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1-06 16:41:48 更新时间:2014-01-06 16:17:47
平面设计是将基本元素创造加工出多种具象性的图像,再融入设计者的思想将这些形象及形象之间的关系再加工创造并呈现在二维空间中,使得这种创造在视觉上及思想上给人们形成一种艺术的美感。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平面设计教学包括三个教学层次: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及理论实践课。这种阶梯式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的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革新、发展,社会所要求平面设计者的综合素质及自身能力也在日益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暴露出的弊端日益明显。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高校教育领域中平面设计教学工作应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平面设计教学的意义及内涵,以适应新时代下教育工作的发展与进步。文章从当今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出发,针对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在研究以上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将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求不断推进此门学科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教学方式
一、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现状
1.对绘画基础课的忽视。在高校平面设计专业中,许多学校对绘画基础课程的设置争议颇多,有些院校甚至忽略绘画基础课程,他们认为对平面设计专业而言,学生的绘画能力基础差与其平面设计能力无直接关系,而删除这些基础课程正是体现了新颖的国际教学方法。这种忽略了基础的绘画能力与艺术设计之间的科学论证关系违背了教育部近年来倡导的“拓展专业口径,夯实专业基础”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而且这些院校也没有全面地考虑到我国与国外教育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同。由于在我国传统的初级教育中,教育机构针对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重视程度是有较大差异的,其中“美”在我国教育领域中重视程度是最差的,如今设计专业的学生多数为考前突击培训进入高校的,因此,设计专业的学生审美能力普遍较为薄弱,而有些院校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2.缺少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公共平台教学。我国的一些艺术设计院校针对绘画基础课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大多为公共平台教学,所有有关艺术设计类新生在进入自己具体专业方向之前都将必须接受学校统一的基础绘画课程学习,而学校对所有艺术类新生都将以统一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进度的设置及安排。也就是说教学方法或者是教学内容不一定有利于某一专业学生的基础训练,或者说某个专业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的收益方面并没有达到利益最大化。
3.忽略了教学实践课的重要性。有些院校无法在硬件上给予充分保证,并且对该专业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学好理论知识就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创造能力。然而平面设计是一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及艺术思维的专业,一味地啃书本只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无法将已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致使学生的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4.学生的盲目性。在校许多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依然很迷茫,并不知道进入该专业后应该做些什么,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在理论课程和绘画课程上取得好成绩就可以寻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自己却没有个明确的目标。学生在校的学习中,盲目地认为只要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知识就都去学习,正是由于这种泛泛的学习而忽视了自己专业上的重点知识,最终导致自己的平面设计专业知识没有成为理想的拔尖技能。
二、高校平面设计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学习过程成为形式主义。以平面设计专业的构成课程为例。三大构成是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所强调的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对高校设计专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这个体系具有系统化、规范化及易于掌握学习等优点,正是由于该体系具备这些优点而使教学更容易误入形式化主义的学习误区,使得学生在实践中的设计不论是风格上还是表现手法上千篇一律,缺乏创造力,思想僵化,逐渐地偏离了三大构成教学的初衷。
2.设计课程忽略学生的思维过程。高校对专业设计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生的设计结果与设计所采用的技术,却忽略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思维与想法。多数教师在实践设计课程中对学生的设计所采用的方法依然还停留在快题设计的方法上,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出不同风格的方案草图,而在评判设计草图的标准上只是依据方案的可观赏性,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创造时的思维过程。这种在短时间内完成设计创作的做法很显然是不科学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只是机械地将外界资料进行简单的结合叠加。目前的教学已然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授课—学生查阅资料—出草图—定方案—出作品,然而这种固定的模式却存在着致命的缺点:学生查阅的资料已然是成品,他们并不能理解成品设计师的创作逻辑思维的过程,而是对成品进行简单的机械的模仿,在这过程中并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学生更多的是基于大量资料的抄袭临摹,而不是从设计本体的角度出发,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创作。但是设计的本质却是设计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客体的创新性的理解过程,最终设计所呈现的应该是满足市场要求的以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为核心的产品。造成当今高校设计课程中学生抄袭拼凑不良学风的最根本原因是院校在设计课程中僵化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绘画课程中逐渐地缺少了认知事物、分析事物、表达事物的一种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
3.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数高校平面设计的教学模式依旧沿用陈旧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授课方式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以讲述课本内容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教师的目的只是机械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却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致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积极性不高,步入社会之后实践能力差。因此,这种传统的一对多的讲授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追求教学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当务之急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完善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的对策研究
1.优化设计课程模式。针对传统机械式的教学设计课程模式,教师需要正确认识三大构成的现实意义,通过这一课程体系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让学生提高观察现实生活、研究物体演变的能力。通过对三大构成课程体系的研究,教师可以将被分离的三个部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有机地结合起来,然后针对专业的具体情况将其分2~3个阶段,使三大构成课程体系呈现出螺旋渐进的趋势。
2.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首先,在教科书的选取上要组织成立教师及学生讨论小组,针对不同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科书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方式,并以小组对教科书的评议结果作为选取教材的标准之一,另外的一个标准是优先选用教育部的规划教材、重点教材。教师针对教材中陈旧的内容应适当地舍弃更正,并需要不断地了解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及创新思维并及时向学生传播,学生亦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取最新的设计信息,如网络、期刊、学术会议、文化交流会及大型设计展览等。学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适当选用国外最新的原版教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又对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开发了另一种有效的途径。
3.开放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因此在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可以依据“因材施教”的授课理念,推广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如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可以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群众,进行实践教学。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民族特色,如刺绣、蜡染、古朴的民宅、古街等唯美的实景,可以让学生们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了解生活,如此生动的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不但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民俗风情,也可以在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中拓展视野。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浓厚的文化积淀、高雅的儒家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这里的人,这样的风土人情、文化熏陶将会产生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上海是我国对外展示的一个国际化的文明大都市,由于受到长期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国外的教学经验在这里也非常值得学生学习与研究。由于平面设计就是注重创新的专业,这些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不就是各取所长,更加合理的有趣的教学模式吗?开放的教学模式应该以社会为课堂,将理论基础真正地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更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市场变化及市场需求,不至于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这也正是“包豪斯”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学革新并不是意味着推翻过去所有的一切。
4.提倡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设计人才。为什么有许多的毕业生步入社会后在实践过程中感觉到平面设计的困难、没创新、没内容?最主要一点就是大学教育过程中缺乏足够深入的理论研究。任何设计者要想自己的设计体现出价值、意义就必须有较强理论基础为依托。高校的平面设计教学要想快速地向前发展、培养杰出的设计人才,就必须注重加强引导学生通过最基本的理论研究去发现设计与生活、经济、自然等各方面密切的关系,而不是只学理论不去实践。只有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积淀浓厚的文化底蕴才可以创造出有新意、有价值的作品,设计者才有继续开发的潜力。
5.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今国内作品展览以及各类平面设计大赛众多,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将每年的平面设计大赛融入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性设计,利用不同形式的设计元素创造出多样化的作品。如果只是单纯地给学生布置单一设计作业,多数学生会感觉到乏味,严重打击了学习积极性。假如让学生参与到与教学有关的设计比赛,这样会使学生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和创新性思维,学生就会产生较为浓厚的设计兴趣,这样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此的教学方式将会取得较为理想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市场经济正在向较高的层面发展,因此高校平面设计专业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去做一些相应转变,以不断适应社会需求为宗旨的理念。以培养优秀学生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是当今高校平面设计教改方面的重要内容。以求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不断发展进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