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论文范文免费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4-01-06 16:43:12 更新时间:2014-01-06 16:21:12
人类离不开幽默风趣,缺乏幽默风趣的人犹如一座缺乏生气的雕像。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要进行卓有成效的交流,达到理想的交流效果,是离不开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最常规的手段和工具,要取得好的教学的效果,语言幽默风趣是至关重要的。
[摘要]文章指出要使课堂语言幽默风趣,应做到以下几方面:表达要含蓄,善于借题发挥,巧用夸张,形象比喻,声东击西,欲擒故纵。
[关键词]语言,课堂教学,幽默风趣,使用技巧
一、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
幽默风趣的语言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讲,具有外因与内因两个方面的因素。教师的教只是学习的外因,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学是内因,是学得好与坏的根本因素。教学效果必须由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来体现出来。如果缺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的教就无从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对知识的讲授不仅要注重内容,也要注重授课的方法和技巧,再准确、深刻、全面的内容,再具有知识性和思想性,如果学生不感兴趣,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能以饱满的热情,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授课内容当中去,语言激扬、幽默风趣,以这样的授课内容,这样的授课状态,自然就会产生出学生无法拒绝的吸引力,无疑就会极大地激发出学生无穷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就会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2.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讲,都习惯于接受感性知识,而对于理性知识则不太容易接受。即使是大学生,虽然一直接受理性知识的传授,他们也不太喜欢去学习理性知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要传授的知识大多是理性的,学生要掌握这些理性知识,必须依靠抽象的思维。就大多知识来讲,其本身是枯燥和抽象的。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这些理性知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精神上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这样比较容易进入抽象思维的王国,促进其理解和思考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掌握理性知识的目的。而要达到这样的学习效果,就要求教师在结合授课内容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语言幽默风趣的力量,寓教于乐。
3.可以有效组织教学,起到控场作用。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有一个有序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除了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组织教学,维护教学秩序。在课堂上,当有些学生不听讲、打瞌睡、甚至捣乱时,教师可以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去批评教育学生,以控制教学场面,驾驭课堂秩序。运用这样的方法,比那些简单粗暴的方法效果要好,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可以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教师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学习,教师就会以一种愉悦轻松的心态,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将大量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这无疑是一个良性循环,对于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素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幽默风趣语言的方法技巧
1.表达要含蓄。语言含蓄,是幽默风趣的一种技巧,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但要做到语言含蓄,是要具有相当高的水平的。首先,说话者要有很高的语言驾驭能力。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洞悉授课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与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具有稳定自信的心理素质。其次,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悟性。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不但要了解自己的学生,而且要充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用含蓄幽默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想象和理解,不但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还可以强化知识的掌握。采用含蓄的方法,比直接把所有的意思和盘端出那种毫无生机的方法要生动得多。
2.善于借题发挥。所谓借题发挥,是指围绕某一问题,阐述出相关、完全不同,或者完全相反的解释,并且在阐述中伴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人们去思考。对于教师来讲,借题发挥就是以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问题为中心,围绕其进行阐述,可以进行相应的引申,也可也以进行相反或不同的阐述,使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深入洞悉的理解。在授课时借助幽默的语言,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借题发挥是一种高超的授课艺术,要使教师能够在课堂授课中,熟练灵活地运用这一授课技巧,需要具备相当的条件:一是,要有扎实的理论根基。教师只有将所要讲授的内容真正理解,洞悉了其中的真髓,才能达到在课堂讲授当中借题合理、收放自如的效果。可见,扎实的理论根基是借题发挥的最基本前提。二是,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在课堂上将所掌握的内容客观真实地传递给学生,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准确的语言。具有清晰的思路固然是每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但和教学经验也密不可分。三是,要有善于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灵性。教师对教学内容不但要有所知,还要有所想。要养成时时刻刻将教学内容与客观实际进行联系、比较的习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知识,获取灵感,在教学中举一反三、借题发挥。四是,不可牵强附会。教师在课堂讲授中,运用借题发挥这一技巧时,要注意借题要恰当合理,切忌牵强附会,离题千里。如果那样,不但起不到启发引导的作用,还会有不知所云、哗众取宠之嫌,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不利的。
3.巧用夸张。所谓夸张,是指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者品质。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在课堂讲授中娴熟地运用夸张这一手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夸而有据”。运用夸张是要做到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不要无中生有乱说。二是,要把握好分寸。需要注意的是,夸张要恰到好处,并不是越夸大越好,过火的夸张会给人一种虚假、哗众取宠之感。如是这样不但达不到幽默风趣的效果,还可能引起别人的反感。
4.形象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一般是用具体的、常见的、浅显的事物来说明解释深奥的、抽象的、陌生的事物。比喻可以使语言形象化、生动化,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增强授课效果的语言表达方法。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恰当地运用比喻,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必须贴切。比喻首先要“像”,比喻中的喻体与本体虽然在本质上根本不同,但是它们必须具有共同点,或相似点,没有共同点、相似点,就很难做到“像”。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篇里所说的那样:“故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若刻鹄类鹜,则无所取焉。”这里所说的“以切至为贵”就是指的贴切最重要。因此,在打比喻要慎选喻体。需要提醒的是,喻体选对了,并不是说明比喻就恰当、合适了。在选择喻体的同时,也要注意喻体的修饰语,以及谓语动词的选用,以完全保证喻体和本体的切合,这样才能达到比喻的恰当、贴切。
第二,必须易懂。比喻的作用就是化抽象为形象,化陌生为熟悉,化深奥为浅显,目的就是使人易懂。如果将本体事物比喻得让人不可理解,那就失去了比喻的价值。因此,我们在运用比喻时,必须用对大家来讲具体、熟悉的喻体来作比喻。这一点对于教师特别重要,只有在课堂讲授中借用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作比喻,才能使他们真正明白原本空洞、陌生的道理。
第三,必须新颖。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过:“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再用的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材了。”以上话语虽尖刻,但十分清楚地说明,只有新颖的比喻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才能产生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喻体和相似点的选择,要彻底摆脱陈陈相因、熟而不鲜的倾向。比喻是否具有新颖性,直接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授课效果。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学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很强的探索精神。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用一些乏味的、陈旧的比喻,不但达不到吸引学生、激发兴趣的目的,反而会弄巧成拙,使学生产生厌恶、排斥的情绪。这种后果是对教学极为不利的。四是,必须健康。恰当运用比喻,还要重视比喻的思想是否健康。讲师是人类的工程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向学生灌输先进的、积极的思想。这不仅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同时也是时代的要求。因此,要做到形式内容都要健康。
5.声东击西。所谓声东击西是一种目标在此,却先向彼,欲进先退的一种语言表达方法。这种表达方法具有十分显著的特点——含蓄、迂回。在运用声东击西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时,讲话人将想要表达的意思,隐藏在说出来的语言后面。听众对于话语的真实意思并不能马上领悟出来,需要有个回味的过程,才能体味出话中的个中奥秘,从而产生风趣幽默的效果。教师要做到在课堂讲授中熟练、灵活地运用声东击西这种语言表达技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给学生一定的理解回味时间。要使声东击西这种技巧在课堂讲授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反复体会。只有经过学生静心思考得到的东西,才可以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和成就感。反之,如果所有问题的答案都由教师直白地说出,会失去问题本身的吸引力。长久下去会影响讲课效果。第二,要有所准备,抓住时机。要在课堂讲授中熟练运用声东击西的讲授技巧,教师除了要对讲授内容了如指掌,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外,同时,还要十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善于在课堂上把握恰当时机。以上无疑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6.欲擒故纵。欲擒故纵这种语言技巧在课堂讨论中经常运用。所谓欲擒故纵,是指在反驳对方的观点时,先不指出对方观点是错误的,而是将这种观点作为正确的,一步一步含蓄地进行推导,直到推导出一个极其荒谬错误的结论,从而使对方的观点不攻自破。欲擒故纵语言技巧一般多运用于课堂讨论之中,恰当运用欲擒故纵语言技巧,对于学生领悟理解相关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实际运用欲擒故纵语言技巧时,应事先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理解透彻,驾轻就熟。要充分发挥欲擒故纵语言技巧的作用,就要求教师对所教授内容要十分熟悉。教师只有对所要讲授的内容有深刻的领悟,真正洞悉其中的精髓,才能在讲授中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清晰透彻地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此基础之上佐以恰当的语言艺术,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对所讲授内容不甚理解,或囫囵吞枣,就好比水无源,木无本,也就无从谈起教学技巧的运用了。第二,精心设计,掌握主动权。要在课堂讲授中发挥欲擒故纵语言技巧,还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讲授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既讲求讲授过程的流畅、自然,又要充分考虑到各个细节,特别是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到有备无患。这样才能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讲授中掌握主动权,将欲擒故纵语言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