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老照片 建设特色馆藏 提供特色服务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0:43:07 更新时间:2021-02-24 15:51:01
[摘要]本文从老照片的史实价值、视觉冲击、建设特色馆藏以及提供特色服务等方面阐述了图书馆征集、收藏老照片的意义;并就老照片征集方法,收藏要求等提出观点。
[关键词]照片图书馆征集收藏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随着新年的钟声,南通市图书馆着手征集老照片,准备举办一个反映南通市六十年变迁的老照片展览。原以为征集老照片是件不难的事,不曾想,并非易事。想想也是,如今几乎家家都有的照相机,过去可是奢侈品;更何况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劫,住宅的搬迁,保留下来的老照片确实凤毛麟角。由此,作为长期从事图书馆工作的笔者,心情不免有点沉重。一直以来,图书馆受传统观念和习惯思维影响,重文字资源信息的存取,而忽略了影像等视觉资源信息的存取,馆藏资源主要是传统的印刷型图书和期刊,其他类型的文献如光盘声像资料、缩微资料、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等很少,老照片更是少之又少。随着时间的流淌,这将会给后人留下一些空白。笔者特此撰文,提出图书馆要重视老照片的征集和收藏,建设有特色的馆藏文献,提供特色服务,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 老照片的价值
照片用生动直观的画面传递信息,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时展的客观记录;老照片,并没有什么拍摄技巧,有的已经泛黄,有的已经斑斑驳驳,但是它们背后是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其史实价值和视觉冲击是文字不可替代的。
1.1史实价值
反映重大历史变化和事件。有一张老照片拍摄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后,为了不惊扰老百姓,坐在马路上等候天亮的画面;还有一张老照片拍摄的是老百姓敲锣打鼓,扭着秧歌迎接解放军进上海的画面,……这些照片真实地反映了解放军爱人民,人民爱子弟兵,以及新中国解放劳动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喜悦。那情那景,是很难用文字语言表述的。还有几个中学生,穿着军装带着“红卫兵”袖套;几个工人,穿着工装带着“XX造反队”袖套的老照片,……“文革”的一些闹剧!如果没有这些老照片,多少年以后,我们的后代,只能对“文革”有一个抽象的认识。鲁迅先生说过:“历史上都写着中国人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老照片重现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为后人展示一个鲜活的历史。多年沧桑尽现方寸之间。
体现时代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脚步明显加快,从物质生活到精神面貌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事物不断出现,新观念不断产生,新旧交织,构成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矛盾丛生的文化景观。1978年后突现街头的喇叭裤、高跟鞋、红裙子、金银首饰;八十年代的大哥大、BB呼叫机,九十年代的掌上手机,二十一世纪的视屏手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相继出现;民宅从平房、公寓楼到别墅群;南通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南大街,分别有五十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照片,……一张张照片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革。
记录百姓生活及民俗风情。结婚乃人间大事,每一张结婚照既反映当地的民风民情,又透射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例如,五十年代的结婚照俭单朴素,七十年代的结婚照一般胸佩毛主席像章,手拿红语录本,九十年代的结婚照出现婚纱和西装;新郎接新娘子也从五十年代的自行车逐步发展到公交车、小轿车乃至车队,……老照片比照,体味一代代人走过的道路,感怀人生,讴歌新生活。六十年巨变,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很多事例和影像背后蕴含的精神在过去的六十年里一脉相承,这就是烙印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文化和传统。
1、2视觉冲击。
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们把与图片、画面等视觉形象相联系的新的文化称为“视觉文化”。由于视觉文化展示的是生动的具体形象,所以为广大社会成员普遍接受,进入21世纪,视觉影像更是铺天盖地,《国家地理》将版面的三分之二篇幅让位给图片,有人称“读图时代”到来了。图片因为视觉本身的不容置疑的直接性,有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冲击力。解海龙,人们也许不知道这个人,但肯定记得一张“大眼睛”照片。“大眼睛”表达出来的那种对读书的渴望,给人以震撼,给人以冲击。由于这张照片的视觉传达,“希望工程”应运而生,全国人们纷纷伸出缓助的手,献出拳拳爱心,捐款捐物,资助了无数失学儿童,圆了许许多多“大眼睛”的梦。
老照片以无限丰富的视觉和生机勃勃的活力,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一位老人在一篇《老照片让我恢复青春》的文章中这样说:当我因疾病致残而消沉时,有一次无意中翻开了影集,看到那些老照片,心中渐渐暖了起来,想到自己曾经年轻过,也曾经有过美丽的青春。为此,特地选择了一些年轻时拍摄的照片,装在玻璃镜框内,挂在屋内墙上,西装领带、潇洒健壮,乌黑的头发,闪眷亮光的大眼,顿时感觉眼前一亮,就连屋中也觉增添了几分春色。同时,我开始学习写作,生活又充满了阳光和希望。
2、征集老照片的意义
2、1履行图书馆的职能。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保存人类文明成果是其最基本的职能。老照片的产生和存在并不是孤立的,它与文字文献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对历史的相互印证。摄影技术带来的强烈时空感和活灵活现为文字文献所不能解决和替代的。可以说老照片进一步凸显了文献的原始记录性,是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图书馆也被逐步赋予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征集老照片,收藏老照片是履行图书馆的职能。国际图联/联合国教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提出:“公共图书馆必须提供各种不同载体的充足广泛的馆藏资源,必须与新型的信息载体和信息利用新方法的发展同步。”
2、2建设特色馆藏。唯一性是特色馆藏的重要特征。当今社会,文献印刷技术发达,电子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图书馆藏书多少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特色,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形式或内容上突出个性化。例如,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文献专藏,中国社科院图书馆的“微学”专藏等。老照片在不可摆布和不可再现的现场里往往源自意外中的发现和捕捉。这种稍纵即逝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文献品种。由于对其收藏缺乏足够认识,在图书馆藏书建设中普遍是一个薄弱环节。如果一个图书馆能够把老照片这一独特的又不被其他图书馆所重视的文献作为馆藏重点,就能区别于其他图书馆成为特色。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任何一个图书馆都难以实现文献收藏的“大而全”,文字文献如此,影像文献更是如此。征集老照片不可能面面具到,但相对于某个时空、某个地域、某个行业要求尽可能系统化。南通市图书馆在征集老照片时,以南通地区建国六十年以来,交通、金融、教育、城市建设等具有代表性行业的变化,作为老照片征集的范围。例如,交通从轮渡、汽渡到大桥;从轮船、汽车、火车到飞机;从石板路、柏油路、国道到高速公路。又如,银行从人民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江苏银行,江苏银行又从农村合作社、信用社、商业银行一路走来,……一张张老照片将各行各业的六十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征集的老照片,越是主题明确,越是有特色,越受读者欢迎。持之以恒,假以时日,就能形成馆藏老照片的特色。
2、3提供特色服务
举办图片展。钱江晚报于2008年7月举办了“30年改革开放30个难忘瞬间”老照片巡展及征集列车并驶入杭州社区,居民纷纷争献老照片、热议老照片背后故事的。像“当年买啥都凭票”,“‘拨浪鼓’摇出义乌奇迹”和“回望那片开化的土地”等。因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特别受到老百姓的喜欢。南通市图书馆老照片征集工作以来,收到第一批照片约400多张,挑选出200多张,以“岁月留痕,南通市六十年变迁”为主题,制作了18块展板,于春节期间对外展出,虽然因时间比较仓促,老照片不够丰富,还是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他们围在展板周围,边看边讨论。南通市电视台两个栏目分别作了报道,其中“城市日历”栏目分了5个专题播出,请一些老南通人边看照片边回忆边讲述照片后的故事,深动形象地还原了南通六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在全市产生较大影响。南通市图书馆老照片征集工作还在继续,达到一定数量和质量,将挑选出代表性更强,更有震憾力的老照片,制作“岁月留痕,南通市六十年变迁”续篇展版,于10月前夕展出,并在全市范围内巡展,用老照片展览宣传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的巨变。
出版图册。胡扬,一个上海青年,专门用相机记录上海人28年的生活变迁,近期出版了《上海三部曲》系列图册。图册很畅销,为人们了解、研究28年来的上海提供了大量生动史实影像。南通市图书馆也准备将征集来的老照片整理,挑选出精品出版成册。图册便于长久保管,广泛传播,方便阅读。图书馆征集老照片,不仅仅为了展示南通六十年来的发展进步,还为了保存这部分记忆,让后人了解南通的历史影像和足迹。
3、老照片的征集与保管
老照片的征集。首先要要制定征集原则,明确征集范围,包括区域范围、行业范围及征集的年限。如“南通市六十年变迁”和杭州“30年改革开放”就各有区域和时间之分。其次要制定征集方法,将征集工作列入正常工作,有专门人员专司其职,规范化操作,每张照片辅以文字说明事由、地点、人物、背景等。如将南通濠河作为一个征集主题,濠河每年的变化都要有照片反映和文字说明。再有就是重大事件、重要变革要跟踪征集。
老照片的保管。由于照片制成材料的特殊性,相对于一般文字文献而言,照片的保管更困难,要求更高,经常使用更易损坏。因此,一是征集的老照片首先要进行翻拍复印等必要的技术处理;二是把经常利用和永久性保存的照片复制一套;三是通过微机扫描系统将照片影像转换成数字信息,输入到微机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也输入到微机中,以图片文件的形式存放,建立以图片、文字为信息单元的数据库,并储存在光盘中,放入消磁柜中保存。四是做好防潮、防光、防尘、防有害气体等书库管理工作。
4、结束语
图书馆征集老照片是一个新课题,老照片价值与征集意义不容置疑,征集的内容及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早在1929年刘国钧先生就提出藏书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无论是古代的藏书楼,还是现代的图书馆以至将来的信息和数字化的图书馆,藏书在图书馆的基础地位与作用是无法取代的,特色藏书更能彰显一个馆的自身价值,特色服务更能赢得一个馆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包金伟.视觉文化时代的价值观念传播.中国科教创新导,2008(12)
刘全强.谈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地方特色问题.山东图书馆季刊,200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照片档案管理规范》,198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