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论文信息技术论文范文参考
所属栏目:计算机网络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2 11:09:32 更新时间:2013-12-12 11:27:30
本文是一篇计算机网络论文,论述了析网络时代的公共信息政策研究,选自期刊《网络新媒体技术》,本刊办刊宗旨是发展信息科学,报道计算机应用在知识创新工程中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促进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服务。
摘要:基于网络时代的大环境下,公共信息政策已越来越深入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因此对于政府而言,出台一项公共信息政策决非易事。本文基于美国信息政策研究专家Galvin的信息政策问题分类法理论及“绿坝”事件这一具体案例,来分析网络时代下我国公共信息政策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试探究出制定成功的公共信息政策的有利因素。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公共信息政策,妥协,平衡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公共信息政策越来越深入到一个国家的各个领域,而每项公共信息政策也会牵涉到多个利益群体。正是由于公共信息政策的复杂性,才要求每一项政策的制定都不能只专注于某一特定问题或利益,而是要讲求技术、资源、政治、法律的多方协调,在多重利益矛盾与冲突中寻求平衡。
一、网络时代下公共信息政策
(一)基本概念界定
研究公共信息政策,首先必须弄清楚公共政策的含义。所谓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而公共信息政策作为公共信息的一部分,依照FredW.Weingarten的观点,将公共信息政策定义为“一整套旨在促进、限制或规范信息的生成、使用、储存、交流与演示的公共法律、规章和政策。”
(二)网络时代下公共信息政策的新特点
从公共信息政策的定义可以看出公共信息政策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又赋予了当代公共信息政策一些新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1、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大量的公共信息政策变得公开化,政府也就是丧失了对于信息资源独享的垄断地位,社会民众要求公共信息更加公开化;2、正是由于政府信息的公开,使得普通民众可以准确了解政府部门的有关政策,并能通过互联网表达个人的主张与评论。使得公民对于公共信息政策的出台有着强烈的民意表达要求,而使得公共信息政策更为民主化与大众化;3、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公共信息政策更加科学化与民主化。
二、公共信息政策的理论分析框架—以Galvin信息政策分类法为例
(一)Galvin的信息政策问题分类法
Galvin提出了关于对信息政策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提出了三类信息政策问题:
1、在落实、执行或界定某一项具体的信息权利时所面临的问题。也就是在处理信息的获取权、拥有权和隐私权时所面临问题。对此政府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界定和落实每一项基本权利的问题。
2、某一项有关信息的基本权利与其他社会利益相冲突并与之引起的矛盾。这些价值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抑或社会文化的等各个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公共利益实质是对信息的获取权构成了制约。
3、发生在以上三种基本信息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即信息的获取权、所有权、隐私权间的相互矛盾和制约,第三类问题也是信息政策中的最复杂的一类问题。面对这类问题时决策者就必须在这三个几乎同等重要的权利之间寻求平衡与妥协。
(二)公共信息政策的本质—动态中的妥协与平衡
在现实的公共生活领域,某项公共信息政策问题通常都是三类信息政策问题的混合体,因此Galvin信息分类法的核心就在于在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中作出平衡与妥协。正如Galvin自己所说:“信息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会牵涉到各种不同目的、目标、准则、计划、行动或利益集团之间的持久冲突,这种冲突无法以赞同其中任何一方的观点而得到彻底解决。”而这就是公共信息政策的本质。
然而Galvin的信息政策问题分类法只能作为一个理论上的宏观指导,到底在各个具体的公共信息政策案例中如何找到平衡点,还要求政策制定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绿坝”事件—基于Galvin信息政策理论框架分析
(一)“绿坝”事件始末回放
2009年5月19日,工信部发表《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要求自2009年7月起新售个人电脑须预装上网过滤软件。继而有关部门用4470万财政资金买断金惠和大正两大公司的软件“绿坝-花季护航”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继而各大媒体提出了此为对中国网民的控制,并指出了“绿坝-花季护航”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诸多技术漏洞,各大网友也纷纷发帖留言,表示此是对各大网民信息获取权及隐私权的极大侵犯。随后专家学者向国务院递交建议书,要求财政部公开工信部申请使用国家预算资金采购该软件的相关信息,并建议实行听证。至6月15日,美、日、加等19家行业组织联名致函工信部,呼吁重新评估“绿坝”的安装要求。直到8月13日,工信部宣布:“中国不强制要求在个人电脑上安装绿坝互联网过滤软件。”至此,纷纷扰扰的绿坝事件终告一段落。
(二)“绿坝”事件显现出的我国公共信息政策存在的问题
“绿坝”事件成为了政府信息政策的典型失败案例,其根源在于这一政策从一开始就缺乏对话机制,是政府在完全不参考民意的前提下出台了这一政策,最终在众多呼声中结束。从Galvin的信息政策理论视角来分析此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此次事件中我国公共信息政策领域的几大问题。
1、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程序公正。公共政策的制定主要包括确定政策目标、设计备选方案、评估和选择方案。而在此次“绿坝”事件中,不仅财政资金的划拨缺乏信息公开,软件生产公司的选择也缺乏相关的程序公正,并且软件的出台在未征集民意的前提下出台,显然这都有失程序公正。
2、政策本身涉及到对公民信息获取权、隐私权的侵犯。首先,从过滤的实际效果讲,根据目前很多用户的测试结果,该软件的技术成效并不像有关部门评价的那样“显着”,存在多种误判和漏判情况,进而造成有关需要的良好信息被屏蔽,极大的侵犯了公民的信息获取权;而“绿坝”软件一旦安装就不可完全卸载,这无疑造成了巨大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侵犯个人隐私权。
3、政策监管和评估缺位。面对“绿坝”软件存在的巨大技术漏洞,政策出台程序不明以及严重侵害公民利益等诸多问题,广大公众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却没有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对“绿坝”软件进行专业评估,这着实让人感到我国监管和评估制度的严重缺位。
四、启示与建议
通过对整个“绿坝”事件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家这一信息政策失败的真正原因。此次失败源于绿坝政策在出台前未经过广泛论证,也没有对各方利益相关方作出分析,而整个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执行程序缺乏公开性;在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决策者又一度丧失了和公众对话的良机,最后以整个政策的取消而尴尬收场。透过这一事件,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
(一)实现由全能型政府向服务性政府的转变,扩大公民知情权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初步建立,但是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政模式影响仍然较为严重,全能政府理论下的政府行为已严重影响了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规范发展。因此,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将政府主要精力放在加强与改善宏观调控,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等方面。继而建立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与合作的社会,避免再因为政府的“一刀切”政策而造成像“绿坝”事件这样的巨大资源浪费和财政损失。
(二)重视政府活动的程序公开与公平性
“程序公开是政府行为正当性和效率的重要保障,政府行为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可以获得合法的效力,强化的权威,较之暗箱操作,更易促成结果公正。”而在此次事件中,财政资金的划拨缺乏信息公开,软件生产公司的选择缺乏相关的程序公正,政策出台未征集民意等一系列程序公正缺失的行为,需要我们去反思,去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配套的约束与监管机构,实现政府活动的程序公开与公平性。
(三)完善政府监管与评估制度
建立与完善政府监管与评估制度,是促进政府优化投资方向、有效管理资金,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有效预防和惩治****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公共信息政策领域要建立纲领性的评估工作制度和监督制度,实现评估制度化和监督制衡化。
总之,公共信息政策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当今网络时代信息资源的多样性,都使得公共信息政策的制定难度变得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要运用合理的分析工具与先进的信息技术,全局把握,重视与公民的互动与合作。最终,在不断的冲突与平衡中寻求最佳利益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