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饰主义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美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0:36:52 更新时间:2021-03-20 16:55:13
摘要:装饰主义是指装饰在建筑中以独立客体地位发挥审美和象征作用的并具有强烈装饰性的建筑倾向。本文主要结合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首先阐述了装饰主义的基本理论,然后对建筑设计中的装饰主义的是用作了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装饰主义;建筑设计;应用
1装饰主义理论综述
建筑装饰经历了两次转向:第一次发生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兴起时期,古典装饰向现代装饰转变,由“风格”转向“唯美”;第二次发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后现代建筑兴盛时期,现代装饰向后现代装饰转变,由“唯美”转向“语意”。每次转向装饰都直指建筑变革的核心问题,步步趋向建筑本质,“唯美”装饰关怀建筑的普适形式,成为独立的审美客体,“语意”装饰则深入建筑的功能和造型的层面,兼以表达象征意义。
装饰作为建筑重要的内容和表现方式长久以来一直是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近一百多年来,随着现代建筑的兴起,人们视装饰为建筑变革的一个主要对象,因而建筑装饰就成了一个引起颇多争议的话题,甚至其存在的合法性也受到质疑。
纹饰装饰是对建筑的各个部件直接进行修饰的装饰。经过这种修饰的部件并不因此成为装饰,这时的装饰是修饰部件的纹样、线条,或是符号本身。这种构件本身不具有结构功能、或是作为结构的一个附属部分而存在。
建筑装饰具有美学意义和象征意义。首先,装饰是一种艺术美的形式,从秩序、线条、形式、色彩等方面带给人们以审美愉悦。这是装饰的审美意义。其次,装饰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它包含着特定的社会感情和文化意识。它不仅是形式美的,而且是“文化性”意味的,从文化、理想、象征、历史等方面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需要。这是装饰的象征意义。
“装饰主义”是指装饰在建筑中以独立客体地位发挥审美和象征作用的并具有强烈装饰性的建筑倾向。“独立客体性”和“强烈装饰性”是装饰主义建筑的两个基本条件。依装饰独立客体性标准,尽管历史上诸风格的古典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大多以装饰为标识,但装饰依附于建筑整体为其“风格”服务,古典装饰不具有独立客体的意义,所以古典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装饰主义建筑。
现代装饰对古典装饰来说则是一种质变。装饰不再是风格附属物而是以独立审美客体来表现建筑的形式美,这是与现代主义从结构和造型出发变革建筑形式美是同一层次的问题,具有同样重要的创新意义。后现代装饰则是以独立客体地位兼以表达建筑的形式美和象征意义。排除了古典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我们认为具有强烈装饰意味的建筑集中出现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历史主义、浪漫地方主义之中。
2装饰主义在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2.1动感线条的应用
长长的、蜿蜒的、不对称的线条是“新艺术”的母题,因为这种线条很好地传达了“在伟大的自然力量下人是渺小的”这一基本理念。
沙利文的作品体现了一种自由纹饰的手法,他的著名口号“形式追随功能”最终在保证大厦的凹进的檐口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在这里,装饰的“生命力”在窗间柱的表面上环绕着圆形气流窗旋涡式地散开,隐喻性地阐释建筑物的机械系统。为了实现“造型完美,适度裸露”的设计想法,他用一些有紧张感的装饰来点缀立面。在后续的设计中,这种方法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推广。在温赖特大厦的设计中,沙利文很好的利用了精巧的并带有强烈的伊斯兰色彩装饰来对比方形结构的严谨性,这时他的装饰风格还介于有机的自由和精确的几何轮廓之间,即便是自由的线条也严格装在几何方格之中,这种装饰手法在其代表作中得到了证实和肯定,沙利文在这里创造了一种极具工艺美术意味的装饰风格。
2.2空间色彩设计应用
地球上一切有形的物体都是通过色彩力量的感知而引起关注的,可以说,色彩是人类视觉感知的第一要素,“色彩”的单纯、明快、完整,但不排斥点和线设计语言的表达。色点作为设计语言中的基本因素,就其本身来说,虽不具备强大的表现力度,但作为整体设计中的亮点,它又是抢眼的、突出的,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色彩中的线设计语言在“面”中经常是以割线和结构线的形式出现的,对于空间而言,“线”与“面”产生碰撞时,先在“面”上的表现,具有与墙面或其他界面而独立的对应关系。因此,在色彩上,不论线是独立或是独立表现,为保持面的单独性与完整性,线的应用必须得当,这样产生的视觉效果,线型的组织疏密、宽度距离则会相应得当。所以说,在“面”营造气氛中,深化和细化色彩设计都能起到强烈的伸展作用。
2.3唯美装饰的应用
高迪早期的作品可以说是哥特结构加以铁制的构件装饰,以及材料质感和色彩上的独特运用。在一些作品中把对铸铁构件潜在装饰性发挥运用到了极致。但若以装饰角度考虑这类作品,虽然它们采用铁制动态装饰构件来表现结构的强烈动机,但这种所谓的结构美是不均衡的,是集中在结构的某些节点上的。虽然霍塔和高迪试图利用曲线来统一装饰和结构的动感,但这类建筑用装饰表达局部形式美的程度要远远超过结构整体所具有的美感。
“新艺术”运动大师中,比利时的霍塔是一位对铁的特性有着非常深入了解的建筑师。在他的建筑作品中,霍塔凸现出了铁的本质特性,金属结构被赋予了一种非常修长的骨骼或是植物根茎的状态,从而很好的形成了其具有一种自然感。霍塔在布鲁塞尔的塔赛尔公寓中显示了装饰作为结构构件的表现价值。
线的概念完全胜过了雕塑体量的概念。在人民宫的方案设计中,霍塔以其惯用的构件装饰创造出了具有创意的建筑空间,人民宫的立面是支承在极小的金属结构框架上的一片玻璃幕墙,包着一个不规则曲线形状的开阔场所。会堂内部是一个效果很好的玻璃围护结构,倾斜露明的框架把清晰的立柱和双重弯曲的屋面连接起来。尽管它走在二更为奇特的探索,在这里把“贝壳式”装修转换成金属线条构件,支承并架起一个玻璃圆顶。
2.4语意装饰的应用
语意装饰主义视装饰为承载象征意义的造型符号,后现代装饰在此所发挥的审美意象因为象征意义的暗示而变得丰富和耐人寻味。
查尔斯摩尔在其早期作品住宅设计中采用了一种雕刻式纹饰手法。他在建筑某些部位加上一些简洁几何形状的镂空图案,既弱化了建筑立面的刚性,也丰富了建筑的整体造型。
迈克格雷夫斯在迪斯尼世界天鹅宾馆和海豚宾馆设计中,运用装饰图案平涂在建筑立面,就是典型的后现代纹饰装饰的手法。格雷夫斯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一些作品,开始尽情发挥他对于色彩的天赋,主要用有暗示性的强烈色彩来达到装饰效果。在克劳斯佩格斯酿酒厂设计中,格雷夫斯以黄色和橙色为基调,在建筑不同部位穿插使用不同浓度的色彩。
这种手法广泛存在于严谨历史装饰倾向的建筑中。这类建筑为了保持住古典元素的原有韵味,古典建筑的比例、细部常用纹饰手法表达。比如里卡多波菲尔的作品安伯拉戈塞斯住宅整座建筑以住宅单位围绕中心广场的形式组成,以规整几何形状如方形、半圆形连续交错组成了复杂的建筑空间。外立面采用古典柱式为构图元素,巨大粗壮的柱式分割立面,细小的双柱在窗间丰富细节,内立面则呼应玻璃巨柱,在檐口和上面两层阳台加上极具动感的波浪状装饰。
日本建筑师如高松伸、若林广幸等擅长用机械构件装饰来达到强烈的表现性。高松伸在方案中尽情发挥了他惯用的机械附件对结构进行装饰的手法。御影石的外墙贴面上修饰着铝合金、不锈钢、黄铜的巨大装饰,以强烈的象征性屹立在喧闹的大阪街市中。4根白色的灯塔即作为装饰,同时也充当夜晚的照明设备。高松伸以建筑富有强度的象征性来“生产”城市的主张在此通过构件装饰得到了很好的阐释。
3装饰主义建筑的发展探讨
一些现代主义建筑由于造型的需要,由结构衍生出一些附属的构件来丰富建筑。现代主义消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装饰,但没有能够消除装饰性的美学表现。被正统现代主义所压抑的装饰性的美学能量不仅通过后现代主义建筑,也通过某些现代主义建筑非正式的表现出来。当前有不少建筑师推崇这种做法,用构件来丰富现代主义建筑的空间构成。
近年来,这种主要用构件对建筑进行装饰性表现的手法在国内建筑中非常流行,其最大的特色,是由建筑结构产生的独特的建筑形象和建筑空间。结构组件彼此相互支撑,组成了繁复交错网格状的构架,所代表的结构过度使用而达到整体装饰效果的手法,是当代构件装饰性表现的新的发展趋势。
当代不少现代主义建筑在追求极为简洁的几何外形的同时,对于建筑表皮采取一种极为精美的表现方式,在细部产生一种强烈的装饰效果。
水立方超越传统纹饰手法,以多层结构的共同作用在表皮达到一种异乎寻常的装饰效果。建筑用一个纯净得无以复加的正方形意味平静地表达了对主场的谦逊,为了表达水的创意,它选择了一种自由的结构和带有气泡的外墙。这个建筑体现了当代运用纹饰手法结合“饰”与“素”两种美感的新的探索。
结语
现代建筑所表达的装饰美则是一种压抑之美:“唯美”式的自然美和几何美是一种自由之美,“语意”式的抽象美和具象美是一种内省之美。“唯美”装饰主义倾向于用动感线条表现建筑的形式美,“语意”装饰主义倾向于用符号表现建筑的象征性,现代建筑在结构装饰化和表皮装饰化上有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疆著.当代艺术视野中的建筑.南京:东南大学大学出版社.2003
2.闫力.当代建筑中的历史主义倾向.天津:天津大学研究生院.2001
3.亚历山德罗.门迪尼著.设计大师中国行系列.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