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促进学生学习语文均衡发展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3-06 16:10:01 更新时间:2014-03-06 16:56:00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通过教师启发诱导强调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地学习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而是靠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获得知识,从而提高创造能力;在教学手段上,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力,是师生一起共同参与探讨交流,民主相处的。
摘要:本文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导语导入,抓住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握双边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得到均衡发展,达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有效课堂,均衡发展
在教学上,充分体现了教师既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这一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目标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视知识与能力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
一、巧妙导语导入,抓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概括整体感知课文,营造创新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可利用情景式教学法。(多媒体出示)下面句子: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2)“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先让学生反复读上面的句子,让学生明白榕树的高大繁茂。然后再看《百鸟归巢》片段录像,最后再学习课文,这样,使学生明白有了榕树的高大繁茂才会有鸟儿的栖息之处的美景。
(二)抛砖引玉法。
一个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利用“悬念式”的方法,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探究兴趣。例:在学习《火烧云》一文前: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欣赏美丽的晚霞?作者萧红是如何描写火烧云的绚丽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吧!这样顺理成章巧妙的设问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学习新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语是多姿多彩的,但是无论如何设计,都要与课文的内容紧密相联,能起到“投一石能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自然就能提高授课的效果。
二、把握双边活动原则,激发学生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景,充分利用学生的新奇感提高学习兴趣。
新奇感是人们对新鲜事物奇异现象的敏感直接与好奇。例:在学习《颐和园》一文前,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颐和园》的录像,让学生明白:颐和园是北京的一个既美丽又大的公园,单纯是长廊就又700多米长。分成237间。每一间的绿漆柱子、红漆栏杆、横栏上都有五彩画,画面的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还有万寿山脚下一座座呈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设物耸立在半三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的那是佛香阁。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那是排云殿。通向昆明湖的还有十七孔桥。它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的姿态不一,没有哪两个是相同的。作者笔笔精到、一丝不苟。无论是画面上的工艺还是建筑物都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物雄伟壮观景象,也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此时,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自主地去学习课文。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后,他们为我国的古建筑而感到骄傲。又一次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此时,学生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在欣赏一件件国宝。
(二)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习兴趣。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有意设置疑问,设置障碍、布迷局、揭矛盾,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语言而不能”的状态,急切在课文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在学习《凡卡》一文前,多媒体出示如下疑问:
(1)9岁的凡卡是怎样过着充满了伤痛、无奈与绝望的学徒童年生活的?
(2)他在圣诞之夜写信向爷爷诉说自己的种种遭遇,信为什么寄不出?
(3)读后你想对小凡卡说些什么?
学生带着上述这些问题认阅读课文后,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俄国作者契柯夫笔下的9岁凡卡自小过着学徒生活,整日劳动十分繁重,常常忍饥挨饿,被伙计的捉弄,时常挨老板的大骂、虐待,过着儿童难以承受的生活。作者同情小凡卡的不幸命运,使我们看到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目的。
(三)创造成功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的信任,同伴的鼓励,从心里上得到满足和愉快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例:在学习《七步诗》中,学生通过翻查字典,对“羹、漉、菽、釜”等词语的意思都理解,我提问一学困生“菽”是什么意思?他说:“是辣椒的意思。”为什么?“这个‘菽’与‘椒’很相近,辣椒是植物应该与‘艹’字部有关。”我让他再次查字典到底是不是辣椒,他很快纠正说:“是豆的意思。”我有意表扬他学习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他微微一笑,我又问:“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他说:“煎是煎熬,说豆和茎都是同一根生长的,不要再煎熬了。”还有别的意思吗?
别的学生都纷纷举手想回答。你们说是什么?“曹植悲愤地质问哥哥曹丕,我和你都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呢?”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你们真棒!这一学困生又说:“嗯,这句话一语双关,真有趣!”我看着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轻松愉悦的表情,此时,师生一起从心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
三、注重总结,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篇优秀的艺术作品,有引人入胜之处,有情趣盎然的开头,有跌宕起伏的,扣人心弦的经过,有耐人寻味的结尾。语文课文也和艺术作品一样,好的结尾可以鼓起学生思绪之翼,使他们对课堂内容遐想联翩,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留下余音袅袅。例:在学习《长城》一文中,课文讲到:“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高大坚固的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很宽像马路……还有垛子、瞭望台、射击口,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城台堡垒,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学习课文后,我是这样总结的: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与见证!这样一个气魄雄伟的工程,的确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临其境,看一看长城?“想!”那我们努力学习吧!当你有一天到北京去学习或工作时,你会亲眼感受到这一伟大的奇迹的。无形中使学生的学习情趣得到延续,既寓学于乐,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总之,创建有效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入门,如何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语文教学正所谓“教无定法,唯有得法。”只要肯钻研教材,必能创建有效的、快乐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在愉快中学习,调动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就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