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永远是人的主题论文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2-18 11:59:09 更新时间:2014-02-18 11:17:08
教研活动是大学里组织教师、联系教师、活跃氛围、增加友情、交流信息、互补知识、开阔视野、提升水平的重要形式。教研室定期不定期以集中开会或网络讨论的方式,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以下是笔者几年来若干发言的文字记录。
摘要:教研活动是大学里组织教师、联系教师、活跃氛围、增加友情、交流信息、互补知识、开阔视野、提升水平的重要形式。教研室定期不定期以集中开会或网络讨论的方式,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作者结合几年来若干发言的文字记录,讨论了人、文化、大学精神、教育改革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改革,大学精神,大学韵味,大学境界
一
人永远是人的主题,永远是文学和哲学的主题,同样是讨论人的问题(人的本质或人性)。《狼乳弃婴与人的本质》一文及其后面的评论,以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论述了人的本质;《人啊,人!》一文则以渊深诡奇的想象,展现了当今人类复杂畸曲的人性状态。人大副教授周立的《已经展开的基因战争与人类未来》一文告诉我们,不合理的社会体制和不合理的意识形态,加上急功近利、愚昧浅视的民族心性,会给中国人带来较大的危害。现代文明不能做到科技和人文的完美结合,因此害人的不仅是文人,而且是科技专家。北大教授孔庆东的《当地主还是当长工?》一文则给我们几点思考:1.作者孔庆东作为孔子直系传人,其文章之批判锋芒和造反精神,显然深受五四运动和××运动的影响,与其老祖宗孔夫子温柔敦厚的诗教要求相去甚远。这是一笔什么样的文化帐?2.作为一个思考中的学者,孔庆东对新中国文学的理解和评价与主流文人不同,胆大而能言,足资借鉴。3.作为一个生活中的学者,孔庆东记录了一系列社会活动,其活动处处濡染着文化韵味和实践理性,不失本色,这对培植我系师生的内在精神和气质韵味有什么启发?4.文中记录了北大中文系的一次教研科研活动:“此会是中文系5个教研室联合举办的内部会议,形式很轻松,但满座都是重量级的学者,意义空前。”能够自由自觉地而不是强迫性地聚到一起讨论教研科研问题,这不是一般的中文系能够做到的,这需要某种内在的精神基础。一个成熟的中文系必然是已经形成某种成熟的“大学精神”的中文系。这种“大学精神”应该是这个系的核心价值、共同追求、集体气质。相比之下,一般院校的中文系,可能仅仅是众多师生的乌合,缺乏内在的共同精神的维系。这样的中文系是缺乏目标和发展动力的。比较那些办得好的中文系和一盘散沙的中文系,区别一目了然。
上学期我们的教研活动,主要是建立师师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教学相长的运作机制。这种运作机制是形式性的。建立了形式性的运作机制不等于建立了成熟的中文系,要建立成熟的中文系就必须培植深厚的内在精神来支撑、填充形式机制。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才是事物成熟的标志。我建议老师为了中文系的发展,以后在教研活动中多留意、多培植我们系的核心价值、共同追求、集体气质。我们不跟北大中文系比较,但可以跟自己的过去比较。(2010-3)
二
这是著名军事专家、政工专家、空军上校戴旭的一个演讲视频(指《2030肢解中国-美国全球战略与中国危机》),演讲者在视频后半部分所表现出来的战略眼光、学者勇气、学术高度、对中西方历史和中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的确令一般流行讲坛上学术超男、学术超女的市侩化的演讲望尘莫及。此演讲与以前提到的中国若干高校高考不考语文、中国高校改革洋化市场化资本化、中国种植转基因主粮有着内在的联系,对我们理解民族精神、中国教育、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前途,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意识很有启发作用。(2010-2)
三
附件(指张召忠将军给一位失业大学生的回信,即回复网友的第99封信)是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少将谈中国教育改革的一番话。国家、民族的教育与国家、民族的安全休戚相关,在这一点上优秀的军人比很多所谓的教育界人士体会得更深刻。尽管教育部官员声称中国教育改革是成功的,而有气节的中国军人却一点也不给面子,不断出来指责中国教育。张召忠少将谈中国教育的这一番话,从大的方面思考可以让我们反省中国教育体制,从小的方面思考可以启发我们踏踏实实地抓好中文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好中文系学生的专业基础,提升中文系学生的专业技能。(2010-2)
四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文史哲不分家,中文系教师多了解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多观察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极有助于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一般来说,体制内的教师会潜意识地站于“体制内”思维,但会关注体制外的“非主流”思维,不但能够体察入微地把握社会的真实,而且能够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给自己的思维合理定位,做到知己知彼学有所据,甚至还可以寻找到新的学术生长点。提供一些“民间”学术资料(《基因战争”的系统工程》、《高学历人群自杀现象的追问》、《大学生怎样走出彷徨?》、《带着童话迎新年》等文章)供参考。(2010-3)
五
大家有兴趣可看看此文(网络文章《复旦校长称大学精神虚脱才子加流氓将贻害社会》)和网民对此文的评论。我觉得复旦校长说的“大学精神虚脱”很有道理,网民说的“不要埋怨教授,因为教授非常低微,在大学里实际上很不体面”也很有道理。总之跟整个社会一样,大学里人群在分化,各种矛盾也在激化:社会有矛盾,人群在分化,大学担负不起国家民族精神脊梁骨的重任,害苦的是这个民族和这个民族的年轻人。(2010-6)
六
办大学,就要办出大学韵味和大学境界。
如果要评价学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则我的回答是:我觉得我们学校越来越具备向高水平现代大学转进的气质,一种逐渐形成中的大学韵味已可以隐约体会。
仅仅是一些建筑物和一些师生的简单相加,很难说是一所合格的大学。当校园里形成了一定的对师生员工能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集体精神和共同信念,我们就可以说这所大学具有了某种大学精神。只有这种大学精神才能给人以诗性感受和美的体验,只有散发出令人品味的人文魅力时,我们才能说这所大学具有了大学韵味。
这是很高的大学境界。我认为,能够进入这种大学境界的大学很少。我校应该拥有这样的境界,希望能进入这样的境界。
如果有一天我们学校能进入这样的境界,我想我就能说出这样的一番话:这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得益于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开阔的文化视野和大气的教育理念,得益于师生员工同心同德、互敬互谅、贯通校园的精气神,得益于莘莘学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学校濡染着青春活力,得益于校园文化的健康和谐积极向上……
目前,这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梦,一个期待实现的梦;目前,我校还有不少问题要解决,不少矛盾要化解。但是,我们办学入门正了,立志高了,就一定能办出大学精神、大学韵味和大学境界。
而且,这种大学精神、大学韵味、大学境界,我希望是朴实而充满灵性的,大气而充满温暖的,不要虚浮伪饰俗不可耐的商业包装,不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那种文人般的文绉绉。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坚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祝愿我们的学校越来越美好。(2012-5)
期刊简介:《考试》杂志是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全国唯一研究考试、指导高考总复习的中央级教辅刊物。《考试》杂志以提供最新高考动态、准确把握高考命题信息为原则,与考试大纲接轨,与高考复习同步,体现其权威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2010年,《考试》杂志社将以全新的面貌表现宗旨——一切“为考生服务!”更着力于学习思路与答题技巧方面的指导,满足考生夯实基础与提高能力的需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专业指导的高考备考特点,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征稿对象:凡对教育、教学进行宏观研究,对教育、教学、教改、教学管理的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对大中小学各学科(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音、体、美、思想品德、社会等)具体教学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中、高考展开理论阐述或针对性指导的论文、教案、课堂设计、考试分析等理论文章均可刊登。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