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单亲家庭小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2-19 09:44:10 更新时间:2014-02-19 09:24:09
由于社会的影响及价值观的变化,一些家庭发生了变化而导致婚姻破裂,孩子成了单亲子女。父母离异后,他们的孩子由父母的一方领着生活,有的是住在父母重新组合的家庭里,有的则是跟随着爷爷奶奶,失去了完整的家庭。从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小学生正常、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教育影响。反之,没有完整稳固家庭的小学生,其心理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也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摘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文明、进步,家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经受着巨大的冲击,离婚率不断上升,单亲学生数量逐渐增加,这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必须重视离异单亲学生特殊的心理现象并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作者在宿迁市城区三所小学发放800份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研究单亲家庭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更好地激发单亲家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单亲家庭,小学生,学习动机,问卷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单亲家庭的小学生越来越不好教”成为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的确,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的性格有许多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的学生。随着单亲家庭及单亲家庭学生的增多,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成为教育工作者们所必须关注的一个新课题。
单亲家庭是指由因丧偶、离异、分居、未婚生育等原因导致的父母中的某一方与未满18周岁、尚在接受教育的孩子组成的家庭。①本文主要以父母离婚的单亲家庭的学生为例,进行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研究。
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学生,得不到完整的爱,往往产生与众不同的心理问题,造成学习上的不稳定,成绩下降。其心理状况有如下特点:对家庭缺乏责任感,学习动机不明确;认为“家丑不外扬”,难以沟通;因家庭环境变迁而影响学习注意力的集中;性格内向孤僻,不利于学习等。②
面对单亲家庭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及家庭环境,教育工作者应抱着积极的心态,找出有针对性的辅导对策,努力稳定学生情绪,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做法。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机。③它是由学习的需要所引起的,并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和态度等形式。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一般地说,它的趋势是从比较短近的、狭隘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自觉的、远大的学习动机发展;从具体的学习动机逐步向富有原则性的、比较抽象的学习动机发展;从不稳定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这个过程反映了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动机及其整个学习活动的水平。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学习动机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三个因素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研究。
二、调查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调查对象与样本选择
本研究抽取宿迁市的三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四到六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发出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663份,其中161个为单亲家庭的学生。参测的学生均为随机抽取的。
2.研究方法与评定工具
调查使用自行编制的《小学生现状调查问卷》(从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因素调查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动机)。
测验采取团体方式进行,测试人员由班级的班主任担任,施测前对问卷有一定的了解。测试时,先宣读指导语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以纸笔作答,测验约30分钟左右。
原始数据输入后,使用SPSS17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单亲家庭学生中学习动机各因素与其个人信息之间的相关性。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习动机各因素与单亲家庭学生父母婚姻状况的相关性
表一
由表一可以看出,在学习动机中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三个因素中,认知内驱力与父母的婚姻情况的相关系数为-0.068,自我提高内驱力与父母婚姻情况的相关系数为-0.038,附属内驱力与父母婚姻情况的相关系数为0.029。其中相关性最高的为认知内驱力,呈现显著相关,且为负相关,即父母离婚后,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会下降,意味着学生对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会降低,进而导致学习动机的降低。自我提高内驱力与学生父母婚姻情况的相关性较高,也呈现负相关,即父母离婚后,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也会有所下降,学生对通过自己的学业成绩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降低,导致学习动机有所下降。而附属内驱力与父母的婚姻情况相关性较低,且呈现正相关,因而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单亲家庭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烈的情况时,应该考虑从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这两个因素切入,采取措施,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单亲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知内驱力与学生的个人情况的相关性
表二
由表二可以看出,在单亲学生的个人情况,即性别、现在的成绩、是否担任班干部这三个因素中,性别与认知内驱力的相关系数为0.176,现在的成绩与认知内驱力的相关系数为0.339,是否担任班干部与认知内驱力的相关系数为—0.226。其中,现在的成绩与学生的认知内驱力相关性最高,呈现显著相关,且为正相关。说明学生现在的成绩越好,其认知内驱力就越高,即对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越高。是否担任班干部与认知内驱力的相关性也较高,但呈现负相关,即学生在担任班干部的情况下,其认知内驱力反而有所下降,这从一个方面提醒着教育工作者们,让学生担任班干部并不一定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性别与学生的认知内驱力的相关性也较高,并呈现正相关。这意味着,相对于女生而言,男生的认知内驱力相对较高,对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相对较高。因此,教育工作者们在激发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对于担任班干部的学生、现在成绩较为一般的学生,以及女生,可以从认知内驱力切入,激发学生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更为有效地激发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动机。3.自我提高内驱力与学生的个人情况的相关性
表三
由表三可以看出,在单亲学生的性别、现在的成绩、是否担任班干部三个因素中,性别与自我提高内驱力的相关系数为0.062,现在的成绩与自我提高内驱力的相关系数为0.063,是否担任班干部与自我提高内驱力的相关系数为—0.032。其中,现在的成绩与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相关性最高,呈现显著相关,且为正相关。说明学生成绩越好,其自我提高内驱力就越高,即对通过自己的学业成绩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越高。性别与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的相关性仅次于学生现在的成绩这一因素,并呈现正相关。这意味着,相对于女生而言,男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相对较高,对通过自己的学业成绩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相对较高。是否担任班干部与认知内驱力的相关性也较高,但呈现负相关。即学生在担任班干部的情况下,其自我提高内驱力反而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学生对通过自己的学业成绩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但担任班干部后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因此,教育工作者们在激发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对于没有担任班干部的学生、现在成绩较为一般的学生及女生也可以从自我提高内驱力切入,激发学生通过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从而更为有效地激发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小结与反思
本文从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因素,研究了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动机中,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这两个因素与家庭健全的学生相比有所差别。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激发单亲家庭学生学习动机时,应该抓住这两个因素,从这两个因素切入。对于担任班干部的学生、现在成绩较为一般的学生及女生可以从认知内驱力切入,激发学生想要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对于没有担任班干部的学生、现在成绩较为一般的学生及女生,也可以从自我提高内驱力切入,激发学生通过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从而更为有效地激发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动机。
本次研究由于受到部分条件的限制,样本的数据容量较小,所得出的结论需要有所保留地推广。在研究中可能存在部分不足或缺陷,对于研究结论可能有所影响。
注释:
①袁章奎.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偏差的现状研究[J].班主任,2011年11期.
②李学宁.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分析和对策[J].教育导刊,2004年5月号上半月.
③郑红梅.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1年12期.
参考文献:
[1]袁章奎.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偏差的现状研究[J].班主任,2011(11).
[2]何鑫山.单亲家庭小学生的教育探索[J].考试周刊,2012(75).
[3]李学宁.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分析和对策[J].教育导刊,2004,5月号上半月.
[4]郑红梅.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1(12).
相关期刊推荐:《科学教育》
期刊简介: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期刊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期刊收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