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对大学生的帮助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2-20 11:03:24 更新时间:2014-02-20 11:01:2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回首中华文明的历史,历次鼎盛莫不是与文化的昌盛繁荣相关,但如今,人类的物质文明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但我们的精神生活却没有随之一起进行高度的发展,甚至是朝着一个相反的方向行进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布的调查报告称: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和学会共处还称:除了适应职业生活的变化外,它还应当包括人格,知识和习性的继续塑造,以及批判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继续塑造。学会做人,是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指标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不仅是高校教书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我国推进文化强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遗憾的是,当代大学生在做人方面所受的教育却非常缺乏,这也是高校学生会发生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1-3]。
摘要:本文阐述了《弟子规》对大学生的帮助,本文对《弟子规》关对大学生“做人教育”的启示,《弟子规》与大学生人际交往以及《弟子规》走向未来的德育教育进行了详细的描叙。以便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更大的启示,为人类的和谐发展寻找真正的出路。
关键词:《弟子规》,做人教育,人际交往,德育教育
一、《弟子规》对大学生“做人教育”的启示
1、大学生接人待物知识的缺乏
如今大多数大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存在很大缺陷,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学生的家庭教育以及当今社会崇尚物质大环境的影响,使我们的学生带有太多的物质欲望,相对而言造成了精神追求的缺乏,于是对人缺乏最起码的尊重,缺乏诚信,只想着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等,另一方面,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校的做人教育缺失的结果,现在高等教育在目标上只注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虽然教会了学生知识,却忽略了教会学生怎么做人,怎么待人接物。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学校在育人方面的做法,更多的是理论的传授,而缺乏实践的具体指导,不能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是知识的教与学而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获得。
2、《弟子规》对大学生做人教育的启示
《弟子规》是一部讲如何落实德行教育的优秀教材,整本书都是实学指导,列出事情来让人实践,只要能够落实,必定能受益教育,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让孩子去远方,最后把孩子的心带到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的地带,社会上之所以有这么多不堪回首的事情发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们迷失了回家的方向。《弟子规》给我们指明了回家的方向。《弟子规》丰富了大学生做人教育的内容。
二、《弟子规》与大学生人际交往
所谓的人际交往通常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心理上和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人际交往问题始终贯穿于人的一生,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同寻常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家安东尼·罗宾认为:“人生中最大的财富是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弟子规》蕴含的人际关系思想及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启示。入则孝,我国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弟子规》中首要提出的也是一个“孝”字,并给出了“孝”的具体做法。“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如今很多大学生似乎已经习惯甚至厌倦父母的叮嘱唠叨,并且表现出言语和行动上的不耐烦、不理会甚至是顶撞,结果造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障也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代沟。“出必告反必面”,外出离家时,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很多大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觉得父母总是自己当成小孩子,而自己已经完全有独立的主见,导致交流起来会很不自在,很多事情上会自作主张,而这往往会成为矛盾所在。“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态度要诚恳,声音柔和,和颜悦色,而不能蛮横无理。农村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父母是农民,没有多少文化知识,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当父母出现一些错误时,会表现出极不耐烦的不满,这会造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的隔阂。“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三、《弟子规》走向未来的德育教育
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堪称人类智慧之精华。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七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联合宣言说: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从两千年前的中国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这些世界顶级的人物,懂得我们中华先祖留下来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大道,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却弃之已久,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中国圣贤德行的基础在何时开始扎根?从幼小的心灵里才能扎下德行之根。从小不教,就会“苟不教,性乃迁”,长大之后,再想把他拉回来就会变得困难。《弟子规》是儒学根本,中华民族,古来崇尚教育,并坚信教育应从落实《弟子规》开始。长时熏习,扎根的教育要做好,才能为人一生健康的心理奠基。《弟子规》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德育教育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弟子规讲“信”讲“爱”。“信”是立身之本中国古人对言语的态度都是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信”字延伸的意思就是指恩义、情义、道义,用现在的话叫义务,做人的本分。一个人做人的态度要尽尽职尽责,守本分,不需要讲,就应该守住这个承诺,做人要守信。所以传统文化中圣贤人的学问,不外乎把人与人的关系处好,最根本的是学会做人。做人不外乎和谐五种关系,伦常大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爱”则是天下人心我们人类,共在同一个地球上,共享蓝天,应该互相关爱。这个爱是无私的,不需要条件的爱,是泛爱,是博爱。因为“天同覆,地同载”的爱,我们爱宇宙就是爱自己,宇宙里的一切众生,无论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土石、矿产、自然环境等,我们都要爱,爱心是无边无际的。孔子强调的是人要重根本,内在的德行才是最根本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从这个根本处入手,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更重要。《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是以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为基石,以民族生存经验为后盾,以圣人的仁爱教育为指引,它重视对人格的追求,重视培育人们心灵的至善至诚,是开启走向未来的德育教育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8月.
[2]钱逊.对青年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16-23.
[3]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期刊推荐:《作文成功之路》
期刊简介:
《作文成功之路》杂志,黑龙江省优质期刊,全国青少年优秀出版物。以挖掘中学生的智能潜力为中心,以解决作文大面积不过关的难题为指向,以帮助中学生大大赛大考中夺魁为目标,以把作文头疼病转化为快乐幸福感为致力点;运用精彩范例,点燃求知之火,指导,首先指导认识生活,认识自我,而后认识作文。
主要栏目:
“妙文博览”“思维演练场”“作文疑难病矫治”“名师教你”“中等作文升格范例”“特别关注”“古诗文品读”“作文童话城”“成长故事,“童话芳林”“小小诗人”“我爱动物”“走进自然”“奇思妙想”“我也幽默”“探索之旅”“心里话”“幻想的天空”等
2013年第08期目录:
重拾生命中的感动
淡泊宁静乐常有
校长给学生下跪是教育尝试还是教育无奈
“让座倡议”引发的争论
中小学生能不能玩微博
命题作文“悄悄地提醒”构思演练
半命题作文“善待”构思演练
请拿出你的勇气来
守护心中最美的风景
回归心灵的家园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