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论文民族高中数学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3-15 10:28:14 更新时间:2014-03-15 10:43:13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新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广大民族地区学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由于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基础薄弱,资源匮乏,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因此民族地区的高中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是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点与难点。然而民族地区在课改中面临的问题很多,使新课程的实施举步艰难,将会严重影响课程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给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民族地区学校带来机遇和挑战。然而,民族地区中学在课改中面临的问题很多,使新课程的实施举步艰难。本文将通过透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困惑,思考和探索民族地区高中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对策。
关键词:民族高中,教学,新课程,问题困惑,方法对策
一、民族地区高中学校学生情况
我们民族高中的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农村,可以说就是一所农村高中,学生成长环境较差,消息闭塞,基本素质较差。学生出生从小就在农村环境下跟父母接受较原始的教育,几乎没有接受外界较多的信息,所具有的知识都是比较有限的。农村的生存环境较恶劣,劳动强度比较大,学生很小就开始与父母一起干农活,很是辛苦劳累,在整天的强劳动下,很少进行大脑思考和新知识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大脑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开发,成了真正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型人才了。这样在青少年接受较高中教育时,学习起比较复杂一点的科学教育知识就十分困难,学习成绩就自然而然地比较差了。我想这也是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的环境闭塞,教育落后,信息不畅等使教育很落后的现状了吧。
二、目前民族地区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近几年来,我国民族地区数学教育的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以前民族地区高中的数学教育比较落后,因此现在民族高中的数学教育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和许多问题,例如:教师在数学中的教学情感投入不足、数学课堂教学的心理存在障碍、教学中德育渗透不够等。相对来说,民族地区高中的数学教育比较落后,教学质量比较低,不能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人才。
三、我国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学校办学条件仍然较差,数学教育质量不高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现有民族地区数学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勉强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还远。再加上民族地区数学教学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数学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因素,我国民族地区数学教育的质量远远低于城市的质量。
1.民族地区学校有些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
职称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少数教师虽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进行研究活动,但大多数教师无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中,很多合作讨论学习成了部分学生玩耍打闹的机会,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2.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教师流动频繁,整体素质往往较低。
由于存在学校间、城乡间差别,民族学校教师与城镇学校教师相比,收入低、待遇差、工作环境差,城市学校的扩招,为民族高中教师进城提供了机会,而且进入城市中学的一般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由此导致了大量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使学校师资力量不足。而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这样课程改革后就难以适应,民族地区新课改举步维艰。
3.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领落后。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和单一,习惯于传统教学,传统的经验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倍感困惑,课改更容易停留在形式上或教学的部分环节上,更容易“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所以,民族地区学校更需要骨干教师,更需要骨干教师发挥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但由于民族地区学校经济、环境、成长平台等一系列原因,年轻骨干教师的流失严重,学校普遍缺乏实施新课程的引路人,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领落后。目前许多教师都是“经验型”“辛苦型”的,而“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比较少,对新教材他们往往难以驾御,对课改中出现的新情况往往束手无策,影响了新课程的深入实施。
4.创新意识薄弱,科研能力欠缺。
目前绝大多数教师还只停留在只会照本宣科,充当了“知识传声筒”的角色,很少有教师认为他们应该要从事教育研究,并且用研究的成果来改善自己的教学,在整体上缺乏创新意识,这样势必造成民族地区中学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总是用统一的模式来教育学生,排斥创新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习惯于课堂的“满堂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可以看出,民族地区教师的创新意识薄弱,科研能力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5.生源不足,学生底子薄,加大课改难度。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对传统上承担“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教师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交通闭塞、信息落后、传统观念制约中成长起来民族地区孩子如何跟得上为城市孩子量身定做的新教材的步伐,在教学中,最能拓展学生知识面,最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综合实践课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形同虚设,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即使开展了合作学习,原来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中更也无所适从。目前,民族地区中学生源普遍较差,是制约中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加大了新课改的难度。
6.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滞后,制约课程改革理念的真正落实。
在实践中发现,评价几乎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理念真正落实的一个瓶颈,尤其在中学。在目前中考、高考存在的条件下,考试作为一种导向,一个指挥棒,一种最主要的评价方法,对于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巨大的羁绊与束缚。只要中考、高考仍然保持原来的价值取向,学校、教师就不可能真正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精神。四、措施与对策
民族地区学校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等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寻求更好的、科学的解决方法,培养合格的中学生。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而教师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特别是民族地区教师,这导致有的教师从教数十载,其专业发展水平还只停留在入职后的初期水平。因此,只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科研改革,才能使课程改革扎实有效的开展。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在于对新课程的认可态度。如果从观念上认可了,就会主动积极想尽办法执行新课程。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农村数学教师观念转变慢,认为新课程偏向理想化,不大符合民族地区教学实际,对课程计划的实际可操作性持怀疑态度而处于观望状态,因而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没有去积极主动地探索新课程,而是消极被动的接受,造成教师用旧的教学观念教新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适应新课程形势的发展,在课程改革中勇于实践,而不去做拦路者。
(二)多渠道筹措农村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经费。
有了充足稳定的经费来源,学校才能改善数学教学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民族高中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数学教育的投资力度,确保数学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同时,高中阶段数学教育属非义务教育,地方政府可制定必要的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支持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的发展。地方政府还应根据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适当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收费标准,形成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扩大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的经费来源。
(三)加强“校本教研”的培训和研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针对大多数民族地区高中普遍存在“教非所学,学非为教”的严重现象,再加上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许多教师已有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要对民族学校现有的、落后于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的师资力量进行相应的再教育、再培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民族学校要吸引外来人才比较困难,所以提高本校教师的素质的有效办法是鼓励在职人员积极参加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特别是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新课标培训,并在此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提高教师素质的主渠道在哪里?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就是一个重要手段。所谓“校本教研”,指的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所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其最基本的特性就是“校本性”。所以,“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为本,要以“解决学校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为目标。结合学校教师业务素质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农村学校要特别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多开示范课,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校本培训”。
由于初中教师拔到高中使用,对教师的专业科学文化知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校本性”要体现在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引导教师自主学习与发展。要让教师意识到: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不是行政命令,从而唤醒自己沉睡的研究意识,积极地参与“校本教研”。让教师在研究中感受重视个人的意义体验,引导教师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改变自我,让自己的职业生命在研究中学习中得到升华。
“校本教研”还应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育信息化自然面临着重重困难,政府要采取多种措施切实解决民族学校教育经费问题,加快实现校校通工程,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整合,实现网络教学及网上办公,满足民族学校师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由于民族高中的学生基础差异大,因而“校本教研”应引导教师树立“分层教学”的思想,要把分层教学思想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寻找“分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分层备课,分层作业,分类指导练习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觉到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为此,在“校本教研”中,要研究如何组建互助学习小组,怎样去利用“从众效应”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感觉到自己在一天天地在超越自己。
民族地区中学要通过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创设教师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民族中学教师要积极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探索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途径,与课改同成长。
(四)真情关爱赏识学生的策略。
1.教师要付真情。
“教育缺乏对话,教育呼唤对话”是当代教育中师生情感交流冷漠的写照。教师应如何践行“真情付出”的要求呢?“为了每一个青少年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有爱不孤独”。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就必须把他们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格体,必须与他们进行平等对话,用真诚的对话与交流,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真诚、平等意味着对学生生命的唤醒和赏识;意味着人格对等基础上的灵魂交融;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用信心点燃信心,用希望托起希望。惟有如此,我们才不会在评价学生时“众生一词”;惟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对我们的“面具”感到畏惧。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批评中,他就会学会谴责和敌视;如果生活在鼓励中,他就会学会自信和奋发;如果生活在认可中,他就会学会自爱、自重。
2.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每个人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和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个人若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3.建立学习交流制度,加强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和合作。
新课程要求老师深入研究教材与学生,丰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长年累月地学习、实践、反思、交流、研究、提高,取得专业领域的话语权,攀登上专业领域的制高点,从而在课程实施中驾轻就熟。因此,在实施校本师资培训过程中,学校要努力组织老师学习,采取专业人员引领学、专家指导学、集中辅导学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积极邀请专家学者,开设讲座,扩大老师的视野;参观访问,让老师走出去学习,增强老师的感性认识;增订书报杂志,为老师学习提供方便等。
(五)挖掘教材本身的魅力和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
1.激发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有无穷的奥妙,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激情,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巧算方法。教师应经常赞扬学生,学生听到教师的热情赞语后,会觉得自己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从而会消除“数学可怕”的心理,进而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使数学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唤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2.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的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机会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心灵世界,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3.做好心理辅导,促进学生顺利渡过“磨合期”。
高一新生,从原来各自熟悉的学校,来到了一个新环境,受角色的转换、人际关系的变化、课程难度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会对所处的环境感到不适应,教师应该给学生以鼓励,帮助他们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针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进行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指导,改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包括;指导学生制定短期与长期的学习计划,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做好(单元)系统小结复习,培养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的习惯,养成阅读数学报刊和数学资料的习惯,从而更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六)健全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评价有鉴定、改进、激励、管理与研究的功能,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综合量化管理办法,不“以分论赏”,抓管理、促教研、全面评估教师工作。
在学生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杜绝公布成绩和用成绩排名次的错误做法;鼓励学校、家长、社区共建有效、合理、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呈现新课改文化氛围。
(七)实施对民族地区学校贫困高中生的资助政策。
我国对贫困大学生实施了勤工俭学、助学贷款等一系列资助政策。民族高中也应对贫困高中生实施类似的政策,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勤工俭学不太适用于学习紧张的普通高中生,但学生可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勤工俭学,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奖、贷、助、减、免”的资助政策也可以逐步在高中教学中实施,其中助学贷款更为可行。地方政府可通过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为学生提供接受高中教育的机会。
总之,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实施新课标举步艰难,但经过两年的课改实践,在教与学方面已经有初步的变化:教师角色转换起步并且专业化逐渐成长;学生学习方转变、个性一定程度舒展并从中体验成长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周宏.《教学改革与发展全书》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06.
[2]石国峰.《课程改革:教师的重新发现与自我新生》江苏教育研究,2010.08.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