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课程体系设置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2-18 10:17:54 更新时间:2014-02-18 10:04:49
独立学院依托母体学校和投资企业办学,目前刚刚步入发展期,对母体学校的依赖性比较大,大多没有创出自己的品牌、缺少自己的特色。教育类期刊推荐《内蒙古教育》[1]杂志是经中华人民[1]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登记,由内蒙古教育厅主管,内蒙古教育出版社主办。《内蒙古教育》是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
摘要: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照搬母体学校的办学模式已逐渐成为其发展的瓶颈。为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对课程体系设置的修改已是当务之急。文章在分析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课程体系设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程体系,问题,对策
一、独立学院现状
1.“独立”不独立。由于创立的特殊性,独立学院的各项工作在不同程度上套用着母体学校的模式。就课程体系设置而言,一般沿用母体学校的课程体系结构,而母体学校的课程体系结构在用于独立学院的教学过程中,显现出了很多不足和问题,不利于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和办学定位的实现,不能很好地突出办学特色。
2.生源特点。母体学校招收的都是本科一批或二批的学生,而独立学院招收的是本科三批的学生。从生源角度来说,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基础要相对薄弱,自学能力及自制力不是很强,但学生思维活跃程度、动手能力及交际能力毫不逊色。
3.实验设备缺乏、实训基地少。很多独立学院的母体学校,有的本身注重理论研究,试验设备和实训基地少;有的母体学校本身教学经费就很紧张,根本无力顾及独立学院的发展,同时企业投入的财力也是杯水车薪,效力有限。
二、课程体系设置改革与建议
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之间存在着那么多的差别,显然如果沿用母体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会有碍于其自身的发展,很难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为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履行职责,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有必要、也必须有所创新。
1.课程体系设置必须以确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
针对以学生为本,因人制宜的教育方针,独立学院必须确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别于母体学校的研究型人才培养和高职高专的职业型人才培养,独立学院要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的,重基础、更重能力,使学生既掌握深厚的理论基础,形成本专业的理论体系,能够适应本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实践技能,毕业后就能上岗。为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学院必须下大力气制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目的出发点,又是归宿,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课程体系设置应该以教学目标作为设计、规划的出发点,要根据目标来选择课程内容,其内容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内涵,才会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课程体系设置应该兼顾前瞻性和时效性。
教育部2003年印发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独立学院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
以市场为导向来培养人才,不仅需要独立学院的课程体系设置具备时效性,同时还应具有前瞻性,除让学生掌握上岗后就能用得上的知识与技能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学到终生受益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只顾眼前的繁荣,也应着眼于学生和社会的未来,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快速地适应社会职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这就要求在对课程体系制定时,制定者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3.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
在高等学校学生中推行素质教育,要从新世纪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出发,从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去思考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要将这些思想认识转化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行动,从而进一步促进和提高教育质量。
要使素质教育具体体现在的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这就要求用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要求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改造、创新,使之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精神的实质,并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加以具体体现。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重视道德建设、坚定其信仰。如果缺乏这些人文精神,他的眼中就只有自己,没有高尚的追求,一辈子很难有大的成就。如果他的眼光远一点,能看到国家、世界和未来,就会树立起远大的目标,有更大的学习动力和工作热情。
4.注重通识教育中的选修课。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不是两种割裂的教育,它们是大学教育的两个部分,它们应该相辅相成,使大学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复杂多样的社会需要。它已经从一种教育理念发展成为科学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置模式。
通识教育一般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的选修课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领域、发展个性、提高综合素质,而且有利于缺失教育的补充。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属于三本,一般来说,录取的学生在中等教育阶段的通识教育基础较差,有必要学习基础性的选修课。各学科之间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实现不同课程的相互补充,交叉选修,实现专业优势互补,有利于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于由补偿性教育或被动性教育向融合性或自主性与创造性教育的过渡。
但实际生活中很多独立学院师资力量紧张,为通识教育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努力调动本校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来完成这一任务,如:鼓励本校有能力的教师多代课、聘请社会贤达,以及引进新人等多种形式来共同解决,另外对于由几个学校通过合并组建的独立学院来说,鼓励中青年教师进行专业转型培训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5.加强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设置要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仅要落实到纸上,而且必须要落实到实处。独立学院要实现大众型、实用性、适用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在实验设备缺乏、实训基地少的局面下,独立学院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在校内模拟企业管理,设定场景与限制条件,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管理知识与技能,作出决策,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依靠社会,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在实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管理技能,同时为给企业输入人才作预演,以便企业择优录用,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3)筹集社会资金、开源节支,加大设备投入和加快实习基地建设。
6.重视学生的毕业培训工作。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应把毕业培训提升到一定的高度。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就业指导课的师资和教材都有欠缺。要缓解上述困难,要求各独立学院互相配合,资源共享,并督促有关部门邀请有经验的人士加紧就业指导课教材的编写和师资力量的培训,使独立学院对毕业生的指导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蒋述卓.素质教育与高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深化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3.5.
[2]陈江丽.试析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07.4.
[3]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的若干管理意见.教发[2003]8号.

期刊简介:《内蒙古教育》 [1]杂志是经中华人民[1]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登记,由内蒙古教育厅主管,内蒙古教育出版社主办。《内蒙古教育》是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 发行。国内刊号:CN15-1004∕G4,国际刊号:ISSN 1008-1216, 邮发代号:16—6。多年来。本刊以“指导教改实践,注热门话题,传递八方信息,荟萃教研成果”作为办刊宗旨,重视角的宏观性、全局性和指导性,传教育领 域的新思想、新观念、 新典型,息传递快捷,角度新颖,文风朴实。本刊一直得到全国各学校教师与管理者、各教研与科研部门的研究人员、各地教育行政机构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
栏目设置:百家论坛、热点透视、信息专递、教改前沿、教海寻航等。
期刊收录:本刊现为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