在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方面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在很多国家先后被资本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社会取代,与其在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方面的缺陷有很大关系。
社会组织(国家)和私人共同主导型的生产和分配结合方式,是前两种主导方式的折中、融合。中国曾经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几年时间和1979年至今两个时期分别试验这种方式。中国的第一次试验,表明这种方式对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存在较大缺陷,不可继续进行下去,并于1956年淘汰掉,改为由社会组织(国家)来主导生产和分配活动。中国的第二次试验,其巨大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问题也很多,其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与其巨大的经济成就存在较大的差距。诚然,中国的第二次试验,其前提和背景与第一次试验完全不一样。第一次试验是在整个社会经济总量很小、处于一穷二白状态,社会组织(国家)经济能力非常弱小、私人经济能力相对很大的情况下进行,私人经济主导有客观基础也愿望强烈,所以第一次试验注定以失败告终。第二次试验是在社会组织(国家)经济基础相对较强、社会组织(国家)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进行的,其结果当然与第一次不相同。而在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两次试验都一样,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程度也不相同。
(三)衡量生产和分配结合的基本尺度是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保障的好坏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了社会生产和分配的结合在社会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社会生产和分配结合得好,社会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才好。
那么,怎样衡量社会生产和分配结合的好坏呢?对于这个问题,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和信仰资本主义的学者之间存在巨大分歧。在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的学者与崇尚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学者,他们之间的看法也存在巨大差异。按理说,因理论渊源不同而有不同的学术观点并得出不同的结论本属正常,不正常的是,彼此相互攻击,却没有双方认同的标准,如同中国寓言故事中的金银盾之争。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生产关系要跟生产力相适应,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是利润最大化,彼此之间也适用“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结果当然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事实上,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双方都无法否认的标准,那就是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保障。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由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来的。《国富论》研究的是怎样才能使国民财富增长得更快,。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学者那里演变为重点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有其逻辑的必然性,而由此延伸到对其目的性的推演,即通过利润最大化的方法使国民财富更快地增长从而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也是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学理相吻合的。即是说,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来组织社会的生产和分配,从而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在经济学学理的逻辑这个层面来看是没有什么不妥的。当然,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学者不一定会赞成在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中引进“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目的。他们认为把利润最大化当作经济发展的目的就够了。如果引进了“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作经济发展的目的,最大化就要退居为“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手段。这样的话,资本家以及靠着资本家的既得利益者是不会高兴的。而对社会生产的产品的分配,更需要社会组织(国家、政府)作出明确而细致的制度安排,从而规范参与社会生产和分配的相关行为人依照社会组织(国家、政府)的规定,履行好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责任。这就是说,所有制度——通过做好社会生产和分配工作从而使人的生存和发展得到保障的制度,除了要从社会生产和分配的实际出发、围绕怎样保障好人的生存和发展来制定之外,还要考虑与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实际工作对接,能够切实地指导好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实践。
(四)生产和分配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制度在经济活动中的落实
生产和分配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制度在经济活动中的落实是一个经济制度的执行问题。很多学者认为,经济理论的研究要以概念体系为主,从理论到理论,经济理论与经济运行的结合,属于管理学范畴。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失于偏颇的。人的发展经济学要把人的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生存和发展、人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等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就表明它们是要与实践紧密对接的。人的发展、经济发展、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等都是实践性很强的概念。通俗地说,它们得接地气,要和现实生活中的人在一起,这就是说理论研究要与现实中人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从图-3我们可以看出,生产和分配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在经济活动中的落实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生产和分配结合构成的社会生产一分配模型,在不同形态的社会、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生产和分配结合形式(参见图-4、图-5和图-6)。而生产和分配方式的不同又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家庭保障(包括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保障(包括公共服务)。正是通过这些差异,我们能够通过社会(国家、政府)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差异来评价、判定经济发展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并真正能够解答人的发展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人的发展和经济运动的相互关系问题。
生产和分配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制度需要在经济运行中执行,从而使它真正落实到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而制度执行对人的生存和发展保障的好坏,取决于制度执行者、执行者对制度的认识、制度是怎样被执行的、执行制度的环境以及执行制度的权变等因素。
(五)生产和分配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制度运行在经济活动中的监督和纠正
社会生产和分配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是一种社会机制,也是一系列的经济活动,有制度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制度的运行才是关键,而在制度的运行中,人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凡是由具体的人去运行的东西,必定因人的认知力、行为力、心智差别,环境差别,更因社会思想的影响而使生产和分配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在运行中出现与原定目标不一致的情况,因此,监督和纠正也应被看作是一种常态性的工作,是社会(国家、政府)通过生产和分配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