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科学论文范文参考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25 11:43:15 更新时间:2013-12-25 11:13:15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属于丰水带,全省人均水资源十分丰富,年总降水量为2011亿m3,河水径流总量平均为1150亿m3/年,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环境污染事故尤其是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日益增多,这也成为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存的重大环境问题,应急监测和水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具有相同的重要性,是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从分析福建省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入手,总结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现状,探讨建立完善的应急监测体系。
[关键词]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
1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及其成因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超过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最大负荷量,使水质迅速恶化。其特点是极强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可能产生严重或不可逆转的威胁;社会影响大;历时长,覆盖面广;暴露问题多;涉水事务多,突出反映了水利工作的整体性、关联性及其需求特点[1]。
近年来,福建省突发的水污染事件有:2010年7月3日,紫金矿业的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2010年9月27日,漳州市云霄县马铺乡峰头村的峰头水库大坝坝头局部位置发现绿色的藻类,28日有所加剧,在库区和上游各支流入库位置均出现藻类,至29日下午约五分之四库面暴发藻类,库面呈现翠绿色……
各类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虽然具有显著的不可预测性,但主要成因有:一是企业违规排污或泄漏事件;二是过度捕捞鱼类,导致水生态破坏,库区附近的农业污染负荷已超过工业和生活污染负荷,大面积的果园施肥和农田受雨水冲刷退水,畜禽养殖废水直接排放,再加上我省部分水库存在水体富营养化,所以一旦有外因刺激,就很容易形成藻类突然暴发;三是洪水冲毁有污染物的工厂、仓库等,造成污染物向河流排放。
2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的现状
2.1制定应急监测的方案
当遇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处理原则就是及时和快速。首先要由专家组了解事故源的信息,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迅速组织应急监测人员赶赴现场,依照具体情况制定监测目的、采样位置、数量、方式和分析方法,先定性后进行定量分析,实施时注意根据事件发展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对方案进行调整,还要结合此阶段的水文气象条件及上游水库放流的情况[2]。
2.1.1监测点的布设
污染事件发生地和供水水源地等敏感河段需要布点,从事发地往下游,一直到能监测到水体污染物的浓度明显上升但不超标的水域,通过实时监测数据来体现污染物的变化强度。
干流、一级支流重要饮用水供水水源地等水功能区和地下水在布点时还要考虑设置背景监测断面,实时掌握污染团进入干流的情况,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湖库需要在入库、出库和库中心进行布点,可视湖库大小、水面宽窄,沿水流方向适当布设1~5条垂线。
干流的界河也需要布点,以便及时通知下游地方人民政府采取相关的措施。
2.1.2监测的频次
由于污染物经过稀释、扩散等方式进入水体,污染浓度也随之改变,需要实时跟踪监测,每个阶段的监测频次也应随时改变。而采样频次应把握“先密后疏”的原则,在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初期,加强采样频次,因为此时入水污染物浓度最高,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依照监测结果,如果污染物浓度降低,即可适当减少监测频次,直至水体中的污染物消失。另外还要考虑到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级别,高级别的应比低级别的水污染事件监测频次密。
2.2监测项目
依据水污染事件发生的性质及现场调查的情况来初步确定应急监测的项目,在河道发生的水污染事件采集有代表性的污染样品,监测项目为pH值、生物毒性和评价水质类别的主要特征污染物,湖库监测项目为评价营养程度的指标:pH、叶绿素a、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突发性的水污染事件还要考虑是否是外因造成的污染,比如危险化学物品和废品运输时发生事故引发的水污染,要先了解相关人员收集化学品的名称和数量,以便快速确定监测项目。
2.3监测数据
组织人员迅速采集水样,采样时应考虑质量控制要求,每批控制10%~20%的平行样和全程序空白样。根据不同的项目采用速测仪器或者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及时得出数据。
2.4数据评价和上报信息
依照监测所得的数据,对相应水体进行评价水质类别,分析其受污染的原因。同时配合水文的水量变化,通过量与质的关系,预计其所带来的危害,为解决污染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水污染事件要把握在4h以内,检测出污染物的种类,24h内检测出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的程度和受影响的范围,出具评价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上报上级行政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4]。
2.5跟踪监测
处理水污染事件后,监测的频次可以稍作调整,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还要继续跟踪监测,定期评价水体,尤其在发生洪水或者高温等自然因素改变的情况,水质往往也会发生改变,以此监控污染事件是否对水体造成长期的影响。
2.6国内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实例
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的突发性镉污染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启动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环境事件Ⅱ级应急响应,并成立了自治区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成立应急指挥小组,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置,一方面在柳江支流龙江河段糯米滩电站采取降解措施降低污染物浓度,另一方面调用柳江干流上游的四个水电站实施冲淡稀释;供水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准备,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还能保持市民用水安全;环保部门加大监测次数,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站等市属媒体及时向市民发布相关信息,确保社会稳定。
从1月18日起,广西河池市为切断新污染源,龙江上游7家涉重金属企业全部停产。当地先后派出重金属自动监测车4辆,采样车40辆,监测单位17个,监测人员200余人,在龙江及下游水域布点监测;23日,又增设7个监测点,密切监控龙江水质变化情况。1500多位专家、消防官兵、保障人员奋战在龙江应急处置一线。27日,柳州市开始紧急施工,将城市自来水管网与原柳州铁路局的供水管网连通起来,后者可以提供部分安全地下水。通过寻找地下水源,柳州启动日供3.5万吨地下水源潜能。当地利用大坝控制受污河水的流量,在污染源至叶茂电站、叶茂电站至龙江三桥、龙江三桥至洛东水电站、洛东水电站至三岔水电站、三岔水电站至三岔铁路桥等断面设立5道“防线”,通过放水稀释、投放降解吸附物等方式降低镉浓度,主要使用的是“弱碱性化学沉淀应急除镉技术”,也就是往江水里投放烧碱或石灰以及聚合氯化铝。投放烧碱或石灰提高受污染江水中的PH值,使水呈弱碱性,此时镉离子将以碳酸镉、氢氧化镉细小颗粒沉淀;而聚合氯化铝则能把这些细小颗粒混凝在一起,形成不溶于水的大颗粒沉淀。聚合氯化铝是自来水厂常用的药剂,加药量也与自来水厂的加药量非常相近。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污染水体经防线拦截削污,絮凝除镉,调水稀释,龙江河水镉浓度峰值从超标80倍降解到超标25倍。在此后一段时间内跟踪监测,持续开展高频的重点水域污染物监测工作,因为沉到河床里的碳酸镉、氢氧化镉颗粒还会慢慢地释放,即使在监测到河水中镉达标后,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重点跟踪镉沉淀物沉淀到江底后所产生的二次污染,以此监控污染事件是否对水体造成长期的影响,保证饮水的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