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范文
所属栏目:成人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1-25 16:07:26 更新时间:2014-01-25 16:09:23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础力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扩大、贡献增大的同时,存在着国家教育经费的增长与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协调、未来若干年高等教育生源的减少与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不平衡、高职教育自身总体资源的稀缺与结构性浪费等矛盾。高职教育资源的配置与优化成为政府、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对政府、高职院校、行业和企业在高职教育资源调配中的有效方式作一探讨。
[论文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扩大、贡献增大的同时,存在着总体资源的稀缺与结构性浪费等矛盾。政府、学校、行业、企业是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及无形资源是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受体。政府在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主导、主控”作用;高职院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主体、主动”作用;行业在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指导、引导”作用;企业在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参与、合作”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资源,政校行企,配置优化
一、高职教育资源与高职教育资源配置
1.高职教育资源。本文所指的高职教育资源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范畴,是高职教育得以高效率运行的各类资源的总和,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各种因素来源和实施教育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它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类,其中有形资源是指人力、财力、物力等实体形式和价值形式的资源;无形资源是指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等无形价值为内容的资源,包括高职学生资源、教师资源、专业资源、课程资源、教学资源、信息网络资源、财力资源、高职院校设施条件资源、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办学声誉等。高职教育资源具有稀缺性,存在如何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的问题。同时,我国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教育资源不能完全由市场来配置;在高职教育资源中,人力资源所占比重比其他任何一个生产部门都要高,而且其技术和智力含量之高,也是其他任何一个产业部门都无法比拟的。
2.高职教育资源配置。高职教育资源配置包括两个层次,即宏观配置层次和微观配置层次。宏观层次的高职教育资源配置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高职教育资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将这些总体资源在各类高职院校之间进行有效分配,使教育资源流向最需要的,且能取得最大效益的高职院校或主管部门。微观层次的高职教育资源配置通常是指在高职院校内部资源总量分配既定的条件下,如何合理组织、利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无形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效益,以期最大限度地获得质高量多的专业人才和科研成果。
二、我国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1.我国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成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十余年得到快速发展,高职教育资源得到较快的积累和增加。全国高职(专科)学校数量2011年为1276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当年招生325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47.7%。除西藏、青海、宁夏以外,其余各省都有20所以上的高职院校。2011年全国共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953种,专业点计48121个。其中200所示范(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计788个;有950所高职院校1753个专业,实施国家“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校外实习基地2011年达到8.5万个,校均96个。专任教师2011年为42万人,另聘任来自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5.8万人为兼职教师,主要从事实践课教学。分析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是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近三年高等职业教育为全国近850万家庭实现了高等教育学历“零”的突破。二是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宏观配置总体合理,从区域分布看,25%的高职院校位于西部地区,19%位于民族地区;从城市类型分布看,66.1%的高职院校在地级城市或县级区域,此布局有利于满足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三是培养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全国涉农高职院校343所,占高职院校总数的27%,农业类专业点1042个。高职毕业生在30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近六成,在5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约三成。
2.我国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足。第一,与本科院校相比,人力资源具有明显弱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主要讲的是办学规模,若就人力资源比较则有明显差距。以教育部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中的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和在校生为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总体印象(如13页表所示)。
从上表比较可知,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只占本科院校专任教师的38%,高职院校正高职称占本科院校正高职称的9%,高职院校科研机构人员占本科院校科研机构人员的4%,高职与本科学校数量相当,但在校生只占本科院校的52%。第二,与国外教育投入比,我国还有明显差距。近年来,我国对各级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高等教育也不例外。2012年,国家公共教育经费支出拟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但与2007年的世界平均水平4.53%相比仍有明显差距。我国的高职教育一方面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办学的物质资源普遍十分匮乏;另一方面,由于职业教育在实践教学中需要不断更新大量的仪器设备,办学经费上更显不足。第三,与发展要求比,高职生源市场相当紧缺。2010年我国高中阶段毕业生有2078万人。根据我国初等、中等教育年度招生数推测,2015年约为1786万人,2020年约为1614万人,高中阶段毕业生生源呈较大幅度下降趋势。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为661万,2015年为865万,2020年为923万,呈稳步上升趋势。从理论上看,2020年高中阶段毕业生为1614万,当年普通高校招生为923万,生源似乎不存在紧张问题,但1614万的高中阶段毕业生包括中职毕业生,按现有政策,中职生规模与普通高中规模相当,也就是说只有800万左右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如果普通高校新生都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录取就存在一个较大的缺口。尤其是与本科院校的竞争力相比,在招生中处于劣势的高职院校招生境况堪忧。第四,各职业院校相比,资源结构性欠缺相当普遍。职业院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基础不同,办学财力资源亦不同;职业院校所在的区位交通不同,办学的生源条件亦不同。国家和省级示范(骨干)高职办学的资源相对充裕,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办学条件上存在不足。以湖北省的56所高职院校为例,从各自的学校简介中可发现,有11所学校校园面积偏小,有14所学校建筑面积偏少,有22所学校图书资料偏少,有24所学校专任教师偏少,有17所学校办校生源不足,有32所学校教学仪器设备不足等。
三、政校行企在高职教育资源中的对策
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资源的配置者应由“政校行企”相互合作、共同参与。“政校行企”是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有形资源(主要指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无形资源是调配的“受体”。在明确高职教育资源主受体的基础上,科学保护高职教育资源,努力提升高职教育资源质量,不断拓新高职教育资源,通过高职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促进高职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提高,高职教育水平、实力、效益的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成才就业能力的提高,实现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如图所示)。
1.政府在高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对策。政府在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与优化中,应发挥“主导、主控”作用。第一,产业结构调控。政府通过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或减少各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总需求,从而在宏观上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进而对整个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产生影响。第二,职教经费调控。政府通过教育经费的增减和银行贷款调节高职教育财力系统的运行。如为了解决新兴产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政府可以加大某些专业人才培养的投资,刺激此类人才的增长。也可以通过调整高职教育某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成本,影响接受高职教育者的收益率,进而调控高职教育的需求总量和结构。总体上,政府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经费的投入,要力争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以保证我国现代工业化、现代城镇化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第三,人才信息调控。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发展规划、人才发展规划等提供的信息对高职教育系统的运行进行调节。这样不仅增加了高职教育的透明度,也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透明度,促使求学者对高职教育的选择更加理性,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职教育规律,达到调控高职教育规模和结构的最终目的。第四,法规政策调控。教育立法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高职教育系统的运行进行调控的重要途径。通过立法明确高职院校具有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地位,扩大落实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明确高职院校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明确高职教育系统与相关经济社会部门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高职教育在规范有序的制度化轨道上运行。
2.学校在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中的策略。高职院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与优化中,应发挥“主体、主动”作用。第一,人才培养赢得资源。对高职教育来说,学术力量主要体现为科技知识和职业技能,最终主要体现在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上。高职教育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具有其他教育类型的不可替代性。高职教育培养培训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多少、对口率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对企业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高职院校向政府和企业获取教育资源的主渠道。第二,科技服务获取资源。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高职教育是重要基础。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才能赢得政府和企业更多、更大的支持,获得更多、更优的高职教育财力、物力资源。第三,加强管理增值资源。高职院校的事业发展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的资源配置发展规划。规划目标的大小是否科学是与教育资源增值大小成正比的。高职院校在做好教育资源规划的同时,要注意现有教育资源的配置优化,要苦练内功,做出类型特色,无论人力、物力、财力或无形资源都要因才使用,节约使用,人尽其才,物尽其力;还要因才生财,小财变大财,几个偏才变全才,无形资源生出有形资源。第四,合作办学互补资源。为弥补高职教育资源的结构性不足与大量浪费的矛盾,高职院校要通过合作办学的途径提升高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积极与企业合作,解决高职院校办学中基地不足、师资不足、经费不足等问题;积极与中职学校科学衔接,办好职业教育集团,拓展中职生源是高职院校缓解生源不足,创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通过与同类国内外高职院校的合作,达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行业在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中的策略。行业可以直接举办高职教育,对于被举办的高职院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行业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人才输送、服务社会、科技开发等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指导、引导”作用。第一,校企合作协调。由于行业在政府与企业间发挥的特殊管理作用,有条件引导和鼓励本行业的企业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综合发挥本行业的人才资源、科技实力、实训设备等优势,参与高职院校与企业各类合作项目的评估,协助指导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等工作;开展校企合作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鉴定与推广,协调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第二,人才培养指导。依靠行业的人才和专业等优势,提出制定行业职业教育规划咨询建议,充分发挥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布局、课程体系、评价标准、教材建设、师资队伍、集团办学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参与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工作,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促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促进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第三,人才需求调节。行业是高职院校最大的人才需求市场。人才市场是高职教育供求关系的最重要信号,成为影响高职教育办学规模、办学内容等的核心要素。这也迫使高职院校走出象牙塔,开放性办学,与行业或区域广泛而密切地合作办学。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高职院校必须了解和处理好如下问题:市场能提供培养的生源是多少,市场需要的人才是多少,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人才培养的数量是多少,人才培养的规格是什么。第四,科技服务调节。行业也是高职院校最大的科技市场,同人才培养的调节功能类似,科技市场告知高职院校社会上需要什么性质的科技服务,需要何等质量水平的科技服务,需要何等规模何等形式的科技服务。高职院校必须围绕市场发出的科技服务信号,在性质、质量、数量、方式上达到科技市场的需求。
4.企业在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中的策略。企业在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与优化中,应发挥“参与、合作”作用:第一,安排学生就业。企业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主战场,它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影响着招生的规模与结构,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标准与规模。第二,合作人才培养。现代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迫切需要企业的合作,专业的申报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改、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调整等都需要企业的实质性参与和真诚合作。不仅如此,教师也需要行业企业专家人士、能工巧匠的参与和尽职,兼职教师在高职院校中承担着50%左右的专业实践课教学和部分专业理论课教学任务。第三,安排实训顶岗。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真实的实训和顶岗基地,为高职院校提供了难得的教育物质资源。没有企业的这些实训基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这个目标大多都会成为空中楼阁。第四,投入办学经费。企业对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的投入,是除政府财政拨款外的另一个重要渠道。除了企业的实训基地省去了高职院校大量的实训经费投入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订单资助班、横向科研课题经费、设备捐赠、企业入股办学等方式对高职院校直接进行经费投入。
总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需要全面加大加快配置优化的力度与速度;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优化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主控”作用,学校应发挥“主体与主动”作用,行业应发挥“指导引导”作用,企业应发挥“参与合作”作用。我国的高职教育资源在科学的配置与优化下,是可以满足高职院校的持续与和谐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期盼、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产品的需求,办出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职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