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免费论文资源教育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1-07 16:49:30 更新时间:2014-01-07 16:54:29
[摘要]“园校互动”就是将高职院校和地方工业园区建设捆绑起来,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融入职业教育发展,在高职院校建设中充分考虑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双方在人、财、物、文化、社会服务等层面获得相互认同的一种模式。文章深入分析了高职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的内涵、作用,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的实践,包括明确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办学模式及培养目标;建立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交流机制;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强化专业建设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探索,个案
一、高职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的内涵和作用
高职教育“园校互动”就是将高职院校和地方工业园区建设捆绑起来,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融入职业教育发展,在高职院校建设中充分考虑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双方在人、财、物、文化、社会服务等层面获得相互认同的一种办学模式。
(一)高职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能够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
1.构建“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有利于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多赢发展。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脱节、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现象严重困扰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按照市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来办学,来培养学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就应该正确处理好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多赢发展等问题。
2.构建“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有利于高职教育的本质体现。高职院校能够更加清楚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企业更加清楚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规格,教育教学中具体存在的问题,通过互动达到双方在各岗位所需的技术、能力、知识素质等要求的共识。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变化的就业、转岗以及下岗再就业的需求,“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有利于高职教育的本质体现。
3.构建“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教师在到企业实际岗位学习和带领学生下厂实习的同时,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发现并弥补不足,还可以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新课题、新方法;另一方面,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达到教师与师傅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有利于提升专业教师的素质,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构建“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校企双方按照人才需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确保课程建设质量。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协商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教学与管理、学生技能训练等,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教师参与园校互动的活动过程,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把握现代企业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从根本上推动课程的改革。
(二)高职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能够借助产业发展和助推产业发展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部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主要由高职教育提供。因此,人才培养模式要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相适应。高职教育要围绕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对一线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劳动者知识、技能的新要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结构要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相适应。专业是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的基本单元和载体,是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是保证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首要环节。专业设置要从产业、行业、企业的现状和发展需求出发,充分体现区域产业、行业、企业的特点,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课程内容要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相适应。人才的培养依赖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从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的实际需要出发,特别是实践性教学内容,应强化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是高职教育适应性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体现。
(三)高职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能够提升高职教育健康发展水平
提升高职教育综合实力,是建设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和人力资源强市的基本要求。重庆市按照教育兴则重庆兴、人才强则重庆强的思想,大力实施科教兴渝、人才强市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高职教育工作重心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建设、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结构、特色、效益协调发展。实施“园校互动”办学模式,以培养动手能力为核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水平领先和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职院校,是确保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关键。
(四)高职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适合新时期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市改革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赋予重庆市新的使命。“十二五”时期是重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是落实“314”总体部署、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攻坚时期。全市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着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着力加快“五个重庆”建设,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着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着力推进统筹城乡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市人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走向共同富裕,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重庆已经进入“加快”“率先”发展的“快车道”,这给教育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在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加快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建设“五个重庆”任务中,重庆的高职院校将担负起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
(五)高职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能够促进地方高职教育发展
高职院校地处中心城市,地方政府要把职业教育打造成某一个区域性职业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某一个区域职业教育的综合办学实力和辐射功能,急需通过发挥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龙头作用,积极开展高职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探索,进一步增强高职教育办学与企业需求的结合程度,增强针对性,努力为某一个区域及更大范围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六)高职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建设发展
高职院校作为一个地区和行业的职业学校,在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办学条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但与国家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急需通过深化“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探索,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和辐射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三峡移民、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富民兴市、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高职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的实践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地处涪陵,是涪陵区、三峡库区、渝东南地区唯一以工为主的高职院校,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涪陵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和再就业培训机构。涪陵区有涪陵工业园区(包括李渡工业园区、龙桥工业园区)、重庆白涛化工园区、清溪铜铝特色工业园区三大工业园区。学院通过实施高职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探索,全力打造校企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激发工业园区参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热情。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构建“园校互动”的交流机制,达成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格局。
(一)坚持科学发展,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办学模式及培养目标
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高校办学规律,结合涪陵区、三峡库区、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立了“以服务地方及三峡库区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切实提高就业率,努力办好库区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与涪陵区域性中心城市相匹配、在重庆市中部职业教育基地起龙头作用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发展定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校校、校企”两合作的办学模式,“基础能力课程+职业能力课程+职业素质拓展”三模块的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与职场训练、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任务驱动与顶岗实习、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四结合的教学模式,“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提高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五有培养目标。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交流机制
涪陵区人民政府与高职院校签订加强校地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紧密结合涪陵区经济社会特点和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智力优势,坚持“政府引导、院企主体、市场运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赢”的原则,共同构建园校合作交流平台。学院以向企业“送技术、送资源、送人员、送项目、送文化”等途径,全力打造校企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热情。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构建校企合作的交流机制,并达成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强化专业建设,大力培养工业园区需要的高技能应用人才
学院紧密结合涪陵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特别是涪陵三大工业园区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根据高职办学特点和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性专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努力打造特色专业,不断提高适应市场、适应社会、适应地方支柱产业的能力。学院大力实施“质量工程”,以服务为宗旨,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先导,努力打造特色专业,全面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开展职业技能比赛,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院开办的29个高职专业基本涵盖了重庆市涪陵区七大支柱产业,其中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为重庆高职院校中独有,建设市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市级精品课程1门、中澳合作推广项目1个、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技术推广中心1个、院级重点专业4个、精品课程14门。学院坚持育人以学生为本,以夯实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根本,全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达到学生理论基本够用,操作技能比较熟练,就业市场非常需要的境界。积极与区内外企业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企业设施设备,送学生到企业实习实作,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适应市场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毕业生“双证率”和毕业生就业率都保持在高水平,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基本理论、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
(四)努力提升科研教改水平,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为工业园区的服务能力
学院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改革,把为企业服务作为崇高的使命,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改造,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究,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与涪陵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加强校地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重安集团、太极集团、奥康集团、天原化工、嘉陵—本田、榨菜集团等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开办订单班,成功地实践了“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互动,互利共赢,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上岗实习和就业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是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企业科技特派员—百人计划行动”首批派出单位,涪陵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移民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机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开展35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成立学院科协,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参与企业的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科技攻关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学院70多位教师为企业服务,年均收益40多万元,年均为企业创收近3000万元。积极开展短期培训、技能鉴定,每年事业单位干部培训、高压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电网工培训、农民工上岗培训、移民培训、SYB创业培训、农村经纪人培训等14000多人,开展技能鉴定2500多人次,被涪陵区委、区政府表彰为涪陵区农村劳务开发工作先进集体,被涪陵区委、区政府表彰为社科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其中学院承担的《新型速溶葛粉的研制》《天然气/汽油双燃料汽车新型点火提前角控制器的研制》等27项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涪陵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等22项研究成果荣获涪陵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项研究成果荣获涪陵区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成果奖,被政府采纳政策性建议45条,为推动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校企联合开展科技研究,科技服务,基本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互利双赢,为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