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范文风景画审美境界解析
所属栏目:艺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3 11:21:18 更新时间:2013-12-13 11:17:16
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范文,论述了风景画审美境界解析,选自期刊《艺术教育》,杂志创办于1977年,2003年1月改版,印刷精美、品位高雅,集学术性、思想性、知识性为一体。期刊栏目有卷首语、学术纵横、课程与教学、校长论坛、高教研究、职业教育、艺术教育、幼儿教育、教育创新、德育与心理、素质教育、多媒体教学、名校风景线等。
摘要:风景画是描绘自然(包括人类实践活动的“第二自然”)题材的绘画,它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艺术。在风景画审美中,由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契合的方式及程度不同,所构成不同的审美境界,主要有感知境界、体验境界以及安顿境界。通过风景画审美境界的解析,审美主体可以得到审美的乐趣、情感的共鸣以及心灵的慰藉。
关键词:风景画,审美境界,感知,体验,安顿
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探讨的永恒主题,从绘画艺术角度出发,来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将这种关系体现在绘画艺术中,这是风景画诞生的原因之一。风景画是描绘自然(包括人类实践活动的“第二自然”)题材的绘画,它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审美价值在于创作主体完美地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使审美客体能准确地传达出人与自然的神韵和生活气息,引起审美主体的感知、体验、沟通与互动,给审美主体以美的享受。风景画也经常被比作“抒情诗”,有很高的审美境界。
风景画的审美境界就是在审美主体情感参与下,对艺术再现自然景物审美创造后所形成的意境。难怪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认为境界是将景物与情感相提并论,即“情景者,境界也”,在他那里的“境界”也就是“意境”的意思。而风景画的审美境界,无非是指审美主体的“意境”与审美客体呈现出来的“情景”二者之间浑然契合。在风景画审美境界中,由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契合的方式与程度不同,所构成的审美境界也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一、感知境界
审美主体可以感知审美客体再现自然的美,并给审美主体以美的享受。在风景画审美中,审美主体的感知就是指审美主体能够通过审美客体直接感受到自然景物美的存在,但不考虑审美客体内在语言,仅仅以直观态度着眼于审美客体显现出来的物境,把创作主体创造出来的源于生活而又高出生活的审美客体看作是一种自然美的再现。比如从透纳的《廷登修道院废墟内部》就可以看到,即使廷登修道院变成了废墟,但还是可以感受灿烂的阳光照在建筑废墟上,虽残缺不齐,但却神秘动人,触动心弦,让你感到阳光的力量,这是一种自然力量之美。画家想通过这一场景,引起审美主体的感知,也将寻回曾一度失落的企盼与大自然亲近的种种感觉,获得审美快感,这种快感就是一种审美感知境界。风景画的审美将满足了人们回归大自然的真诚渴求,不管是充满雄伟壮丽的高山、洋溢着清新气息的原野,还是一条小径,一片丛林,几栋茅舍……都会使审美主体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呼唤,产生一种审美感知境界,从这种审美境界中得到乐趣。
二、体验境界
审美主体在感知基础上积极地调动联想、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来体验审美客体。列?托尔斯泰曾指出:“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这种艺术活动将受审美主体的性格、情趣、涵养影响,也要受审美客体结构、艺术语言、手法等形式制约。因此,我们在风景画审美中,既要体验审美客体的美感,又要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体验。譬如我们看着名画家古元的《严冬已过》,画面上描绘的是傍晚时分,一群小鸟飞过平静的湖面,画面是蓝灰色调子,是用湿画法一次性画完的。如果审美主体没有一定的情趣、涵养,就只能看到小鸟飞过湖面,而看不到蓝灰色调子、比较饱满的构图等,至于画家所表现小鸟对深秋眷恋就更看不出来了。所以说审美体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感受与领悟,而是一种扎根于审美客体的体验。在风景画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还以体验的态度去寻找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情境,把审美客体看作是画家个人情感以至于时代情感的凝聚物。这一境界的形成,依赖于审美主体深入生活、贴近自然、捕捉自然变化的深切体验。正由于这种深切体验,便成就了许多以讴歌自然题材的优秀作品。比如张英洪的《水乡行》、张克让的《古运河畔》、汤佩文的《颗粒归仓》。这些伟大的作品中,创作主体借它来倾注自己的情感,审美主体因它感受到画家的情感,并在艺术共鸣状态中寄托情感,将他们的情感得以融会交流,升华净化。
三、安顿境界
审美主体的灵魂可以因审美客体再现自然美而得到安顿,审美客体将成为提升生命、净化性灵的工具。在风景画审美中,审美主体的精神将超越物质世界的种种束缚,寻求精神价值,获得审美享受,心灵得到慰藉。海德格尔认为,通过安顿审美主体的灵魂而确定下来的艺术作品,不是幻影,可以超越现实指向理想、超越有限通往无限。比如我们看柳新生的《雨后》、郭德庵《啊!黄河》、王维新《水城即景》,这些风景画犹如一个有限生命的漩涡,层层盘旋上扬,在某种意义上似乎超出审美对象本身意义,使审美主体产生一种更高的审美境界。审美主体通过对审美客体的审美,在不完美的世界中创造完美,在无意义的世界中寻求意义,将人生当作一种审美现象进行解读,也就意味着是一种从艺术审美角度,而不是从道德评价角度来观察人生,这是风景画审美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通过风景画的审美,审美主体的灵魂可以得到安顿,找到风景画审美本质,发扬真、善、美。
参考文献:
[1]叶华.艺术创作中的审美体验.文艺研究.2004(5).
徐岱.体验自由——论美感的生命境界.浙江大学学报.1997(3).
李国森.生命境界与艺术创作.美术大观.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