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格式参考
所属栏目:思想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25 10:42:51 更新时间:2013-12-25 10:35:50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对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团结,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 在有关高校开办高校民族班、预科班。1989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提高了,就可 以更快地把经济搞上去,一定要重视并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
[摘要]文章以X大学为例,调查分析了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的民族思想观念,对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教育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民族思想观念,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①90年代末,党和国家确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2004年教育部、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在研究生培养中采用特殊政策措施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以改善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层次结构、提升少数民族人才存量综合水平。自2006开始正式实施“少数民族骨干计划”以来,全国已经有4000名硕士、2400名博士毕业。
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集中到教育部指定的培训基地接受基础强化培训,为培养造就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定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具有较高科学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奠定基础。经过强化培训后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是否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针对民族思想观念如何做好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都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紧迫问题。
二、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对X大学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基础强化班的28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82份,回收问卷248份,有效回收率达87.94%。问卷包括民族观、民族心理情感、民族意识、对民族政策态度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为进行差异分析,调查划分了学生的性别、婚否、工作与否、家庭收入等类别。除问卷调查以外,还辅以座谈、访谈等方法,对调查结果,采用SPSS19.0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
(一)民族思想观念的总体状况
1.民族观。民族观是指对民族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调查发现,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认识,90.2%的学生认为应该保存优秀的传统文化。关于本民族的历史,47.3%的学生表示很了解,32.8%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不了解的仅为8.6%。在个人和国家的问题上,有75.1%的学生认同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82.5%的学生认为祖国的繁荣富强需要各民族强大的凝聚力,80.1%的学生认为祖国的繁荣是各民族共同努力形成的,79.4%的学生认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努力。
2.民族心理情感。民族情感表现为对本民族及成员的认同、热爱和信任,并以此来审视其他民族。62.5%的学生表示读研之前对其他民族有一定的了解,共同生活学习一年更加深了认识。86.2%的学生认为与其他民族同学的交往是非常融洽的。当被问及与其他同学看待问题发生了分歧怎么办时,100%的学生觉得应求同存异。骨干班的学生民族自尊心很强,普遍认为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对待,100%的学生认为应该相互尊重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在被问及现实情况与设想目标发生冲突应怎样解决时,79.8%的学生选择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10.2%的学生选择了按原定目标坚持不懈,屈从于现实的仅10%。关于下列哪些情况让你焦虑的回答,排在第一位的是未来发展,占32.4%,排在第二位的是经济状况,占22.8%,后面依次是学习压力、家庭因素、情感问题、人际关系和生活适应能力。另外,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存在的发展差距,也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失衡。
3.民族意识。民族意识的内涵,首先是人们对自己归属于某个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其次是人们对本民族生活、发展、兴衰、荣辱、权利、得失等诸方面的认识、关切和维护。②76.8%的学生明确反对“本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的观点,80.3%的学生崇拜本民族的英雄和杰出人物。在被问及促进民族地区繁荣的首选方式是什么时,73%的学生认为应该是教育投资。在回答“您毕业后愿意从事什么工作为家乡建设出力”时,选择从事教育工作的占57.8%,选择行政党务工作的占20.9%,选择企业工作的占6.8%,选择科研工作的占8.7%,选择其他的占5.8%。70%的学生认为毕业后回生源地工作将促进地区的发展。有75.4%的学生完全赞同“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应以国家利益为先”,有7.3%的学生表示不赞成,有6.8%的认为“说不清”。
4.民族政策的态度。调查表明,众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明确地认识到个人成长离不开国家的现行民族政策,特别是与读书升学密切相关的降分录取、民族加分、优先录取的招生优惠政策。70.2%的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政策持满意态度,关注党的民族政策,爱国热情高涨。对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68.1%的学生认为对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和进步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当问及如何理解“高层次骨干”这个概念时,54.4%的学生表示骨干计划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栋梁,11.3%的表示骨干计划与一般研究生无区别,只有7.0%的认为不能称其为骨干。在问到大幅降分录取与“骨干”称谓的矛盾时,64.1%的学生认为可以让更多优秀民族人才接受更好的教育,55.3%的学生认为是对少数民族人才的照顾,认为是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政策的一部分的占57.3%,也23.5%的学生认为骨干人才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在谈到对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的初衷时,超过50%的学生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认为自身基础差、报考可以降分录取的占40.6%,49.2%的学生认为可以免交学费,6.3%的学生认为门槛低、容易混文凭,还有43.2%的学生是抱着试试的态度。
(二)民族思想意识的差异性分析
为了考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的民族思想观念是否存在性别、婚否、工作与否、家庭收入上的差异性,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在民族观上,已婚学生与未婚学生、在职学生与非在职学生存在着差异,但不明显。民族心理情感方面,在心理焦虑、心理平衡的问题上,家庭收入情况有着很大的影响,家庭月收入1000元以下、1000~3000元、3000元以上的学生差异显著(p=0.005<0.01)。在民族意识上,男生除了在英雄崇拜、服务家乡两个维度上高于女生,达到显著水平(p=0.022<0.05),其他维度上不存在差异。在对民族政策的态度上,在职学生与非在职学生的差异极其显著(p=0.000<0.01),已婚学生与未婚学生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p=0.035<0.05),作进一步的Tukey法的子项检验,在职学生的得分高于非在职学生,已婚学生的得分高于未婚学生。
三、讨论与分析
(一)调查分析
1.关于民族观。少数民族骨干班学生有正确的民族观、明显的民族价值取向、强烈的中华民族认同感。调查研究表明,骨干班学生对祖国的繁荣富强充满强烈的自豪感,座谈时很多人说,当获悉我国神州9号飞船升空后,心中无比骄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大多数学生有正确的民族认同,对祖国的繁荣富强充满自豪感,同时也能正视本民族发展的不足和差距,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开发西部绝大多数学生有着自觉意识,认为实施西部大开发主要依靠高素质的人才,关键在于教育的发展。但是,对于历史遗留问题,部分学生还存在地方民族主义思想,偏重本民族的利益和荣誉。
2.关于民族心理情感。文化差异是导致民族心理差异的主要原因,少数民族骨干班的学生在文化认同上有很多相通之处,相互之间的交往比较融洽。学生热爱本民族,但也不歧视其他民族。但是,由于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造成了教学上的困难。对课程安排设置表示非常满意的只有4.5%,满意的也只有47.2%。同时,社会环境变化对学生民族心理的影响较大,容易造成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矛盾冲突。
3.关于民族意识。在民族意识上,少数民族骨干班学生都有比较正确的认知。一方面,来自民族聚居区的学生民族意识比非民族聚居区的学生强;另一方面,由于地域的特征,学生又有一种非正式的群体意识。绝大多数学生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赞同民族团结、政局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关注社会发展,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政治问题淡薄、不关心,有非政治化的倾向。
4.关于民族政策的态度。从调查中了解到,我国的民族政策深入人心,绝大多数学生对赞成现行的民族政策,认为有利于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地区的各项事务,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稳定。对少数民族骨干政策的评价持肯定态度,认为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的人才和知识支持,体现出中华民族共同繁荣的宗旨。但是,也有些学生态度比较消极。
(二)建议
1.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树立科学的民族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帮助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树立正确的民族思想意识,应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要让学生熟悉各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和强盛的重要性,增强国家观念,激发爱国情感。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要为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举办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讲座,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同学之间的交往,使各民族学生密切关系,加深对其他民族的了解,营造各民族平等、团结、友好的良好氛围,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创设象征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人文景观,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培养正确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3.精心挑选教师,熟悉少数民族生活习性和文化习俗。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对课程设置的不满意,一方面源于教师教学和管理水平的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对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不熟悉。因此,从事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教育和管理的教师,必须研究各族学生的民族传统和心理特征,尊重学生的语言文字和生活习惯。教师只有了解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理解学生的意愿和要求,才能深入学生之中,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4.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民族的团结。很多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可以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比如举办民族文化节、开展民族体育活动比赛,使他们充分地展示才华、发挥特长、增强自信。形式新颖、多姿多彩、民族特色浓郁的文体活动,既能丰富校园文化,展现学校的文化品位,又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