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灵 耐心转化——我的待优生转化三部曲
所属栏目:心理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0:47:33 更新时间:2025-01-08 11:54:44
顾英才 1 杨红梅 2
1. 山东省莱州市开发区学校小学部 2. 山东省莱州市郭家店镇中心小学 山东省烟台市 261400
摘要:在班级中,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间的学习情况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部分“待优生”。他们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激励,用爱心抚慰他们心灵,以诚心严格要求学生,以细心期待转化。对待优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健康成长。
关键词:待优生;激励;关爱;严格要求;细心;转化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一个班级中,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间的学业成绩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一部分“待优生”,他们的进步取决于班主任的的激励。亲其师,方可信其道,在关爱的基础上从严要求,细心教育帮助,耐心期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是一个优秀班主任做好待优生工作,激励学生进步的必然历程。
一、 动之以情,用爱心抚慰心灵
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老师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班主任的信任和关爱是学生转化的主要因素,关爱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首要条件。班主任的爱应该是闪光的爱、理性的爱。爱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是班主任良好工作方法的源泉。“待优生”由于经受了太多的责备和冷落,他们的心灵便在无数次的数落中逐渐归于沉寂,成为没有自尊心的孩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充分挖掘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积极创造让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课堂上,总是向待优生提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回答正确了,给予大加赞赏:“真棒,你的进步可真快!”即使回答的不够理想,也适当表扬,如:虽然你答的不够完整,但你的想法很独特。有的待优生鼓足了勇气,站了起来,却因紧张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我们就鼓励说:“你的勇气真不小,如果能把题答出来不就更好了,希望你下次有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待优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孩子的心中已感觉到了老师的宽容和关爱,心与心的距离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也因此而发生质的飞跃。
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回顾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们深感教师的爱应播撒在学生集体中,播撒在学生心坎上,包括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给予的特殊关怀,对待优生给予的偏爱。如:有一名学生在刚分入我们班时,自由散漫,迟到早退,上课睡觉,不久又因打架,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对于这样一个学生,我们没有急于批评,而是进行多方面观察,与他交谈。在交谈中,发现他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好像别人都欠他什么似的。有好几次我发现他中午不回家,在班里泡方便面吃,吃完后就到街上闲逛,这更让人感到奇怪。后来了解到他是因为父母闹矛盾,才不想回家的。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经常找他谈心,终于他变得有礼貌,懂事了,学习上积极了。
二、晓之以理,以诚心严格要求学生
“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同样要从爱出发,但在要求上决不姑息迁就;而在态度上应该是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说服教育,“导之以行”。班上曾有一个学生语文学得特棒,其他各方面也较为出色,同时他的自尊心又极强,无论是作业还是考试决不服输。可不知怎地,突然间一连几天上课回答问题时一反常态,变得吞吞吐吐。我们几次找他谈话,而他只是掉眼泪。后来我们换了个方式,注意留心他的变化,找出了事情的症结,对他委婉地指出:答题时不该受别人的干扰,要有自己的主见,相信自己的实力,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不到一周时间他又恢复了昂扬的斗志。周记里他用诗的语言,流畅的文笔,记录了他的变化,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当班主任就应怀着一颗爱心,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进行安慰,犯错误时严厉教育,使他们明确:在教育过程中正是爱之深,才忧之切,进而教之严,这样做正是为了使每一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得以健康成长。
对学生严格要求,也要从理解学生的角度出发。因为理解是一种更重要的爱,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关心。因为我们注重与学生在心灵上的沟通,不愿同父母家人讲的话他们愿意同老师讲,家庭遇有矛盾和分歧的事喜欢和老师谈,想不通的问题愿意从老师这儿找答案。我们班已形成了这样的班风,我们班学生有什么想不通的事都能主动找我谈心,有时同学们看老师很忙,但有事想说,就很有礼貌地在老师办公桌上放一个纸条,或在作业本中写一句话告诉我:“老师,有时间您能不能和我谈谈”等等。这样的沟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把爱奉献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收获着学生们的爱。一句句亲切的问候,让我们感到欣慰,尤其是当学生把老师称之为他们人生路上的导航员时,我们心里为之一震,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 导之以行,以细心期待转化
前苏联教育家阿莫什维利说:“教育的民主化实质在于使全体学生快乐的学习,越学越有信心,越学越趋于高尚境界,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全面发展。”与优秀学生相比,待优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对待,切忌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
教师的细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试着吸收待优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让他们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实践证明,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不失为转化待优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好就好在使待优生感受到自己不是一文不值,产生“班主任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想法”。
待优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所以做待优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待优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待优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一点的,可能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待优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
总之,对待优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我们坚信:只要用一颗真诚关爱的心去打开学生心结,用信心和勇气扬起前进的风帆,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原来搁浅的小舟也一定会抵达胜利的彼岸,给班级带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