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论文外国文化方向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外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2-08 16:37:17 更新时间:2014-02-08 16:18:17
交际过程分为明示与推理两个方面。发话人通过示意行为,对语境加以制约,提示听话人如何在n个语境假设中正确地识别并理解话语,并通过这种明示,改变听话人的认知语境。而听话人则要根据推理,推导出发话人字面之外的隐含含义,即发话人的真正意图。那么发话人如何向对方明示意图,限制听话人的认知语境就成为成功交际的基础,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就是使用元话语。元话语在交际中传达的信息与传统的真值条件无关,只在话语的理解推理过程中起明示引导作用,属于程序意义。元话语通过非真值条件程序意义,对话语的隐含意义进行制约,从而为听话者提供理解的标识和线索①。
摘要:元话语关心听话者,对听话者交际情报的理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意义功能就是对听话者的认识状态进行更新。它可以对听话者的理解进行扩大、等替、限定、还原。理解的扩大在不脱离原话题的基础上对谈话的进行、话题的展开起到推进作用。理解的等替对推进谈话的进行没有起到积极作用。理解的限定使谈话结构更具整合性,使谈话内容更具确定性。理解的还原通过复指上下文脉的文字信息对谈话内容进行整合。
关键词:听话者,理解,谈话内容,谈话构造,元话语
1.元话语的定义
Williams(1981)是使用元话语一词的第一人。他认为:元话语是关于言语的言语,包括不涉及话题内容的所有东西②。自此元话语一词被广泛接受。Schiffrin(1980)把关于谈话的谈话称作元谈话。元谈话以谈话为界,可标示谈话的构造,对听话者理解起明示作用③。Halliday(1968)把言语看做是符号系统,认为言语有三大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关系调整功能、文章构成功能④。Crismore(1989)在Halliday(1968)的言语语用功能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语用修辞模式,其中把基本话语和元话语的关系用下图标示出来⑤。
基本话语模式和元话语模式关系图解
图中的言语模式三角形叫做交际三角形,标示了发话者、听话者、话题内容三者的关系,代表了基本话语。元话语模式三角形叫做评注三角形,是在交际三角形中产生的。在交际过程中,发话者首先就主题发话,途中为了让听话者更好地理解,于是对发话内容进行评注。这就是元话语。
这些研究虽然侧重不同,角度不同,但都证明了元话语的客观存在。那么元话语到底应该如何定义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语言学家的观点。PollySzatrowski(1993)指出:元话语指的是涉及会话自身的进行方式和言语行为的发话;西條(1996)把在谈话中涉及自己或他人的已发话内容或即将发话内容的言语称为元话语。李佐文(2001)定义元话语为可以在话语不同位置出现的、本身不给话语增添新内容但能标记话语结构,体现发话意图的词、短语或句子。参考这些研究,本文将元话语定义如下:元话语是关于话语的话语,涉及听话人或自身的已经发话内容或即将发话内容,调整发话场面的言语表现。
2.元话语的分类
杉户和塚田(1991)从元话语的使用动机的观点出发,把元话语作为一种涉及言语行为并伴有语言表现的言语行为,将元话语分为三类:①调整话语内容和话语传达过程的元话语;②调整人际关系的元话语;③考虑到语言规范、语言习惯的元话语⑥。古别府(1994)从日语教育的观点出发,就日本人和留学生在做研究报告时元话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认为元话语表现可以用于解释,有无限扩展的可能性,元话语包括明示言及事情的言语和明示语言行为的言语。使用元话语是出于两种考虑:一是发话人想让听话人容易听懂发话内容,也就是调整传达内容和传达过程;二是为了保持和听话人的友好关系,也就是调整人际关系。他把元话语的功能分为八种:主题化、论点化、行为表示、流程表示、注释、提醒、接触、仪礼⑦。西條(1996)从谈话构造化的观点,把元话语分为①话题提示;②焦点化;③总括;④要点提示;⑤补正;⑥表现检索;⑦宣言7种⑧。参考以上分类方法,本文将元话语分类如下。
(1)内容传达元话语
话题提示:本題に入りますと、話は飛びますが、話は戻りますけど。
咱们接着刚才的话题、咱们换个话题。
话题展开:最初に、もう一つお願いしたいんですが。
第一~第二~、首先~然後~。
引用关系:~とおっしゃったように、さっき~っていう話が出ましたけど。
就像你刚才所说的、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总括评价:それだけなの、そういうわけで。
你说得太好了、是这么回事。
(2)人际关系元话语
补充修正:別に……というわけでもなく、と言って悪いですけど、いい意味で言うと。
这个说起来很有意思、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也不是说、也不能~嘛。
配虑表示:立ち入ったことで失礼ですけど、しつこいようですけど。
我能不能冒昧地问你一个问题。
宣言:では、反駁します、では、質問します。
我先提点意见、我可能不能同意你的观点。
3.元话语的作用
言语交际是人类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在交际过程中,会话参与者为了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不仅要把主要信息传递给对方,还要选择恰当的语言成分,有效地组织自己的话语,让对方明白自己的交际意图。从交际的过程看,元话语在谈话双方的互动行为中生成语用意义,产生关联,构建语境,促进交际双方的认知互动,引导交际成功进行。从认知的过程看,元话语和元认知密切相连,是元认知的表现形式,是发话者认知活动的反映和标记,认识发话者的认知过程,对于听话者主要情报的获得、理解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换句话说,元话语关心的是听话者,它对如何正确地理解句子是有帮助的。
4.元话语的意义功能
任何形式的谈话总是在特定的情况下,特定的发话者和听话者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展开的。谈话的进行并不是单纯的物理时间上的推移,而是随着谈话内容的进行而不断更新变化的。随着谈话的进行,新信息不断出现,听话者的知识状态也不断变化更新,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那么姑且把听话者的知识状态更新式表达如下:如图所示,谈话中的句子Sn其实是一个函数,通过该句的输入,改变听话者旧的知识状态,进入新的知识状态。从这种观点来看,这个函数应该叫更新函数。也就是说,谈话中的句子的意义功能就是这个更新函数,那么谈话的模式就是知识状态不断更新的过程。这种模式是以听话者一方的知识状态的更新为中心建立的。既然元话语关心的是听话者,对听话者的理解产生作用,那么也就派生出下列表达式:
也就是说,元话语的意义功能是从旧信息到新信息的更新函数。通过元话语所产生的信息,听话者的理解不断更新。那么元话语是如何更新听话者的理解的呢?
文脉的理解过程包括靠上下文脉的文字信息理解的推进和靠听话者经验基础信息理解的推进两部分。元话语正是通过增加新的文字信息,加强限定或排除旧的文字信息,唤起听话者的经验基础信息等手段,让听话者更好地理解文脉。
听话者对于文脉的理解分为对谈话构造的理解和对谈话内容的理解两部分。在谈话过程中,发话者通过元话语使谈话构造清晰化,换句话说,谈话构造是由听话者控制的,从听话者的认识角度看,元话语对听话者对谈话构造的认识的影响只是起了限定作用而已。那么对于谈话内容是如何更新的呢?
(1)理解的扩大
上文提到元话语的意义功能其实就是更新函数,那么假设Kn-1是分母,Kn是分子,更新函数则等于Kn/Kn-1,根据它比值的大小,可以看出元话语对旧信息的更新程度,如果Kn/Kn-1〉1,那么元话语就扩大了听话者对文脉的理解认识。所以此功能的元话语可以对谈话内容的进行、话题的展开起到推进作用。
S:没想到一个排球,或者一个冠军能够把大家都振奋起来,觉得就是挺光荣的。但是后来也觉得压力挺大的。不容易,挺不容易,第一次拿冠军。人说难就是在心理上,因为你没有拿过冠军,你没有尝试过这个东西,真正拿到了,等于是突破了,你再去保这个冠军更难。
H:其实保比争是难的。
S:对,虽然你有了拿冠军的经验,但是你不能光保着。我们体育有一句话,不进则退。你老是这个水平的话,别人就会超过你,别人有了目标,人家都盯着你。⑨
元话语使听话者的知识从无到有,扩大更新了听话者的认识状态,推进了谈话内容的进行。但是谈话内容的一味扩大有可能导致谈话构造的失衡、话题的偏离。比如:
S:……既然今天我们谈女人,那么我首先想问您:去了那么多地方,您觉得哪个地方的女人最快乐呢?
H:墨西哥的女人很快乐!……
S:真的么?为什么?
H:墨西哥在空气中总有音乐,他们对音乐有很强的感觉,常常喜欢跳舞。同时因为墨西哥人很穷,很多人很早就去世了,所以他们常常对有关死的东西很感兴趣,连吃一颗糖也是骷髅骨头形状的……
S:您说过一句话,我也很赞同,觉得很智慧,就是:有些人害怕死亡,是因为他们未曾活过。我觉得很多人其实生活得很无聊,很平淡,但偏偏不想死。
H:当你有了这个享受,觉得活得很丰富,那么对死亡就一点恐惧都没有了。
S:好,那我们的话题先离开死亡,还是回到女人身上。刚才谈到的墨西哥女人远在美洲,好像离我们生活远了一点。那么……⑩
发话者通过元话语将谈话内容扩大化,却没有想到招致话题的偏离,使得自己不得不强制性地改变话题,调整谈话结构。
(2)理解的等替
如果Kn/Kn-1=1,也就是说,听话者对于谈话内容的认识不增加,不减少,只不过是认识的等值替换而已,对推进谈话的进行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S:私、一緒にいるときから、わりと自由でしたよ。恋愛もしてました。
H:エエーッ?
S:一人でよ。
H:片思い?
S:片思いっていうより、相手に告げないでっていう意味です。{11}
「片思い」和「相手に告げない」是平行的意义内容,是处在同等位置的两种想法,所以只是改变了听话者的认识,而并没有扩大或限定谈话内容,对谈话构造不构成影响。
(3)理解的限定
如果Kn/Kn-1〈1,表明元话语使听话者对谈话构造或谈话内容现阶段的认识范围缩小,使场面的特征,发话的性质等具体化。对谈话所起到的作用在于:使谈话结构更具整合性,使谈话内容更具确定性。听话者如果不能准确理解,则势必阻碍交际的进行。
①谈话构造的限定
上文提到谈话构造是由发话者控制的,从听话者角度看,只是对谈话构造的认识加以局限,使其认识不脱离现行话题。常用表现有「本題に入りますと」、「話はかわりますけど」等。
S:ちゃんとその役割をご主人に与えてるから偉い。……林さんも平気でご主人の悪口言ってるけど、本当は全然別の顔があったりして。(笑い)
H:そうかもね(笑い)。ところで話は変わりますけど、芥川賞の選考委員、高樹さんは女性で何人目になるんですか。{12}
话题的进入、展开、结束等都是由发话者发起的,元话语的存在就是为了限定听话者对谈话构造的认识,使谈话按照发话者预期目标进行,更具有整合性。
②谈话内容的限定
通过发话的性质,场面的特征,发话者的主观判断等对听话者的谈话内容的理解加以限定,使发话内容确定化。常用表现有「大雑把に言うと」、「率直に言って」、「说句实在话」等。
S:急に若妻タイプになるのね。結婚なさって、ご主人様の新たな面を発見したことがありますか?
H:薄々は気がついていたんですけど、仕事ではチャキチャキしてるんですが、うちではすごいのんびり屋さんなんですよね。私はものすごいせっかちだから正反対ですね。
S:ご主人はおおらかな方なのね。
H:いい意味で言うと。まあ、私はおおらかなところがいいなと思って結婚したんですけど。{11}「いい意味で言うと」限定了如何理解「ご主人はおおらかな方なのね」,也就是说,从好的意义上能这样理解,从不好的意义上就不一定能这样理解。
S:咱们这一段不是有亚运会吗,啊,/H:嗯。/看过没。经常那个网上可以cc5、cctv5能-我经常用电脑上看这个{笑},看、看电视那个直播吧/H:嗯。没/。
H:不是,几乎反正几乎每天比较忙。没、没…/S:哦哦。你看那个吗?看新闻吗?没…新闻倒是、倒是,倒是…那个…
S:哦,看那个这段那个看新闻。特别是那个中国女乒,/H:女乒啊。/啊,现在、现在7枚金牌只、只、只得了一枚。已经失掉4枚了。……
H:这、这两天我、今天我刚上了一会,我是说这两天我消息比较闭塞一点。
S:我也没电视,我就天天在新浪上看点那个或者是……
对于受访者(发话者)的发话,采访者(听话者)没有理解,发话者只好屡次对发话内容进行限定修正。所以作为一个采访者,他不但要会利用元话语对谈话内容进行限定,还要学会理解他人的限定谈话内容的元话语,否则采访就显得崎岖不平、差强人意。
(4)理解的还原
文脉的理解过程是在对上下文脉的文字信息理解的推进下完成的。所谓理解的还原,正是元话语把听话者的认识还原到听话者的原有的知识结构信息或谈话双方共有的经验基础情报,在此基础上推进听话者的理解,对谈话构造不构成影响。
S:人在青少年时代的经历肯定会影响自己以后的人生观。我看了您的自传以后,有一段是我非常感动,您谈到:当一场灾难——比如像“文革”这样的灾难——过去的时候,太多跪下的人站起来说:“我要控诉!”但是很少有人说:“我要忏悔”,而当一个灾难来临的时候,有太多站着的人跪下去说:“我要忏悔”太少的人能够有勇气站起来说:“我控诉!”那么像《荆轲刺秦王》这部片子,您谈到人对自我的一种反省,一种忏悔,可能也是跟自己的心理过程一脉相承吧?我记得你在回忆录中念念不忘无知的自己在批斗会上推了父亲一把,而周围的人报以鼓励的掌声。⑩
「您谈到人对自我的一种反省,一种忏悔」把听话者的认识归位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信息。此种功能的元话语通过复指上下文脉的文字信息,对谈话内容进行一次整合。
5.谈话中的元话语
按照上述分类,以「マリコのここまで聞いていいのかな」、「阿川佐和子のこの人に会いたい」、『インタビュー形式による日本語データベース』为日语谈话资料,以『杨澜访谈录』、『鲁豫有约—岁月与回想』、『汉语访谈语料库』为汉语谈话资料,分别从中选取对应资料70篇,分别对其中出现的元话语所起到的意义功能进行统计,并得出下列图表。
各类型元话语的理解扩大(话题未跑偏)的意义功能统计
各类型元话语的理解扩大(话题跑偏)的意义功能统计
如上所述,扩大理解的元话语使听话者的知识从无到有,扩大更新听话者的认识状态,对谈话内容的进行起推动作用。但是也有此功能的元话语,虽然扩大了听话者的理解内容,但同时也导致了谈话构造的失衡、话题的偏离,这样的元话语对谈话的进行是起阻力作用的。它会阻碍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加大听话者对言语的理解所付出的努力。通过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在汉语资料的话题展开型元话语中,只对听话者的理解进行扩大,并没有导致话题跑偏的元话语有103处,但也有14处存在话题跑偏现象。引用关系型元话语中扩大理解的元话语12处,扩大理解但脱离话题的有13处。日语资料出现的话题展开型元话语中只存在扩大理解35处,不存在跑题现象。引用关系型元话语中扩大理解的元话语42处,只存在1处跑题现象。可以看出中国人在采访或对谈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拓展,但是又不太注意谈话整体结构的衔接。而日本人在推进谈话内容的同时,比较注重谈话构造的整合性。
各类型元话语的理解等替的意义功能统计
等替理解的元话语使得听话者对于谈话内容的认识不增加、不减少,对谈话内容、谈话构造均不构成影响。汉语资料中分别分布在引用关系型元话语20处,总括评价型元话语27处,补充修正型元话语87处,以及宣言型元话语10处。日语资料则主要分布在总括评价型元话语8处,补充修正型元话语34处。无论是日语还是汉语,补充修正型元话语的占有量都很多,究其原因,对谈或采访的参加者互相都不认识,共有的知识和社会背景等都很少,他们要通过谈话这一交流方式,互相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意见、见解,询问对方自己的未知信息等,那么为了不让对方构成误解,从而更好地交流交换信息和意见、理解对方的思想,则需要经常地修正自己的发话内容,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从而让听话者更轻松地理解发话内容,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另外,宣言型元话语不但对谈话内容没有拓展作用,本身也会威胁对方面子,具有内在的不礼貌性,所以日本人选择回避,中国人则采用“我可能”等的模糊说法和“您”等的尊敬说法,以此削减宣言型元话语所带来的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各类型元话语的理解(内容)限定的意义功能统计
各类型元话语的理解(构造)限定的意义功能统计
限定理解的元话语无论是使谈话结构更具整合性,还是使谈话内容更具确定性,都会对谈话的进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理解内容进行限定的元话语,在汉语资料中主要分布在话题提示型元话语91处,总括评价型元话语68处,补充修正型元话语63处,配虑表示型元话语8处。在日语资料中则主要分布在话题提示型元话语15处,总括评价型元话语18处,补充修正型元话语92处,配虑表示型元话语40处。而对谈话构造进行限定的元话语,在汉语资料中主要分布在话题提示型元话语只19处,总括评价型元话语5处。在日语资料中则主要分布在话题提示型元话语132处,总括评价型元话语4处。在谈话开始时,发话者有必要提示对方自己将就什么话题进行展开,但是从限定内容和限定构造的元话语的分布,以及它们的比率可以看出,中国人往往与上下文没有任何引用关联,也很少由提示话题开始言语而直接进入话题,不重视听话者的理解。采访或对谈都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任务,谈话的话题也都是固定的,并且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那么为了完成规定任务,采访者也就倾向于无视采访内容结构的关联,对采访话题采取“直接进入话题—展开话题—总括评价—再直接进入话题”的话题铺排模式,和谈话的整体构造相比,更注重谈话的意合。相对于此,日本人则更注重谈话构造的整合性,他们为了使自己的话题导入不至于显得太唐突而失礼,往往会采取“话题提示—话题进入”的铺垫模式,给予被听话必要的理解考虑时间,具有情意性。各类型元话语的理解还原的意义功能统计
还原理解的元话语是通过复指上下文脉的文字信息,把听话者的认识还原到听话者的原有的知识结构信息或谈话双方共有的经验基础情报中,是对谈话内容的整合。它只在引用关系型元话语中有分布,汉语是81处,日语是176处。虽然对谈话构造不构成影响,但是它通过对谈话内容进行整合是可以对谈话向前进行起到积极作用的。
6.结语
本文从听话者的理解角度,对元话语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元话语关心听话者,对听话者交际情报的理解有非常大的作用,其意义功能就是对听话者的认识状态进行更新。它可以对听话者的理解进行扩大、等替、限定、还原。理解的扩大对谈话的进行、话题的展开起到推进作用。理解的等替对推进谈话的进行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理解的限定使谈话结构更具整合性,使谈话内容更具确定性。理解的还原通过复指上下文脉的文字信息对谈话内容进行整合。
中国人在采访或对谈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拓展,但是又不太注意谈话整体结构的衔接。而日本人在推进谈话内容的同时,比较注重谈话构造的整合性。中国人谈话倾向于铺排话题,注重谈话的意合。日本人则注重听话者的理解,具有情意性。
当然,这些结果还有待更多研究资料的确认,需要进一步探讨。
注释:
①成暁光.亜言語的理論及応用.外語与外語教学,1999(9)(总124期):6.
②成暁光.亜言語的理論及応用.外語与外語教学,1999(9)(总124期):6.
③西條美紀.談話におけるメタ言語の役割.風間書房,1999:4.
④成暁光.亜言語的理論及応用.外語与外語教学,1999(9)(总124期):4.
⑤成暁光.亜言語的理論及応用.外語与外語教学,1999(9)(总124期):4.
⑥大塚容子.ディベートにおけるメタ言語表現--日本語学習者の場合.岐阜聖徳学園大学紀要.岐阜聖徳学園大学,1999:58.
⑦西條美紀.ディベートにおけるメタ言語.日本語学,1996:70.
⑧西條美紀.談話におけるメタ言語の役割.風間書房,1999:21.
⑨凤凰卫视编著.鲁豫有约—岁月与回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
⑩杨澜等.杨澜访谈录.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11}阿川佐和子.阿川佐和子のこの人に会いたい.週刊文春,2002.
{12}林真理子.マリコのここまで聞いていいのかな.週刊朝日,2003.
参考文献:
[1]赵刚.日语的话语标记及其功能和特征[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2).
[2]張勤.比較言語行為論[M].东京:好文出版,1999.
[3]許慧敏.対談におけるメタ言語の日中対照研究[A].赵刚.会话分析对比研究[C].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361-37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項目.
[4]ポリーザトラウスキ-.日本語の談話の構造分析[M].东京:くろしお出版,1993.
[5]西條美紀.談話におけるメタ言語の役割[M].东京:風間書房,1999.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