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0:43:07 更新时间:2021-02-24 15:45:14
[摘要]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只有正确地理解公平的涵义,才能明确和谐社会的目标。本文论述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出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重视分配公平问题。
[关键词]效率;公平;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方面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只有正确地理解公平的涵义,才能明确和谐社会的目标。政治经济学视角中的公平主要是指分配公平。要正确把握公平的科学内涵,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体来说,应把握以下几点:首先,公平是经济关系的观念化的表现,讨论公平问题必须研究社会经济关系。其次,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公平的标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没有一个适用于一切社会制度的统一的、亘古不变的标准,更不能用“永恒的公平”、“公平的分配”等臆想的标准去评价社会生活、制定具体的社会经济政策,而必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去把握公平。第三,不能仅仅从伦理道德观念出发去评判公平。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唯一公平的分配制度,因而既不能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平理解为平均,也不能放任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公平是在尊重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基础上能够保护困难群众的公平,它承认差距的存在,但这种差距应是合理的、适度的。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从一定的范围来说,也是实现财富增长最大化和分配公平化的关系。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要有两个原则结合在一起,才标志着社会进步与和谐。一个原则是追求财富增长的最大化,即把蛋糕做大;一个原则是追求分配的公平化,即把蛋糕分好。只有实现财富增长的最大化和分配的公平化相统一,才能推进社会进步与和谐,两者结合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和谐的基本标准。蛋糕做大是前提,蛋糕分好是基础,这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就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来说,没有一定的收入差距,是不现实的,不能笼统地认为,差距是坏事,关键看收入差距处在什么程度。收入差距保持在什么状况比较合理,对一个国家稳定和谐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我国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乃至贫富差距拉大,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明显问题。
效率与公平存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统一。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既要讲重点,又要讲两方面,讲辩证法。既要注重效率,又要兼顾公平;市场注重效率,主要考虑如何把蛋糕做大,政府注重公平,主要考虑将蛋糕分公;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是可以协调的,追求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的内在需要。注重效率,努力争取用较少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实现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有了效率,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才能实现更高水平上的公平。没有效率就没有高水平的公平。反之,突出的不公平问题也制约和影响效率的提高,只有兼顾好公平,才有利于争取更高的效率。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一个一般原则。在不同时期,对这个原则的理解和运用,要从实际出发,目标是要追求效率与公平的优化结合。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首要的是解决效率问题,把蛋糕做大,当然也不能忽视公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公平问题就突出出来了。平均主义是一种不公平、差距过大也是一种不公平,当前平均主义与差距过大同时存在,差距过大是突出问题。
社会公平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发展是硬道理,发展需要效率,但发展又不能不讲公平,为了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在保证效率,推进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实现承认一定差距的相对公平。
当前,要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高度重视分配公平对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作用,突出地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别持续拉大的问题。
分配从内涵方面讲,可分为生产资料分配和生活资料分配,即生产条件分配和生产成果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成果分配主要是收入分配;从分配顺序讲,可分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从分配类型讲,可分为激励性收入分配、效率性收入分配、保障性收入分配;从分配原则讲,可分为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从分配性质讲,可分为合理收入分配和不合理收入分配、合法收入分配和非法收入分配。要从分配原则、分配体制、分配制度、分配机制、分配体系等几个方面,全面地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别持续拉大的问题。
当前收入分配上的主要问题是非常态收入突出,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出现贫富差距,后果日益明显。解决的出路是,在坚持效率优先,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的同时,逐步加重公平的分量,努力兼顾公平,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一是着重解决初次分配非正常收入造成的差距,建立公平的一次分配体制,一是着重解决再分配问题,建立公正的社会保障体制,保证保障性收入到位。
首先,保证社会成员机会平等,解决好初次分配合理。初次分配拉开收入差距,一般来说是正常的,总的来说有利于效率提高。问题在于由于不合理的因素,不平等的竞争条件和机会,如市场垄断、贪污腐败、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等造成大量的非正常收入,使得初次分配的收入差距拉大。这就需要由政府出面,解决好初次分配领域机会条件不平等所带来的分配不公问题。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保证生产条件和经济关系的平等,才能保证初次分配的条件和机会公平。在初次分配中,激励性收入分配方式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效率性收入分配方式贯彻按要素分配原则,二者皆以效率为前提。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辅以必要的政府手段,贯彻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原则,堵塞初次分配不合理的漏洞,规范不合理收入,控制垄断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才能实现合理的初次分配。
其次,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合理,解决好再次分配公平。初次分配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效率,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收入差距,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再次分配加以必要的调节。目前我国再次分配体制不健全,保障性收入分配不到位,低收入层与高收入层的差距日益拉大。再分配需要通过政府运作,以公平为原则,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这就需要加大政府调控力度,通过经济立法、经济政策,运用税收、金融、行政等调节干预手段,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区域之间和部分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进行税赋改革,加大对各类收入的税收调节;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公平开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支持落后地区和农村发展;着力解决城乡居民贫困层的生活困难,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采取提高低收入层、扩大中等收入层的办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运用政府力量,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向低收入倾斜,确保低收入层的最低生活保障。
再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分配体制,还要形成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合理的社会成员构成结构,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分配公平化的长效保证机制。和谐社会要具有两个层次合理的社会结构:第一,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结构。有两种利益格局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一种是平均主义的利益格局,一种是贫富悬殊的利益格局。要构建既有一定差别,又保持一定公平的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结构。一是要保证社会成员利益竞争的条件和机会平等。既要注意公平的结果,也要关注公平的起点、环境和条件。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分配秩序,保证竞争机会均等,为各个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平等的竞争起跑线和公正的利益竞争环境;二是要保证社会成员利益分配相对均衡。要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激励性、效率性、保障性分配有机结合,具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利益分配格局,保证社会成员利益相对均衡。第二,形成与利益分配结构相一致的,合理的社会成员构成结构。两极分化的“葫芦型”的社会成员构成结构是不利于社会和谐的。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中等收入层为大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成员构成结构,把社会分化,社会差别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和谐社会结构的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应互惠互利,相互开放,共享成果。第三,与合理的利益结构和社会结构相一致,构建有利于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利于调动各个社会群体积极性,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与政治体制。形成兼顾各方利益,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各方协同共进的制度保障。
最后,牢牢把握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生产力,把蛋糕作大,最大限度地实现效率,实现财富的最大化,是解决分配公平化的根本前提和条件。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