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论文选题及写作参考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30 14:22:15 更新时间:2013-12-30 14:48: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2年的53.2%,中国仅仅用了短短30年时间就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200年的城市化高度。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用耕地被征收或征用成城镇建设用地的数量不断增加,速度不断加快,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
摘要:城市化快速推进,导致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多。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理财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理财技能,创造就业机会,使这些农民“失地”不“失业”,实现失地“农民”本质上向“新市民”的真正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利用社会力量及时创办一些以失地农民创业指导、理财咨询辅导为主业,培训失地农民职业技能、让农民失地不失业为目标的短期培训咨询机构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城市化,失地农民,就业创业,理财咨询,就业培训
1问题的提出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失地农民的总量已经达到4000万-5000万人左右,而且仍以每年约300万人的速度递增,预估到2030年时将增至1.1亿人左右。这必然会引发许多社会矛盾,同时围绕失地农民产生了许多热点问题。就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对西安市东郊的新某村、某大门和北郊的袁某村进行深入调研,得到如表1的统计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遇见的部分问题,我们必须关注城市化带给农民、农村以及农业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尤其是对低学历、技能弱的农民未来发展的影响。由于失去土地后,农民就失去了传统的经济来源从而得不到最基本的保障,因此十分容易发生社会矛盾。关注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以及理财等问题,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失地农民概念的界定
被依法征收土地后,农业户口的家庭人均耕种面积少于0.3亩的统称为失地农民。任何一个国家,随着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进程中都不可避免的将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既有区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而成为边缘群体,称之为失地农民。狭义的失地农民仅指因征地而失去全部土地的农民,而广义上仅指本身依法承包了集体土地,但在征地中失去了部分或者全部承包地的农民,还包括失去土地的农民所有的家庭成员。
3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及就业创业现状
3.1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
3.1.1失地农民成为城市中的边缘群体,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失地农民一方面没有土地保障,另一方面无法享有城市居民的社保,因此处于保障的真空地带。由于失地农民就业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并受到家庭保障模式的冲击,如果仅靠整地补偿款维持生计,只会坐吃山空而失去保障。因此有部分失地农民选择去城市,而这就使他们成为了一个特殊的边缘群体。由于收入低,待遇差,安置办法单一,负担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于前景焦虑、彷徨,这必然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近些年,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大中城市都在探索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总体来说,失地农民的社保覆盖面很窄,水平较低,并且与城市居民相比在医疗、保险和养老等方面的保障相差很大。
3.1.2失地农民名义收入增加,但是失去了稳定的收入通过对比失地前后家庭的纯收入变化可以看出,农民家庭失地后的名义收入状况有所改善。家庭收入在失地前主要是种地和农闲时外出务工,而失地后主要依赖外出务工和创业获得,再加上一些地区的年度征地补偿金和通货膨胀的影响,构成了农民名义收入上升的事实。失地后的农民虽然得到了一定数额的赔偿款,但是却失去了稳定的收益,较大的冲击了他们的生活。对于原来以非农业为主的农民收入影响不大,但是对于以务农为主的农民,收入明显下降,加上赔偿款费用较低,因此,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3.1.3失地农民有限的安置费很快花光吃尽目前失地农民的问题主要采取一次性补偿款安置办法,这样能减轻国土部门和用地单位的工作量和安置经费带来的压力,而失地农民往往从眼前考虑,不得不勉强接受。但事实上过低的补偿款根本无法解决大多数失地农民的长期稳定生活的出路问题。而被征地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非农劳动技能普遍不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差,因此就业相对比较困难。他们一旦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长期生活保障。另外部分农民缺乏长远打算,理财技能不足,往往在短期内就把有限的安置费花光吃尽。
3.1.4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下降明显失地农民被迫进入商品楼后,用于买楼的费用很高,占去了补偿款的大部分。再加上由靠地吃饭到一切消费靠自己掏腰包,生活成本陡然增加。另外子女上学、赡养老人等都增加了成本,生活水平整体下降。根据调查,失地前,平均每个劳动力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户均收入5万元左右。失地后,不仅收入减少,还由于搬进楼房电费、水费、物业费、饮食费等支出增大,平均每年每户农民减收4万元,生活拮据。
3.2失地农民就业创业现状失地后的农民客观上应当从农业转向其他行业,但是由于农民文化素质和非农劳动技能偏低,自谋职业相对困难,因此,失业是失地农民面临的最大困难。以下是我方调查的典型案例:
张某是未央区的一个农民,2012年他家土地被征用之后,他把所得赔偿金用于装修房子,结果等装修完后才发现所剩无几。这时听到朋友说搞批发比较挣钱,于是他在北三环祥雲市场租了一家门面房卖水果,但是张某以前从来没做过批发这一类生意,所以就没有多少客户资源,也不能有效的把握目前的客户,水果又不能存放很久,现在剩余的钱都投在生意上了,他有点进退两难。
李某等人是广大门的村民,为了能使土地换来的赔偿金不缩水,他们参加了来村里宣传的某公司的融资计划,结果该公司是一个皮包公司,把钱收走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而李某等人才发现被骗了,他们对以后的生活走向很担心。
我们从两方面分析失地农民就业状况恶化的原因:第一,由于失地农民原来主要以务农为主,缺乏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或技能单一,并且加上年龄偏大的影响,很难在用工市场化的今天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岗位。第二,大多数失地农民位于城镇边缘,环境相对较好,恋土怀乡情结较重,不愿外出工作。
4影响失地农民就业创业的因素分析
4.1失地农民再就业与创业最主要阻碍因素是缺乏知识和技能要想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问题,关键是让农民拥有更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为了提高农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应当对农民进行全面的培训,并且调查显示,90%的农民愿意接受培训并且支付一定的培训费用。可见,农民对于参加培训具有很高的热情,并且创业农民的热情会更高一些。但是目前对于农民技能的培训却十分匮乏。
目前的培训工作主要由各地政府负责,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培训标准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在接受培训的农民中虽然有90%的认为自己获得了实际的技能,但是由于很多政府的培训不是定向的,因此,培训结束后的农民不一定能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企业往往更需要操作能力强的全能型人才,从而导致最终达不到预期的就业结果。
二是政府支持的培训模式比较单一,失地农民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政府的培训资金多是来自财政,资金的限制使得农民的培训工作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是培训时间短。如:美容美发、电工以及电脑等技能培训的时间仅有一个月左右,加上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有限,不能通过这么短的培训就掌握一门技能,因此,无法实现就业的目的。
4.2信息不畅通阻碍失地农民顺利就业转型广泛的人脉圈在当今社会的生活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农民的就业创业过程中,人脉关系也发挥着重要的信息渠道的作用。由于官方信息渠道不畅通,农民一般都是通过媒体和熟人获得信息,并且,绝大多数的农民在选择帮助自己的信息渠道时,也会选择熟人或老乡。同时,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受老乡影响很大。如: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最初只有几个村民在邻村开水泥厂,他们的收入相对务农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渐渐的越来越多的村民去邻村开水泥厂,目前,魏都区很多村民的收入来源都是在邻村经营水泥厂。
4.3思想与理财方式保守阻碍失地农民顺利创业转型一次性给大量的补偿款是农民认为的最好的补偿方式,但是问到如何使用这笔钱时,第一选择便是存起来。相对于城市人买基金、债券等理财方式,农民的理财还是相对保守。此外,大部分农民的养老仍旧是靠子女。对待金钱和保守的养老行为反映了失地农民保守的思维方式,而保守的思维方式也制约着农民承担创业风险的能力,更制约着农民选择家乡外做再就业的目标地区。
由于缺乏科学正确的理财方式,一次性得到较多补偿的情况下超出了自己的支配能力,从而产生了很多问题。失地农民得到补偿款后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村民几乎都实现了迅速的致富,出现了大量的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迅速到来的巨额拆迁款在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始料未及的烦恼。失地农民中会开车的年轻人几乎都买了轿车,据2009年的某地记者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某村不到1600户,拆迁一年来,新增了800多辆小汽车,而且基本都是好车,不乏超过百万的宝马;妇女们买貂皮、珠宝首饰的现象十分普遍,攀比之下,动辄万元、几十万元的珠宝首饰随意买来。
失地农民由于所受教育程度等原因,多数失地农民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无法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同时缺乏相应的理财知识,面对巨额财富的逐渐缩水,心急如焚,毫无办法,盲目投资;更有部分失地农民整天就是变着法子生财,参与赌博,几场赌局下来,重新变回了穷人。一旦有限的补偿款用完,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极易陷入困境,甚至沦为城市贫民。
4.4政府缺乏有效的针对农民就业与创业的扶持政策措施失地农民受到自身条件的约束,很难顺利的找到稳定的工作和创业的机会。政府应当在妥善解决农民出路问题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以改善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并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但是调查发现,政府做的还不够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措施。5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创业的对策与措施
5.1加强农民再就业与创业信息渠道的建设针对农民获取信息能力差的特点,政府或民间有实力的企业应着力建设一些农民易于接受的信息渠道。政府或民间有实力的企业可以采用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媒介,例如广播、电视、报纸等。同时鼓励各地建立以村为单位的合作社和以老乡为主的同乡会,帮助更多农民获得急需的就业信息。
5.2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发展失地农民技能培训机制应切实做好监管,将用工单位的需求、农民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民办培训机构的培训项目三者有机的统一起来。此外,要切实提高毕业者的就业率,这是帮助他们解决生计的关键所在。
一是要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农民自身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文化知识教育,开展多项技能培训。
二是要广开就业渠道。为了力求不让每个失地农民失地又失业,将就地安置、招工安置、住房安置以及自谋职业等多种就业安置形式进行有机结合,鼓励用地单位和其他工商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失地农民。
三是对民办培训机构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利用市场机制,逐步形成一批信誉好、知名度高的大型现代化培训机构,吸引更多的农民接受培训。
5.3积极开展理财咨询评估、创业咨询指导业务政府职能部门或指定社会培训机构主要针对失地农民、城中村人群、在外打工人群、长期务农人群提供投资规划、消费支出规划、教育规划、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税收筹划、证券咨询、基金咨询、期货投资咨询等服务,其中以投资理财规划为重点。
创业成功是需要各方面条件都具备才能得以实现的,同样,创业失败也有可能是各种因素所导致的。政府职能部门应帮助农民创业者理清思路、掌握方法,并且在合同保障、资金安全、流程便利等方面提供辅助。主要主要开展:①提供创业咨询、创业顾问、创业指导;②提供融资信息、融资渠道;③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④代理注册、开办公司。
5.4利用社会力量全面开展失地农民就业援助业务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展失地农民就业指导、援助和保障业务,即开展针对性强的“一对一”、“一对多”和的农民工就业培训指导和企业用工信息交流,解决企业找不到工人,失地农民找不到工作的难题。同时建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
政府职能部门应坚持“一主多元”的经营理念,力争用5-8年时间在全省建立多家分支机构及创业理财咨询服务网络,并与陕西众多高校资深教授、专家、学者和专业顾问合作,共同打造千万级资本智力服务平台,打造中国咨询培训业在失地农民创业理财咨询培训领域航母级企业。
参考文献:
[1]张坤玲,于向阳等.河北省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5).
[2]杨涛,施国庆.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社会科学,2006(7).
[3]何格,欧名豪等.合理安置失地农民的构想[J].农村经济,2005(1).
[4]马林靖,田延晓,曹仕俊.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创业问题研究——基于河北省265个失地农户的调研数据[J].当代经济管理,2012(1).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