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2-08 16:25:20 更新时间:2014-02-08 16:05: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承担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外,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必须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所有语文老师共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基本情况,操作过程
1.模式基本特点
1.1主动尝试。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能真正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媒体作用的转变,教学过程的转变,把教学过程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传授模式,转变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意义建构过程来获得知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建立实验小组,拟定了与教改实验同步的设计方案、教材分析、教法的探究。看录像课,不断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我们尽快掌握“四结合”教改试验这种新型语文教学模式,从而达到“一个目的”,即和谐的双轨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素质教育。
1.2发现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本教学模式正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不满足于常规的思考方法,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善于直觉思维,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如在《狼和小羊》一课总结处,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演环节:请两位同学上台,戴上狼和小羊的头饰,表演出整篇课文的内容,最后在狼扑向小羊的一瞬间,小羊应该怎样做才能幸免于难,请学生任意发挥想象,在可能实现的基础上尽情表演。这样,可以使学生总结出对狼这样的坏人不能只讲道理,还要动脑筋想办法勇于反抗,才能获胜的道理,从中受到思想教育。融语言内化、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于一炉,使学生创新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1.3.培养自学能力。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个体活动,扩大个体活动的参与面。(1)个体活动时间要到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全部教学过程。(2)让个体的活动目标到位,具体的做法是设计每一课的学习练习目标。这样做,既体现了自主学习,又培养了自学能力,一举两得。(3)让个体活动过程到位。展示学生个体活动的思维过程,让各层次的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过程。如讨论分段说依据,回答问题说理由,自主学习说程序,并从中择优而选之,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1.4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这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决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理解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大大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模式操作过程
2.1初读感知。有感于尝试教学法,在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准备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读准字音了解大概内容后,便会积极主动地带着问题探索知识。在此,教师不做任何提示,或者可帮助复习一下旧知加深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保证下一步活动的顺利进行。当然,对于小学生初读感知的能力不够强,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2提出问题。学生在自己初步预习的基础上,掌握了部分知识,但还有一部分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会被学生五花八门地提出来,有些甚至是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坐井观天》中的青蛙为什么会在井底?又如《蛇与庄稼》一课中,为什么放蛇去捉田鼠而不放猫?大水过后,田鼠和蛇为什么没有被淹死?面对这些稚嫩而又颇有潜力的问题,教师应稳住心态,不要否定学生的问题,应和学生共同确定几个主要问题,分清主次,注意课文的前后联系,然后着重展开讨论,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2.3合作交流。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借助各种手段指点学生进行交流、思考、发表意见。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与鼓舞下,好奇心与成功欲得到极大的满足,被动接受就会变成主动探求,主动汇报。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同学帮你解答。在这个过程中,采用自由交谈、主动发言、教师协调配合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意见,教师除指出语病外,暂不发表意见。学生不用举手,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手、脑、眼、口全部放开,让思维纵横驰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凡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互助能够自我解决的问题,教师一般不要替代。若学生经过思考、合作、讨论、交流后仍处于困惑之中,则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讲解,同时鼓励学生摘记精彩章节、词句,培养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与自学能力。经过交流与汇报,学生已对教学内容基本掌握,此时,教师再帮助梳理思路,并对有争议的问题重点讲解,便使学生及时地将整篇课文融会贯通。在这样的转学过程中,可充分显示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4反馈归纳。在教学过程的小结处,教师要根据实际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揭示主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要机械重复,只是高度概括。这一环节也可留给学生完成,给学生创新的空间和余地。使学生在总结过程中,感悟乐趣、激发热情、发挥想象,形成认知结构。在神奇的想象中,学生明白了虽然眼见为实,但凡事还需身体力行,才不至于犯错的道理。《坐井观天》一课讲完后,一名学生用常识说明了青蛙的眼睛对不动的东西来说是弱视,对动的物体才敏感,所以即使它跳出井外,也不见得能看到那么多的东西。教师不失时机地为学生铺设的求异路径,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2.5阅读思维。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教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学生极高的兴趣,拨动他们的心弦。
3.实验效果。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收到了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带来的良好效益,试验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试验班级的教学质量有了质的变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某些非智力因素也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起到了推进作用。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得到锻炼。“少讲多读、少理解多感悟、少分析多体会”已逐步在我校教师心中达成共识。“你认为课文中哪一段最精彩,为什么?”“你能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出来吗?”“你能为课文画一幅图吗?”,类似于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总之,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多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思维,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