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文章可以发表在期刊科教文汇上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1-02 16:57:00 更新时间:2014-01-02 16:06:00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的下发,标志着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的全面推进阶段。同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并会同科技部制定了《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认定办法(试行)》,提出重点建设一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等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各级大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列为民办本科高校教学、实训的主要内容,民办高校要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创新创业教学的原则和内容,建设创新创业项目,同时关注基本理念、政府和社会、具体操作和教育研究层面的问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民办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二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三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四是促进民办高校内涵发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从注重理论教学向注重培养应用型、职业型人才转变的主要抓手。为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的政策规定,民办高校需要认真学习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精心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已经成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坚持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助推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民办高校的必然选择。
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主要支持科技创新项目、有市场潜力和竞争力并在商业模式上有特色和创意的项目。国家还提供创业信息咨询和企业咨询等多样化的延伸服务,对学生创业项目的成长进行全面培育。民办高校通过科研培养骨干,为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优秀人才,提供基金补助、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促进民办高校对口科研合作联盟的建立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民办高校均属地方性学校,专业门类多以应用型、职业型为主,其创新创业教育更加侧重技巧与实践,与专业结合更紧密。民办高校具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和优势:一是与专业结合紧密,发挥其现有师资和设备的优势;二是注重实践技能的教育,与自身的办学定位相一致;三是重视利用外部资源,积极与企业、地方政府合作,以弥补办学历史短、资源相对短缺的不足。
民办高校有着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传统,十分重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是把创业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二是把创业教育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巧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服务,同时培育和发现优质经济项目,加快知识、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三是把创业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实训实习,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推动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四是把创业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培育校园创业文化,发扬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五是利用第一课堂教学,夯实专业基础,使专业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六是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以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为契机,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活动。七是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引导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实践,其内容不是一些知识体系,而是包括怎样去做的知识,即如何实践的内容,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创新创业教育试验区的应运而生,则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学
创新创业教学是民办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创业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新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新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原则
1.扩大受众面,面向全体。把创新创业教育引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广泛、系统地开展。
2.深刻理解,注重引导。要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创新创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创新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从而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3.科学定位,分类施教。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模和办学特色,适应学生发展特别是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分类开展创新创业教学。
4.完善体系,结合专业。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在专业教学中自觉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发现创业机会、敢于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
5.强化实践,讲求实效。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创业实践,增强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二)教学内容
1.以教授创新创业知识为基础。通过创新创业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学习、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者、创新创业团队、创新创业机会、创新创业资源、创新创业计划、创新创业政策法规、企业开办与管理等相关内容。
2.以锻炼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通过创新创业教学,系统培养学生整合创业资源、设计创业计划以及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创业机会、防范创业风险、适时采取行动的创业能力。
3.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通过创新创业教学,培养学生思考、发现、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挑战自我、承受挫折、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合作的职业操守,以及创造价值、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三、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项目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得到提倡和发展以来,不断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积极推进创新创业项目建设,是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保障,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生长的有利抓手。项目建设可以深入实施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落实民办高校的部、省级项目,指导民办高校积极实施校级项目,使学生能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系统的实践训练,并通过项目间、校际间的学习交流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素质,通过各级竞赛平台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民办高校中迅速发展,在学生中形成了创新创业潮流。同时,为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国家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对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实行税费减免、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落实创业补贴等政策,加强创业培训和服务工作。
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联动性,从知行合一的角度来看创新与创业教育是一回事,不能割裂开来。创业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不是仅仅面对少数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创业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获取的第三张通行证。创业教育的目标不是以在校大学生创办企业的人数为衡量标准,创业教育不是创业培训。创业有三个层次:一是改革开放后的艰苦创业;二是岗位创业,基于现有工作岗位开展革新与创造也是创业,主要是靠创业精神来支撑,这是大多数大学生应该培养的;三是少数条件具备的大学生开展的自主创业。
四、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在基本理念层面,应明确民办高校要搞的是创业教育,而不是鼓动学生在校创业,即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立足教育而不是立足创业。学生在校期间只有对创新创业进行系统学习,才能为未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和创造必要条件。
在政府和社会层面,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配合及支持还不到位。市场机制推动的创业培训因为涉及商业利益,很少进入大学。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对大学创业教育的介入程度亟待提高。
在具体操作层面,应努力建设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开展体系化的创业教育探索和系列创业课程探索,对不同层次的创业课程应有知识深度及广度上的差异,有效构建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
在教育研究层面,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高校来说还是新生事物,要把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紧密结合。要推动创业大赛、创业试验,推动创新创业的一体化进程,从而推动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