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类国家级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人文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28 11:31:32 更新时间:2013-12-28 11:17:29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中,农村大学生怀抱着个人与家庭的期望,肩负改变个人与家庭命运的重任进入城市大学学习。本文旨在对农村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改善家庭发展状况的意愿及其所做出的努力程度进行描述性分析,以探寻促进农村大学生个人发展与家庭发展良性互动的有效路径。本研究数据源于对江西省九江学院本科农村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调查样本通过整群抽样方式获得。本次调查共发放530份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为94.3%。
提要:基于对九江学院农村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农村籍大学生改善家庭发展状况的意愿与行为进行了描述性分析。
关键词:农村籍大学生,家庭,意愿,行为
一、农村大学生改善家庭发展状况的意愿
由表1可知,91.8%的农村大学生有改善家庭发展状况的意愿。56.3%的农村大学生表示打算从经济方面改善家庭发展状况,22.9%的农村大学生表示从家庭内部关系方面改善家庭发展状况,18.2%的农村大学生表示从家庭外部交往方面改善家庭的发展状况。上述结果表明,农村大学生普遍把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作为其首先要改善的方面;其次,农村家庭内部或多或少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身在城市的农村大学生也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善家庭内部的关系,使得家庭更为和谐;再次,由于农村地区家庭成员流动层次相对较低,社会关系网络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庭发展,农村大学生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帮助家庭扩展外部交往,以实现家庭的更好发展。
在被调查的农村大学生中,有61.6%的人设定过改善家庭发展的目标。在改善方式方面,被调查者主要选择直接工作(48.7%)、创业(23.5%)、考研(22.9%)、婚姻(1.4%)和其他(3.4%)。然而,理想与现实毕竟有一定的距离。调查结果显示,90.4%的学生还未达到上述目标,这可能是因为被调查大学生尚未毕业,其改善家庭发展状况的目标多要以毕业以后才能实现。
综上所述,农村大学生大多数心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老乡亲,立志要用自己所学改善家庭发展状况的意愿,多数也设定了相应的目标,希望能通过个人工作、创业、考研继续深造等方式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和谐家庭内部关系以及扩展家庭外部交往。他们将改善家庭的重担肩负在自己身上,并且希望自己可以改变家庭世代务农的状况,以追求更好的生活。
二、农村大学生改善家庭发展状况的行为
在调查农村大学生在改善家庭发展状况的行为时,调查结果表2显示,71.0%的农村大学生做出过或者正在进行改善家庭发展状况的努力或尝试。他们多表示正在通过好好学习以争取不辜负家人期望、做兼职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与家人经常沟通以期更好地了解家庭状况、参加社会实践以增加个人社会经验以及参与家庭经营等方式来改善家庭发展状况。这说明大多数农村大学生能将意愿转化为行动,并通过实际行动践行改善家庭发展状况的目标。
另外还有29.0%的农村大学生没有进行过改善家庭发展状况的努力,主要原因有时间不允许(31.7%)、没有机会(22.8%)、学业繁重(21.6)、经济状况不允许(17.9%)以及其他等方面。
在努力改善家庭发展状况的行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有96.3%的农村大学生将遇到的挫折归为经济不允许、时间不允许、社会关系不足和技术不够(见表3),也有11.2%的农村大学生表示挫折主要来自于其他因素,包括家庭因素、个人自身的因素以及社会的歧视等。
在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绝大多数(94.1%)的农村大学生都有想办法克服困难或者挫折,但是也有5.9%的农村大学生表示没有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感觉自己没有能力把问题解决掉(45.2%)、没有信心(35.5%)、没有目标(6.5%)以及一些其他因素(12.9%)。在想办法克服困难或挫折的农村大学生中,有59.9%的人最后克服了困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有40.1%的人虽然努力但还是没有成功。
从尝试和努力的结果来看,只有4.0%的人表示其尝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23.6%的人表示尝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57.1%的人表示效果只是一般,同时还有15.3%的人表示尝试努力的效果很差甚至没有效果。与之相对应的,在实现目标方面,也只有2.6%和8.6%的农村大学生表示目标全部达到和目标基本达到,50.1%的被调查者表示目标部分达到。但是有高达36.1%的被调者表示目标没有达到(详见表4)。
三、农村大学生改善家庭发展状况意愿与行为现状的小结
大学校园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各个阶层并有着各不相同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的莘莘学子。农村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亲身感受到了城乡的物质生活条件、生活方式、思维习惯、教育文化资源的各方面巨大差别1。农村大学生因为家庭的贫困和生活的艰辛大都愿意且意愿较强烈,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善家庭的发展状况,他们为了实现改善家庭发展状况的意愿,都设定了相对具体的目标,以期使家庭在经济方面、家庭内部关系方面以及外部社会关系的发展等方面有所改善。
由于农村大学生受家庭条件、教育背景及个人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人际交往、社会关系网络、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欠缺。所以他们在在实现个人目标过程中总是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将此归为是家庭社会关系、没有经济后盾以及社会对农村人的歧视等方面。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经济与社会网络等社会资本来达到目标的情况还是大量存在的,但是农村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尤其是其强关系主要在农村,网络规模相对较小,网高(社会关系网中的最高位置)普遍偏低,网络内部异质性低2,这就使得他们涉及到经济与社会关系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所以农村大学生认为经济因素和社会关系是阻碍他们实现改善家庭发展的挫折。最后目标的实现效果往往是不尽如意,甚至有的目标都没有达到。
在对农村大学生接下来的目标的调查中发现他们更趋向于毕业直接找工作。究其原因是农村大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农村家庭生活与经济方面的困难,同时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家庭做贡献,所以他们希望能够尽快的减轻家庭的负担,担起家庭的重任。
总之,农村大学生由于自己的家庭现状而有了改善家庭发展的强烈意愿,同时又是因为家庭背景而在努力改善家庭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但是却没有削减他们改善家庭发展的意愿与行动。因为农村家庭的困难与艰辛,农村大学生有了很大的努力动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努力的向着改善家庭现状的目标努力。
参考文献
1杨金平,熊辉,毛成耀.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农村大学生就业与构建和谐社会J.黑河学刊,2007,(3).
2谢钢,张雨.当代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2).
3贾婕.社会转型对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9)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