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技术期刊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矿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4 16:37:26 更新时间:2013-12-14 16:52:25
为确定坯坪铜矿的远景,粗略估算铜矿储量,洱源县坯坪开展1:1000双频激电剖面(约15Km),根据以往的地质资料,集合现场的地质调查情况,在磁法物探队的基础上进行幅频激电探测,查明分布范围及形态,初步推断矿体的富集带及规模形状,为下一步地质工程提供技术资料。
摘要:根据以往的地质资料,结合现场的地质调查情况,通过幅频激电探测方法对坯坪铜矿区进行了实地探测,查明异常分布范围及形态,初步推断矿体的富集带及规模形状,为今后在该矿区的进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激电异常,视电阻率,幅频激电
0引言
根据公司的工作要求与安排,幅频激电工作队伍对实施物探野外测量工作,通过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及甲方参加本项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提前完成全部野外工作。成果表明:此种物探方法在本区的应用效果极好,幅频激电异常则比较准确地圈定了铜矿的分布。
1工作任务和技术措施
1.1地质任务①收集测区地质、物探、样品测试等资料,了解磁测和电测剖面与深部构造等有关的地球物理信息;②结合已有地质工作基础对测区十八条测线开展幅频激电测量物性与解释工作;③查明矿(化)体在工区的地下产状和控矿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
1.2电法测量工作幅频激电剖面:在磁测扫面区内按每一条剖面都作偶极剖面测量;此外,再在磁测后初步认为有可能存在矿(化)的剖面上作双频激电偶极剖面测量,电偶极距都根据探测深度不同进行改变,一般不少于四个深度测量。共作了18条(总长23Km)与4条(总3.9Km)双频激电拟断面,每条剖面测四次(四个深度),按拟断面长度的四倍计算测线长度,合计13Km。
1.3测网布设本次物探幅频激电工作在高精度磁测确定的异常区范围内进行。测线如示测线方向为南北向,重点区测线加密,其它区域测线较稀疏。幅频激电工作测网的网度为100m×20m(200×20m2),测线方位为0°,按100m(200m)的间距依次编写测线号,测线最长1.1km,按20m的间距依次编写测点号,具体位置及编号见幅频激电工作实际材料图(图1)。测网敷设时采用集思宝牌GPS卫星定位仪确定每个测点的位置及高程,并将每个测点的坐标和高程储存在GPS中。
尽管由于研究区内地形切割程度较高,相对高差较大,悬崖陡壁较多,尤其是山上植被比较发育,为保证电测结果尽可能客观地反映矿体及其围岩的特征,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则矩形测网布置测点进行观测。因此,采取了尽可能垂直地质体走向布置测线,以罗盘定向,GPS定距(定向)的方法确定测点。按电测剖面测线基本垂直于地质体的走向的原则,确定电场观测测线为南北方向,保证了绝大多数电测剖面测量结果(视电阻率ρs与视频散率曲线)的连续性。本次测线测网工作是根据前期的地质工作基础,按照设计的测网,野外工作严格按照设计测网进行电剖面测量。
为突出异常区电异常特征,作了加密测线电测和激电拟断面测深。测区角点坐标和各条精测剖面各测点及起点和终点坐标的点位也在图2所示双频激电实际测线位置与磁异常关系图中标出。
1.4质量评述物探幅频激电测量对各项质量检查数据均进行误差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本次物探工作的检查工作量和工作质量均满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野外工作的质量可靠,成果数据可作为图件编制和报告编写的基础依据。
2物探异常特征分析与解释推断
坯坪铜矿测区电测视频散率PS剖面平面图如图3,视电阻率ρs剖面平面图如图4,从两图可见,研究区内视频散率PS与视电阻率ρs异常具备下列特点:在剖面平面图上,两种电性参数均反映出相邻测线异常曲线的波峰及波谷能够对比,即反映出电性异常源沿走向(北东-南西)连续性较好;此外,同一条剖面上波峰与波谷间隔距离不大,而且各条测线上的波峰与波谷数量不同,有的多有的少,如8286测线有6个波峰,而7886测线只有2个波峰,而且峰值较小。反映出电性异常源在横向上的变化较大,可能是电性不均匀所引起,各条测线上的波峰与波谷数量不同则反映在纵向上电性异常源规模不同,波峰与波谷数量少的剖面对应于电性异常源规模较小。按照“从已知到未知”的物探异常解释推断原则,本区测得激电异常与在
铜露头测定得到的视频散率Ps曲线图6和视电阻率
ρs剖面平面图类似,均为单峰高值异常,因此,推断上述电性异常源为规模大小不同、纵横方向变化较大的铜矿体。
3结论
利用综合地质、高精度磁测(磁测物探队的资料)、幅频激电方法寻找坯坪铜矿是有效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双频激电方法在确定隐伏铜矿(化)带以及推断隐伏断裂带方面,是能够提供有用的地球物理信息的。
依据工作成果得出如下几点结论:①在铜矿露头测定得到的视频散率PS和视电阻率ρs异常类似,均为单峰高值异常,结合本区铜矿(化)区地质与磁异常特征,综合推断本次所测激电异常均为铜矿(化)体引起。②推断的铜矿(化)带大多数分布在测区东北部,以区内近东西向的山脊为界,其南侧有4个北东走向的铜矿(化)带,北侧有3个走向各异、分布范围较大、埋深较大的铜矿(化)带。③在测区东北部,幅频激电高值异常向东延长的趋势反映了铜矿(化)分布区向东延长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陈明驰.联袂应用X荧光与幅频激电法勘查川西某铜矿,2009-5-28.
[2]李波.2X荧光与幅频激电法综合勘查川西北某铜矿,
2009-6-15.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