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论文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3-07 15:18:08 更新时间:2014-03-07 15:42:07
中国大农业的发展是三色农业,即绿色农业(果蔬),蓝色农业(海产)和白色农业,而白色农业,就是我们的食用菌农业,它不仅能解决人们生活所需要的蛋白质,而且还能用于医药上,解决与人们生命相关的重大疾病问题。近年来,我国市场上对食用菌的需求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广大消费者对这种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食材赞不绝口,面对一片大好的市场前景,食用菌产业需要在保证食用菌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增加食用菌的产量,满足市场需求,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食用菌的营养价值高,食用方便,美味可口,是降低血压、保健身体的上等食材,市场对其需求量日益增大,其市场前景广阔是其它食材难以相比的。面对如此的发展前景,提高食用菌产业链的科技化显得尤为重要,加大在食用菌的农用科技方面的投入,探索出一条以高科技为基础,以食用菌产业化为中心的新型食用菌产业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食用菌,高科技,产业链,健康发展
一、食用菌及其产业的深入认识
1、食用菌的认识
1.1食用菌,在学术上,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目前,我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其中,大部分菌类适宜生长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我国南方地区就是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理想地域。
1.2食用菌的价值体现在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两方面。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含量很低,约占干品重量的0.2%-3.6%,富含多种矿质元素:磷、钾、钠、钙、铁、锌、镁、锰、等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食用菌的药用保健价值有以下几点:第一,抗癌作用:食用菌的多糖体,能刺激抗体的形成,提高并调整机体内部的防御能力。能降低某些物质诱发肿瘤的发生率,并对多种化疗药物有增效作用。此外栗蘑中富含的有机硒,可作补硒食品,若长期食用,几乎可以防止一切癌变;第二,抗菌、抗病毒作用;第三,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抗心律失常、强心等;第四,健胃、助消化作用;第五,止咳平喘、祛痰作用;第六,利胆、保肝、解毒;第七,降血糖;第八,通便利尿;第九,免疫调节。
2、食用菌产业的现状
发展食用菌产业是非常有前途的致富途径,具有“短、平、快”的特点,经济效益好,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新路子,我国南方的菌农率先转变思想,树立起食用菌是“小作物大产业”的认识,利用南方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有针对性的开展生产。
温暖湿润的南方环境适合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野生资源的保护和人工促进野生食用菌繁殖生长,即在野生竹苏多发地区,加强对野生食用菌生长竹林环境的保护,防止人畜践踏林地,有条件时给林地添加必需的养料,促进野生食用菌繁殖生长,这是一种简便,有效地获得优质食用菌的一种生产方法;二是人工栽培,包括室内床式、盒式栽培、室外畦式、坑式栽培及温室大棚栽培。食用菌栽培选择优良菌种非常重要,这对食用菌的品质风味和营养含量有着重要影响,较高的市场价格会带来较高的利润;人工栽培虽然在一开始较难掌握,但经过了长期的养殖,使得食用菌的栽培简单化、管理较系统化,产量也比较高,风味稍有不及野生食用菌,然而价低廉的价格也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南方地区所产的食用菌占据了大半江山,其生产技术、工艺,产业链的管理也较为合理,但仍然欠缺一定的农业科技的注入,管理的科学性,相信在加强食用菌产业的农技后,该产业定会不断发展壮大。
二、食用菌的农业科技
在当今科技化生产的时代,农业科技的投入比重往往会影响到农业收入的高低,同时也是衡量该产业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传统食用菌产业当中,我国南方的菌农,在生产技术方面已经日趋熟练,但是很难达到新的突破,所欠缺的就是农业科技的投入。众所周知,福建古田所生产的银耳和香菇驰名全国,其所依托的技术支持就是来自福建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及福建省的高等农业院校,如福建农业大学。农业科技的投入,有利于食用菌产业链的紧密化,加强各个环节的联系;有利于突出各个不同地域的特点,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利于对食用菌的质的提升,在提高产量和质量方面有着明显作用;有利于该产业的规范管理,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有着重要意义。
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增加科技投入的比重,利用科技可以科学合理的选用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菌种及其优良菌种;增加农机设备的投入,机械化、专业化的生产;使食用菌的生产从季节性转向全年性,栽培从平地转向立体化生产;在温度、水分、通风、肥料、病虫害、设备等等,各方面的技术投入,对食用菌的质量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注重调研当地生产原料,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必将推动该产业的进步。
三、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农技发展的建议
加强农业技术在食用菌产业的推广,提高广大菌农的专业技能和科学知识。着力研究无公害、绿色、有机的食用菌,并加以推广。定期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与菌农的经验技术交流会,推广技术,普及经验。将网上资源和销售平台与广大菌农紧密联系,在产、储、供、销这四大环节努力做到灵活机动。建设食用菌生产标准园,并宣传环保意识,自行建设“清洁田园”。在生产因素和市场调查方面也要加强技术的投入。根据南方各地的气象条件,能否生产,生产原料和来源是否合格,价格高低,距市场的远近,土地情况,劳力资源是否充足,及各个方面的生产要素,综合以上情况来确定生产与否;在食用菌生产之前,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和生产因素的调查,而后科学分析调查情况,核算成本,对市场有所预期,计算出大致成本和收益,再开始生产。
四、结语
食用菌的市场前景广阔,我们应该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寻找对适合本地的品种和技术,摸清产品的销售行情,紧盯国内外市场,扬长避短,实现增质增产增收,走出一条以高科技为基础,以食用菌产业化为中心的新型食用菌产业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魏艳骄.河北省平泉县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32)
[2].林惠娟.福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福建农业科技.2012(08)
[3].广忠勇;陈朋;严晓娟;郭天力;胡先望;梁宁.甘肃康县野生珍稀食用菌资源应用开发前景与展望[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03)
[4].侯志强;张宁.基于主题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以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资源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5].赵江贺;史源;王韫哲;王桂春.山东昆嵛山大型食(药)用真菌资源调查[J].中国食用菌.2011(02)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