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论文期刊推荐及范文参考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2 11:52:14 更新时间:2013-12-12 11:45:11
环境工程论文投稿期刊推荐《农业环境与发展》,本刊主要栏目:论坛、地域特稿、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新技术应用、污染与防治、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农业环境与发展》杂志将在重要版面上宣传各地农业环境保护成就。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欢迎刊登广告。曾用刊名:国外农业环境保护。
[摘要]在分层抽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及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对大学校园环境质量主观评价因子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字]校园环境质量,方差分析,因子分析,模糊评价
一、引言
校园环境是评判大学综合实力的标准之一。以长沙某大学校园(以下称之为Z校园)为研究对象,选择在校的各专业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以分层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对影响校园环境质量各因素进行了具体评价与分析,以期建立一个校园环境质量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为大学校园以后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二、评价方法
(一)研究假设
1.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校园的综合评价无差别。
2.环境的品质和交通可达性是影响学生评价的主要因子。
(二)评价因素集的构成
评价因素集分成两个层次:6个一级指标(含校园的总体印象),25个二级指标(表一)。评价指标的选择上不尽完备,但是力求代表性强。
指标的测量方法采用李克特量表的方法,利用语义学标度分成五个测量等级: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分别赋上分值1、2、3、4、5,以转化为主观评价的定距测量层次)。
(三)样本的抽取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事先选定的专业中,通过线人分发调查问卷发出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96%。专业组按专业性质相近分成四组:建筑类(40%)、工商管理和经济类(15%)、机电类(26%)及化工类(19%)。被调查的学生有男生也有女生,分别来自农村、小城镇、中小城市及大城市。
(四)采集数据的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法收集数据,由被调查者独立完成。问卷设计成李克特量表的格式,其中加设一个问题,直接收集学生对五个一级因素的重要评分(对校园的总体印象单独评分)。
(五)分析方法
以统计分析方法探索不同专业组间的评价差别和评价因素间的规律;利用模糊数学对校园环境质量做综合评价;探讨因子分析法在求解权重中的实用性。在分析研究中利用了SAS和EXCEL2003两种软件。
(六)主观测量是用五级语义学标度
所设计的定量标准见表二。
三、统计分析
(一)统计值分析
统计各因素主观评分,结果表明:
1.文娱活动场地实用性、体育锻炼场地适用性、自习室高峰期教室的拥挤程度等几方面的评价较差(得分大于3.5);校园的气氛、图书馆的总体印象、绿化的总体印象和步行到教室花的时间等几个因子的评价较好(得分小于2.5)。
2.从变异系数来看,A5校园的大气质量、B5图书馆的总体印象、E2步行到教室花的时间各因子的值较大,变异系数值在0.4以上,说明学生对这几个因子评价的结果差异较大,趋同性较小,其它因子的变异系数值小,一般小于0.4,说明学生对这些因子的评价有趋同性,看法比较一致。
3.校园总体印象得分为2.97,评价为一般或偏好(加设好评价的临界分值为3)。经计算25个因子的平均分值是2.9608333与总印象得分接近。说明被调查者在填写问卷时是很认真的。但这两个分值均不能作为总体综合评价的依据,因为各个因子对总评价的重要性有差别,故不能将总平均分作为综合评价值。平均分只能代表一种趋势,使用模糊评价可以进行精确地进行综合评判。
(二)方差分析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区别不同专业的学生主观评价的差别。结果可知以下三个反面的评价结果。
1.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对“校园内交通体系”和“文娱活动场所的适用性”因子的评价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而对其它因子评价的结果并无差异。
2.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总体环境品质”、“宿舍的适用性”及“步行到教室花的时间的满意度”这3个因子评价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其它因子评价的结果却没有显著差异,这应该与不同性别的学生的居住环境有关。
3.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校园内交通体系”、“校园的气氛”、“校园环境的吸引力”、“校园的安静程度”、“校园的大气质量”、“教学建筑的适用性”、“宿舍的适用性”、“景观的丰富度”、“绿化的总体印象”、“环境标志物广场等的印象”、“步行到喜欢的食堂吃饭花的时间的满意度”、“步行到教室花的时间的满意度”、“步行到图书馆的时间的满意度”、“校园的总体印象”、“校园的总体布局和分区”、“食堂的适用性”及“图书馆的总体印象”这些因子评价的结果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居住环境、图书馆和食堂至宿舍的相对距离有关。
(三)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种用少数的不可观测变量(潜在的公共因子)来解释观测变量间内在联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以用来简化指标。它的数学模型如下:
假设有一个由P(x1,x2,…,xp)个变量描述的系统,可以用m个(m<p)对所有变量都起作用的公共因子(f1,f2,…,fm)和特殊因子(u1,u2,…,um)的线性组合表示,即:
其中,x1,x2,…,xp是实测变量,aij(i=1,2,…,m;j=1,2,…,n)为因子载荷。
经最大方差因子旋转后求出的因子载荷矩阵(用主成分法提取因子),分析表明:因子1的载荷排序为E2、E3、E1、E4、E5、E6,可称为交通可达性因子,说明原设计指标独立性较好;因子2在D2、D3、A3、D1、F1载荷大,称为总体环境意象因子;因子3在B1、B2、B3、B4、B5载荷大,称为建筑适用性因子;因子4在C2、C4、C1、C3、B6、B7载荷大,称为校园生活环境因子;因子5在A5、A4、A1载荷大,称为校园物理环境因子。可以由以上五个相互独立的公共因子共同决定Z校园的主观评价。
(四)模糊评价
1.确定评价对象集:X=Z校园环境质量
2.构造评价因子集:U={U1、U2、U3、U4、U5}={总体环境品质、建筑品质、拥挤程度、绿化和景观、交通体系};构造评价集:V={V1、V2、V3、V4、V5}={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并分别赋予分值1、2、3、4、5。
3.求权向量
4.构造评价矩阵。把各因素得分的平均值代入隶属度函数构造评价矩阵。
5.综合评价。通过计算得到归一化后的单因素综合评价向量,并构成上一级的模糊评定矩阵:
归一化后的综合评价向量为
一级指(A、B、C、D、E)的模糊评价分值为:
由上可知,Z校园的“拥挤程度”因子评价结果为H2级“好”,“总体环境品质”、“建筑品质”、“绿化和景观”、“校园内交通体系”的评价结果为H3级“一般”。
综合评价分值为:
所以Z校园环境质量总体被评为H3级“一般”,说明有待提高。
四、结论
(一)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校园的食堂环境、宿舍环境、文娱活动场所的适用性、体育锻炼场所的适用性、出校门的交通可达性等几方面评价的结果比较差,而在拥挤程度的评价上为好。
(二)不同性别、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对影响校园环境质量的大多数主观评价因子的评价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大多数评价因子的评价结果则存在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说明专业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能影响学生对环境质量的主观评价结果。
(三)交通可达性因子、总体意象因子、建筑因子、校园生活环境因子及校园物理环境因子等几个综合因子是影响学生对校园环境质量评价的主成分因子,可大体上给出对校园环境质量的评价。
(四)由于问卷设计方法的问题,各评价指标的平均值不能作为综合评价的判别值,利用模糊数学原理进行综合评价可解决此问题。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Z校园的环境质量被评为H3级,说明Z校园环境在总体上有待提高。
基金项目:200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改立项项目、中南大学创新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模糊思维与广义设计理论和模型及其应用》赵晓东,赵静一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0。
[2]朱小雷,吴硕贤《大学校园环境主观质量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城市规划2002年26期。
[3]丁匡平,陈兵红《模糊数学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5月第3期。
[4]张志泉,潘武《综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黑龙江环境通报2004年8月第3期第28卷。
[5]郭奇《环境质量评价中属性权重确定的一种方法》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年10月第5期第17卷。
[6]刘法贵,赵娟《模糊贴近度及应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年8月第3期第27卷。
[7]潘峰,付强,梁川《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东北水利水电2003年第8期第21卷。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