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
所属栏目: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1-09 09:43:39 更新时间:2014-01-09 09:14:37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社/杂志简介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西华大学
国内刊号:CN51-1675/C
国际刊号:ISSN1672-8505
《西华大学学报•哲社版》创刊于2004年,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刊物。虽然办刊时间仅短短的7年,但该刊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在学校有关学术机构的支持下、在学报编辑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一直注重办刊的学术品位,注重研究、探索与开发新的学术栏目,因此,其质量不断提高。目前,《西华大学学报•哲社版》的影响因子在同类刊物中排名靠前。随着刊物质量的提高,其社会影响也不断扩大,根据2009年提供的《“中国知网”<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该刊2008年度在“中国知网”上的机构用户总数已经达到2404个,国际个人读者分布在33个国家和地区。目前,《西华大学学报》(哲社版)已成为“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台湾华艺CEPS等数据库的全文收录期刊。
为了不断提升办刊质量,学报编辑部十分注重加强与学校学术机构的联系,与它们一道,结合学校与地方、乃至全国的实际,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学术栏目。迄今为止,学报编辑部先后与我校的四个学术研究中心——蜀学研究中心、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美华创伤心理治疗与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联合开辟了四个特色栏目:“蜀学研究”、“地方文化研究”、“EMDR与心理创伤”、“澳大利亚研究”。这四个栏目的开办,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刊物的学术品位,而且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宣传西华大学、以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服务,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这次被评为特色栏目的“蜀学研究”栏目,是该刊最早开发的一个旨在弘扬中华文化的特色栏目。该栏目截止于2010年第5期,已经刊发论文77篇。在刊发的77篇论文中,教授文章57篇,占74%;副教授文章14篇,占18%。2005年,《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专门对此栏目作了介绍。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已成为“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台湾华艺CEPS等数据库的全文收录期刊。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哲学研究、蜀学研究、文学研究、语言文字、西部经济与社会、历史学、经济与管理、外语研究。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