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高效范文
所属栏目:旅游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28 11:10:44 更新时间:2013-12-28 11:09:43
提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历史悠久、山川秀丽、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湖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以特有的生存智慧形成了独具魅力而又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由此产生旅游文学。文章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文学资源现状分析,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文学资源在提升旅游文化品位、设计旅游线路、丰富旅游商品、培养旅游人才等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鄱阳湖,旅游文学,资源开发,毕业论文范文
一、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文学资源现状
悠久灿烂的历史,古朴的民风民俗,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具有以下独特的优势。
(一)旅游资源丰富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品位最高的区域,鄱阳湖区域内集名山庐山、名水长江、名湖于一体,生态环境之美为世界所罕见。历史上,发生在湖区的重大事件、名人轶事、故事传说以及民俗风情、湖光山色和候鸟栖息群,这些都为江西旅游文学的兴盛提供一片沃土。
(二)人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鄱阳湖地域文化源远流长,以省会南昌为龙头,以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抚州为支撑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既有人们熟悉的民间音乐、舞蹈,也有人们感到陌生的民间杂技、曲艺;既有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习俗,也有寄托人们精神的民间信仰。大致包括:稻作文化、陶瓷文化、青铜文化、纺织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和候鸟文化等,这些具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发展旅游文学产业无异于锦上添花。
(三)旅游文学资源丰富多彩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文学包括诗、词、文、传说、故事、碑记、楹联、石刻等形式,并有其独到的成就。旅游文学的主要作品是乐山乐水的诗文作品,而这些诗文作品往往又是文人士子的求学旅游、赶考旅游、赴任旅游或者谪宦旅游。
(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才辈出
鄱阳湖流域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我国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如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晏殊、黄庭坚、周必大、杨万里、文天祥、洪迈、刘过、汤显祖、蒋士铨、周行清、林士弘、朱耷、洪适、徐稚等都在湖区成长。这里发生过很多英雄历史,如朱元璋与陈友亮鄱阳湖大战、周瑜操练水军、太平军战胜曾国藩的湖口战役、李烈钧在湖口发起"二次革命"等,这些历史颇受关注。鄱阳湖上演绎了许多民间传说和文人轶事,数不胜数。古代诗人王勃、李白、孟浩然、白居易、王安石等都作了关于鄱阳湖的优美诗句。
江西是一个人才和英雄辈出的省份,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和中国革命胜利做出过重大贡献,尤其是鄱阳湖周边留下了许多文人骚客的千古佳句、佳话。
二、旅游文学资源对旅游开发作用
(一)规划设计旅游产品
旅游文学作品对旅游目的地的宣传促销作用还体现在新型旅游产品的设计上。比如天沐?芽天工开物园位于江西宜春明月山天沐温泉度假区内,是以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科学巨著《天工开物》为基础,以打造体验式农耕文化休闲旅游胜地为目标的文化主题乐园,也是“江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全国农耕健身基地”。园区主要分为陈列展览区、体验游览区、文化休闲区、农耕文化竞技区四大部分。汇集古代农耕技术展示、传统手工制作参与、农耕文化陶冶的主题文化乐园。可供游客直接参与农业文明时代的项目达50多个,游客们可在这里尽情地玩耍,开怀地体验。
(二)传播旅游文化
旅游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不仅要在促进经济发展上发挥作用,还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发挥重要作用。
陶瓷是我国的伟大发明,陶瓷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江西景德镇,不仅创造了美轮美奂的陶瓷精品,而且孕育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挖掘保护中华瓷文化遗产使之古为今用的文化创新思路,对唤起人们的文化自觉产生了启迪作用。传承并且弘扬其优秀文化,对于促进景德镇科学发展、和谐兴市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婺源的不少景区,纸伞制作、砚台雕刻等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球。古村落和民间手工技艺,使这里的文化氛围更浓了。而走进县博物馆,石器、青铜器、唐宋名砚、明清字画等,更是把我们带入了历史的深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加快了婺源旅游从资源竞争向文化竞争的转变,据统计,依托文化元素开发的旅游线路,约占婺源旅游线路的80%以上。
(三)宣传旅游景点
文学作品在旅游景区开发中起着很好的宣传作用,许多景区正是依靠文学作品而名扬四海,吸引了各方游客前来参观。文学作品在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也发挥着作用,重建古建时可以借鉴相关文学作品,模拟文学作品的景观也成为旅游开发的一大热点。优秀的文学作品影响深远,对旅游产品有着很好的定位作用,有助于提高其文化内涵。如何有效地利用文学作品,是景区开发的一项重大任务。
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宴饮作序是古代文人的习俗,作者王勃虽为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但是千百年来人们记住的是作品中滕王阁美丽的景色,和洪州一带“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特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勾勒出滕王阁水天一色的壮美景色。宋代诗人苏轼在《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中写的“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把鄱阳湖的美景勾勒得淋漓尽致。一篇旅游文学作品,使得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被人们所称道,因此,旅游景点应借旅游文学作品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文学资源的开发策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旅游文学的开发要立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文学的资源特征,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十二五”旅游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探索旅游文学对旅游活动全方位深度渗透的途径和方式,来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随着现代旅游者文化需求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更新提质都应从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着手,其特色、魅力与竞争力都要落实到文化上。旅游文学多为作家游历体验的结晶,他们登山临水的活动踪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雅兴为山川自然倍添胜迹与风流,如,赣江边的滕王阁将自然美景、文化名人、诗文名作融为一体,以厚重的文化获得极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他们一些身临其境即兴的文学创作如题联、碑刻等已成为这些景观的精神灵魂。
仙女湖是七仙女下凡之地,是中国情人节的发祥地。新余市围绕“七仙女下凡”这个人类永恒主题的美丽爱情传说,赋情爱文化于山水之间,把仙女湖打造成中国情爱文化名湖、“情爱圣地”,大做情爱文章。推出了系列丰富新颖的促销活动和文化赛事。七仙女下凡的传说演绎的美丽动人故事,反映新余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因此,对旅游文学资源进行开发时,可以从旅游文学中考察它们是否曾与历史人物有联系、当时的形象状态及主体评价,将其作为旅游产品现代重构的重要依据和文化元素,既体现其文化的深远,又显示其文化的延续和更新。
(二)合理设计旅游线路
大部分旅游者都会将自己喜欢的旅游景点、内容最丰富及最有价值的景点,按照合理的交通线串联在一起形成旅游线路。通常,在旅游文学作品中都或显或隐地存在着一条条游览路线,一个个形、色、声、貌栩栩如生的景点就跃然其上,如有关庐山的诗词,白居易的花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毛泽东的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以其本身绚丽多姿的魅力、诗人和伟人的高尚情怀深深吸引着广大的中外游客留恋往返。这说明复制前人游览路线具有现实针对性,能满足相应市场需求。这些旅游线路在江西省内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也即人们常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因此,旅游文学资源的开发必须以文学作品的故事内容与作家思想为根本依托,在此基础上以地域资源与民俗文化为文化背景,针对文学旅游景观的旅游线路、位置选择和分布需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文化需求、兴趣,开发出高品位的文学旅游景点。
(三)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文学是旅游商品的生命力所在,以深厚的旅游文学为背景,开发、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是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策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文学在旅游商品尤其是旅游纪念品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那些以景区景点为线索汇集而成的旅游文学作品集,如《滕王阁诗词选》、《庐山诗选》、《鄱阳湖文学选》等本身就是一种令人回味无穷可收藏可赠送的旅游纪念品;其次,不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文学作品都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赣鄱独特的物产、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及他们的新奇之感、欣赏之情,为拓展市场接受度良好的旅游商品资源提供了线索。还可以用传统的、现代的、或两者兼容的技术手段对独特性明显的物产进行深度加工,将当地的自然风物、人文古迹、风俗、民间艺术等地域文化融入其中,南朝、豫章人雷次宗在其《豫章记》中就如此地描述道:“豫章,水陆四通,山川特秀,咽扼荆楚,翼蔽吴越。”南昌到了清代,形成了“西山积翠”、“洪崖丹井”、“铁柱仙踪”、“南浦飞云”、“滕阁秋风”、“章江晓渡”、“龙沙夕照”、“徐亭烟柳”、“东湖夜月”、苏圃春疏”著名的“豫章十景”。以南昌“豫章十景”为素材做旅游纪念品,可以充分展现南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文学底蕴,兼具艺术性、实用性、纪念性、收藏性、便携性。所以把握地方文脉特色,把旅游文学、地方文化和人文精神内化到旅游商品中去对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旅游商品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与潜力所在。
(四)培养旅游人才,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素质
常说“看景不如听景”,这句俗语最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旅游文学作品展现山水风景的魅力所在。背靠庐山且襟江带湖的浔阳是一座风景秀丽人文鼎盛的山水名城,白居易以其《琵琶行》之作使这座名城增色添辉,梅挚、任法海有诗题《琵琶亭》,王赓言、查慎行有诗题《烟水亭》。导游自身必须对有关旅游文学资源的作家作品有所了解、多看多读有关旅游文学欣赏的书本,对于导游来说,一方面能提升文学素养,让他们能言之有物,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道理就源于此。另外一方面,文学欣赏可以拓宽视野,能更好地为游客讲解景观内在的文化意义。导游要针对景观与旅游者文化层次及审美情趣的多样性,恰当选择取舍文学作品,融入眼前景物讲解,以之作为游览的指导,将会使游客得益匪浅。
如在介绍景德镇浮梁古城时,如果导游引用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浮梁茶叶生产和贸易的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会让游客更加领会古城的光辉,有助于提高游兴,把游观带入文学想象的世界中,产生古今呼应的效果。
此外,旅行社、导游中心等旅游企业与管理部门也应通过宣传和培训,增强从业者重视并利用旅游文学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意识与习惯。旅游专业教育更应改革创新,将旅游文学纳入旅游专业课程体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与形式,让旅游专业的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五)加大文学旅游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力度
旅游文学资源的开发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推动力,文学的文化魅力对名胜古迹的形成、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文学资源的开发要注意遵从市场导向,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比如出版通俗读物、画册,拍摄纪录片,举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旅游节等,增强群众对旅游文学的认识,提高区域文化品牌的知名度。旅游文学资源的开发要运用多方面的策略和手段,最大化地凸显旅游文学资源的价值,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总之,旅游需要文学,文学以其独到的艺术魅力,往往对景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利用旅游文学传播作用,开展多姿多彩的旅游活动,使更多的人通过旅游,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河山景色、灿烂的历史文化、丰饶的物产资源、精湛的文化艺术、特异的习俗风情,从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明的一条具有现代化特征的重要渠道,也是彰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生态文化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袁定基.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2华济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文学概观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0.
3方百寿.罗玲.中国旅游商品研究J.商业研究,2002,6.
4陶少华.体验经济视角下的文学旅游发展策略——以文学作品的旅游开发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