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瀚调”的艺术特点及其演唱形式与唱腔的探究
所属栏目:戏剧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0:52:45 更新时间:2021-03-18 14:29:24
摘要:“漫瀚调”是一种带有地域性的民间音乐形式,它是蒙汉及其它少数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它既包含蒙古音乐的曲式特点,又吸收了大量汉族音乐的演唱风格,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漫瀚调” 唱腔 曲式
“漫瀚调”是流传于内蒙古西部鄂尔多斯准格尔旗、达拉尔旗以及黄河两岸沿河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不仅是蒙汉音乐文化交流的结果,而且还是草原音乐文化与中原音乐文化交流结果。在各种音乐元素侵扰的现代社会中,而它仍然极为严格地保留在一个单纯的五声音阶体系中,并保持在单一调式与调性的思维当中,实属不易,但可喜的是,随着社会对于自己文化地位的重新认识,一些带有民族性与地域性的音乐形态走向了人们的视野,“漫瀚调”也不是落后和原始的象征。而今就以它独特的魅力,浓郁的地方特色,深遂的历史背景,风趣的演唱风格吸引了越来越多音乐学家以及演奏与演唱家的注意,成为了解各民族音乐文化交流的活化石。
“漫瀚调”的艺术特色
(1)漫瀚调歌词的艺术特色:
a.具有纯朴的地方方言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漫瀚调具有蒙汉两种文化的特色,在汉语文上它的歌词完全呈现出西北高原地方特色的方言,它没有任何修饰语言完全来自于生活,例如“天天想你天天盼,青山瞭透眼望穿,有心给你唱两声,传不死的嗓子(它那)不跟我的心”,这些歌词,情深言简,如果去悼曲调,完全是人们平时的对话,不仅如此,由于方言的习惯,漫瀚调歌词常常可用几个完全不同词来表达同一事物,例如:在“漫瀚调”中“望,瞄,了”等等都是“看”的衍生。
b.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衬词
漫瀚调的歌词有许多为了表达某种情绪的衬词,如:哎哟哟,哎嗨哟,呀么,呀哈,那,来,个呀等。
从这些衬词中我们也能看出它们带有明显的汉语言歌曲的一些特点,如果把这些衬词放在不同情绪里的歌曲中,就可从表达不同情绪,如“心里头(么那)高兴(呀)脸脸上(么)笑哎”,是表达一种高兴激动的心情,又如“三天没见(呀哎个呦,哎哟哟,哎个哟哟)亲亲面,肚里头成了(呀哎个哟……)钢铁片,是一种思念想念情绪。
c.叠字叠词运用:
漫瀚调歌词中常常有单个字的反复,究其原因,一是为了配合曲调,使旋律与歌词结合更密切,便于歌者演唱,二就是取材人们生产生活劳动中口语的习惯,比如,山顶——山顶顶,眼一眼眼 睫毛——睫毛毛。
{2}.漫瀚调曲调的艺术特点
漫瀚调的旋律绝大多数是鄂尔多斯的短调歌曲,另外还有一些爬山调,它在调式、曲式、节奏以及旋律手法上都有自己独有的味道。
a调式:漫瀚调主要以五声音阶体系的各调式为基础,以羽调式居多,它调式次之,另外还有商调式,角调式,大多是传统的五声调式,同主音调式交替的引用也颇具特色,偏音较少,如有也是以两种方式灵活应用。其一转换到另一个宫音系统的自然五声调式,往四度方向转换较多见,其二作为装饰音和经过音来应用,但小二度进行较少见。
b.节奏:漫瀚调常以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以及切分音的组合为主,节奏简单,易掌握,在两句体乐曲中;A,上下两句的节奏常常是完全相同,不加任何变化。B前紧后松的形式,即前一句的节奏时值较密,后一句加拉宽。C前松后紧,即前一句节奏宽松后一句时值密。
c旋律发展手法:由于漫瀚调的地域特点,人们生活在空旷辽阔,地广人稀的自然环境中以及这种环境给予人们以刚毅豁达的性格,所以在音乐中明显体现了对宽音程,跳进与大幅度旋律起伏的喜爱,因此它的曲调以大小六度、七度、八度、九度、十度,甚至十一度的大跳为主,伴以二度、三度、四度、五度音程,多采用重复,变化重复,重头变尾加花,模进等创作方式。
3.漫瀚调音乐的唱腔与演唱形式
漫瀚调有独唱、二重唱等,但它的最大特色是男女声的对歌或赛唱,其形式多为男女二人用同一曲调交替既兴的编词演唱,这实际是一种表述方式上的需要,它也缔造了漫瀚调的传统演唱形式。而这一演唱形式,又成就漫瀚调民俗音乐文化的艺术特色,同时也是这种民俗音乐文化世代传承的心理基础因素,现今漫瀚调中这种男女声对唱,赛歌依然是广大观众听众喜欢的形式,面对不同场合,不同环境甚至不同人物和需求,男女歌者都能各自变换不同的行当与角色。虽然曲调是一种程式性,大家耳熟能详的,但既兴填词后能直接叙述、渲染、入情入理,深入人心,由此也反映出民俗音乐文化活动本身与民俗大文化是一个整体,它是民俗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漫瀚调的唱腔受西北花儿,信天游及蒙古长调的影响,但在长期演唱实践中它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色与唱法,其中以男声假声为主,真假声混声运用演唱最为特色,漫瀚调演唱中男生这样的发音方法,当地民间歌手称之为“后骨音”,其音色音质硬朗明音,高亢激昂,但由于喉头上提,音色略显尖锐和缺少弹性,失去男性粗犷、豪迈的气概,造成这种原因也有其发展过程中角色的地位决定的,我们知道,男女发音的生理构造是不同的,女声声带短而溥,演唱易找到假声感觉,男声声带长而较厚,演唱时真声成分占主要,所以演唱时男女声在同一调高唱同一曲调时,男女发音相差八度,而在历史上,漫瀚调演唱是以女声为主的。因此在实际演唱中,男声解决高音就成为必须的条件。实践中,男声探索出了“后骨音”唱法来达到与女声同音区,同音高。这也形成漫瀚调男声演唱时音色的独特性。这也为这种地域性的民俗音乐文化增添了不少艺术的独特魅力。
漫瀚调是准格尔旗蒙汉及其它民族在长期和睦相处中共同创造出的民间音乐文化,它是蒙汉等各民族人民情感的结果,友谊的象征,它本身就承载着这一地区广大人民的理想追求,性格精神,虽然在当今外来文化强大的侵扰之下,它有逐步衰落的迹象,但我相信,随着国家文化扶植力量的加大,随着民众对自身传统民俗音乐的重新审视,这朵艺术奇葩一定会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二人合唱腔调集》吕宏久、刘根威著,上海辞书出版
2.《各族民间歌曲》吕宏久、木兰、李宝珠整理,内蒙古艺术学院
3.《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田联韬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