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所属栏目:成人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0:21:25 更新时间:2021-03-08 15:00:56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出发点。本文以四川建院为例,介绍了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相关经验。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尚处于精英教育阶段,高校毛入学率在5%左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校入学之难众所周知。大学生是名符其实的“天之骄子”,除个别冷门专业外,大学生就业处于就业率、就业质量“双高”的境地。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到2010年,高校毛入学率已达25%,高校在校生达到3000万人,高等教育步入大众教育阶段。但同时高校也从入学难转变为就业难。2010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达到630万,创历史新高。(1)再加上过去沉淀下来的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待就业群体。3月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专门提到大学生就业问题,要把大学生就业作为2010年工作的重点,体现了国务院对大学生的重视和关怀。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较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共同发力,统筹解决。就高校自身而言,举全校之力,全程关注就业,全员参与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一、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企一体职业氛围。(2)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高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中积淀而成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高校师生对知识文化、技术文化和观念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过程,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以笔者所在的建筑类高职院校为例,在对新生的调查中学院了解到,由于中学阶段缺乏对建筑行业的了解,一些学生进校后对建筑行业的艰苦性估计不足,不适应建筑企业需求,就业双向选择时难以被企业看中,有的甚至出现到企业后“留不住,下不去”的情况。针对于此,学院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强调高校——企业文化一体化,大力营造建筑职业氛围,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具体可从软硬两个方面入手,硬件建设因地制宜,软件建设重在特色。
在硬件建设方面,可通过模拟建筑工程项目现场,建设专业文化长廊等方式,展示行业标准,树立行业标杆,再现行业真实环境。让学生在校期间能最大限度的熟悉本行业,引导学生热爱本行业,做好投身建筑行业的思想准备。
在软件建设方面,可通过开展知名建筑企业文化展、行业专家校园宣讲会,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对现代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发展趋势、就业形势了如指掌,让学生在模拟仿真的工程现场展示专业技能水平,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职业,主动以企业理念指导自己在校的学习生活,提前进入职业状态。在一系列的职业拓展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成立学生就业创业社团,由社团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大学生关注就业,关注职业发展,提升就业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围绕行业要求开展专业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建筑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件建设的特色。通过围绕行业要求开展专业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校期间就体验到今后工作会面临的艰苦环境,以及工作需要的过硬的技能、强健的身体、严谨的作风、坚强的意志、严明的纪律,在志愿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的过程中自觉适应行业需求,锻炼和培养建筑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为毕业时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基础。
二、 实施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素质。
教学环节过硬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根本。2007年以来,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讨论和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摒弃本科压缩饼干式、学科式的课程体系,将实践课程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建立工学结合、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改革和发展的主流。“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学院推广开来。据统计,实验、实训及其实习环节已经占到学生在校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以四川建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将常见结构体系施工全部模拟仿真实做一遍,其职业技能素质,尤其是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近三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且就业质量高,超过2/3学生就业于国有品牌企业、行业核心企业、地方骨干企业;学生成长快,通常3~5年时间,毕业生就能成长为项目的技术、生产、安全等方面的负责人。其就业竞争力明显高过同类型同专业大多数学校。此外,企业的行业专家、能工巧匠走上讲台为大学生授课,他们带来了最新的工程技术资料和管理经验,为学生所称道,进一步推动了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尤其重要的一环是顶岗实习制度的施行。调查显示,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中,“缺乏经验”被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学校没有有效的实习制度,实习过于形式化,时间过短,大学生实习现状不容乐观。在四川建院,在施工过程导向的123人才培养模式1下,顶岗实习是“2”中的关键一环。学生在企业实习半年,真正在施工员、安全员等岗位上顶岗工作,真刀真枪实干。对学生而言,这是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对企业来讲,这是低成本的考察人员的方式。实践表明,企业乐于通过接纳大学生顶岗实习培养和发现适合岗位需求的人进入企业。大量顶岗实习的大学生最终留在了实习企业。
三、 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客观理性择业。(3)
2002年教育部明确强调就业工作要实现“四化”即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其中给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我院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一年级至三年级均开设职业指导课程,针对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授课各有侧重。
一年级职业指导课程的主题是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指导教师要以“遵守行业规范,恪守职业道德”为核心,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帮助大学生按职业要求规范自身的行为,为三年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年级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职业指导课应围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关注职业发展,加快个人成长,培育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为目标,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三年级职业指导课程的核心是择业和就业教育。职业指导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分析自身特点,找准自身位置,使学生树立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正确就业观;通过分析当年度就业市场大环境和学校毕业生情况的小环境,帮助大学生确定就业目标,理清择业和就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需要指出的是,许多高校大力强化的创业教育在建筑类高校显得较为弱化。究其原因,建筑类高校毕业生主要从事建筑工程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一方面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巨大,工期较长,另一方面学生毕业后至少两年才能取得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学生毕业就能在行业内自主创业的困难很大。加之目前又正值我国经济加速发展之际,房地产开发、小城镇建设等基本建设项目大量开工,建筑业完全能够提供足够的岗位给毕业生,故此选择创业的学生凤毛麟角。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性,从建筑业周边配套行业出发,选择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去争取风投基金支持应该是建筑类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一个方向。
注释:
.施工过程导向的123人才培养模式含义是:一个目标,即培养工程一线技术和管理人才;两个场所,即学校和企业;三类课程,即理论课、理论实践课、实践课程。
参考文献:
(1)王端鹏《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人创历史新高》《济南日报》2010年02月16日。
(2)作者:江浩《高职院校行业技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之浅说》《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4月总第64期130页。
(3)作者:李蕊孙悦王海静《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就业趋向》《素质教育论坛》2009年8月总第112期1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