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所属栏目:成人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0:21:25 更新时间:2020-11-16 15:02:07
<P>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好坏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坏、就业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招生形势和生源质量,从长远来看,也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而高校就业工作指导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本文就高校就业存在的问题阐明了自己的看法和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最后为大学生就业指出新的发展方向。</P>
<P>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心理;就业能力</P>
<P> 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的指导工作则是实现人才培养和满足社会需要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由于历史和观念的原因,我国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处于萌芽和表面的状态,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学生的顺利成材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客观的认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于改善与提高高校的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P>
<P> 一、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意义和作用</P>
<P>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家庭对于高等教育的投资不断增大的同时,社会大众普遍关心高等教育能否有合理的投资效益,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形象和地位。关系到社会大众投资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并进而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则是实现教育的投入与效益产生之间的桥梁,是实现教育回报的前提条件。其中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则是就业指导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将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坏、就业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招生形势和生源质量,从长远来看,也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既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P>
<P> 二、现当代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P>
<P>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大学生就业率逐年走抵、就业困难的现实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由多方面原因所造成,除了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陈旧,还有高等院校本身教育体系与社会市场的需求的偏差和扩招带来强大的社会竞争力等客观原因外,还不能忽视大学生自身所造成阻碍顺利就业的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1)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不少大学生希望毕业后首次就业就能获得一个好的职位和高薪,一旦现有的工作不能满足要求则消极的对待工作和就业问题。(2)热锅上的焦虑蚂蚁,大学生由开始对就业的兴奋和热情逐步在求职的挫折中陷入了焦虑、迷茫和忧虑的心理状态,甚至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3)丑媳妇怕见公婆,对职业选择没有心理准备,在择业时对自己的未来的岗位没有正确的定位和意向,更不了解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倾向,缺乏主见盲目随大流被动求职,真正面对用人单位的考察时又变得胆怯;(4)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部分同学对就业还抱着观望的态度,总做着好单位会自动找上门来的美梦。</P>
<P> 这些不良的求职心态会使求职学生出现自负、焦虑、胆怯和自暴自弃等心理疾病,他们不仅仅影响到同学们眼下的就业,同时既有可能影响到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它还会象瘟疫一样在大学校园里蔓延,传给低年级的同学,所以解决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势在必行了。目前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就业指导,但多数集中在传授求职技巧和对大学生在求职工程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干预和辅导上,这些虽然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帮助,但都是对已经存在问题所采取的被动和表面的方式。</P>
<P> 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核心,能力是个体发展的可能条件和保证,是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影响因素。这里所说的能力除了普通意义上的智能、知识和技能外,心理能力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如果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具有良好的心理能力和积极的心态,无论是对当前求职还是今后职业生涯发展大有好处。因此,本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除了相关就业指导,让大学生短时间内掌握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外,更需从心理层面对大学生进行长时间主动教育和有目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就业心理能力。</P>
<P> 三、培养大学生就业心理能力以便提高其就业率的几点建议</P>
<P> 1.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P>
<P> A.开设专门的训练课程</P>
<P> 个体[1]自我效能信念是择业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对自己求职成功和可以胜任工作岗位的低自我效能感是导致就业困难重要的原因之一。将自我效能的培养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纳入到正式的课程体系中,将它的理论和应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对自我效能功能作用、影响因素有明晰的认识,了解到高与低的自我效能个体在完成某项任务个体在活动的动机、持久性上的差异和对活动结果的带来的影响,使他们能够产生努力提高自我效能的强烈内在动力,能够自觉、主动地从意识层面上加强对自我效能的培养。</P>
<P> 专门课程的开设可为自我效能的培养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教育环境,在专门设置的课堂环境中教师可就如何有效的提高自我效能信念做出示范,对如何运用自我调空能力对行为施加影响进行客观分析与详细讲解,让学生对提高自我效能信念有更为直接的感性认识。在相互交流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通过集中对话、反思和讨论,使各自观点得以阐明,充分加深了对自我效能的深度理解,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今后自觉和主动的发展自我效能。</P>
<P> B、 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到与社会O距离接触</P>
<P> 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他们的理论和综合能力最终是服务于社会,社会是最后教育成果的享有者。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只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形成,而高校不可能提供全部的真实工作环境,只能走进社会,和社会O距离接触。所以学校要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这不仅是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也是有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如自我效能信念易于在类似的实践任务中产生迁移并得到巩固和加强。在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但有利于相关活动的进行、问题的解决,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模仿的方式学习其他人的优点,同时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了各自特长。</P>
<P> C、 教学活动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P>
<P> (1)积极引导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过高的目标会使个体在付出大量努力后达不到预期效果而遭受挫折,过低的目标又会使个体在活动中既得不到能力的提高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两者都对自我效能的发展没有助益;确立的目标要具体直观,使教与学的活动的开展有更多的可控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参照比较的标准;近期目标要与远期目标相结合,利于在实现长远目标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动力和坚持性。</P>
<P> (2)教师应主动参加活动和实践,在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树立榜样,与学生相互合作和支持。教师与学生之间结成学习的伙伴,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共同努力达到教学的目标;大学生正处于青年阶段,在心理上逐渐走向独立,但他们的自我认识又较成年人不完善,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师,应积极反馈和适时鼓励都能增加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有利于个体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形成较高水平的自我效能信念。</P>
<P> D、建立积极和多维度的学生评价体系</P>
<P> 传统衡量评价成就的标准主要是学业,虽然大学生面临的主要活动仍然是学习,但评价的标准不宜采取单一形式。应当认</P>
<P> 识到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对他们的评价应该是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使大学生不再将大学阶段活动的重心仅仅限于对成绩和分数的过分追求上,让他们能够发展各个方面的才能。</P>
<P> 在活动结束后对它进行客观评价,当获得成功和进步时要积极归因,相信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和努力勤奋是使活动进行顺利的重要因素;当遭受失败和挫折时也要勇敢面对而不是逃避,不能因为某次的失败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是客观的分析失败的原因,为以后的相关活动提供有效的经验,同时调整自己,自觉加强和提高各个方面素质以迎接新的挑战。</P>
<P> E、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指导</P>
<P>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材的基础。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择业的竞争,会使大学生心理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惊叹“皇帝的女儿亦愁嫁”,因此,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指导。如开设心理健康指导课、私下谈心,茶话会等,要把工作做到最基层,才能真正了解大学生们心理所想,及时的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把他们培养成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的心理素质,锻炼其社会交往能力,在变化复杂的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他们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队困难、错误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P>
<P> 2、高校本身的教育体制要适应社会人才的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P>
<P> 学校不仅要开设市场所需的课程外,还应该主动架桥,强化高校与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在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联系与沟通,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机结合,为毕业生择业提供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逐步实现高校毕业生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的联通。减轻大学生就业择业难的心理负担。</P>
<P> 3、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也要与时俱进</P>
<P> 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要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的一个方向。让有能力的毕业生自己当老板,这样即不占用社会现有的就业空间,而且还能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从各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不仅减轻他们的就业心理负担,也是我国高校就业发展的新方向,更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需要。</P>
<P> 参考文献:</P>
<P> [1]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0-63.</P>
<P> [2]李金强.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2005.2</P>
<P> [3]赖德胜:从经济学角度看大学创业教育2008.2</P>
文章TAG标签:大学生就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