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论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课内外来源研究
所属栏目:思想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14-03-20 08:45:52 更新时间:2014-03-20 08:54:5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当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来说,这也正是其积极追求的目标,而目标的实现则需要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将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与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增强内化为自身的人格魅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由于并不限于此,还包括坚定的政治品格、健全的人格、渊博的知识以及一定的社会成就等,因而笔者在本文需要进一步相对完整的分析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课内外来源,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大学生人文修养的提升提供理论前提。
摘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其人格魅力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来自于课堂内高超的教学水平与精湛的业务研究能力,而且来自于课堂外自身坚定的政治品格、高尚的师德、健全的人格、渊博的知识以及一定的社会成就。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体性地位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体性地位具有优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性有机构成的复杂整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同属于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但是如果细分为单向度的施教过程或受教过程,那么本文的主体性地位主要限制在施教过程中进行阐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虽然从中可以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体的一部分,但是作为这一部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并且这种价值具有优先性。此种优先性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有所体现:首先,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课堂,只有在课堂内才能真正做到集中化、系统化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对物质世界的发展进程有能动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意识都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事实证明,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的意识,才能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才能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而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的意识是需要通过灌输才能形成,就如列宁所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意识。”可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中向大学生灌输符合客观世界的正确的意识是大学生今后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重要基础。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性地位的缺失
目前,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地位的缺失大多数都主要涉及受教育者主体性地位的缺失,而往往忽视了教育者主体性地位的缺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性地位的缺失有如下特征:首先,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国际环境复杂和国内市场经济环境不健全的情况下,政治立场不坚定,师德水平不高,价值观念模糊;其次,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固执坚守着既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不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理论,导致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较低;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相比,尤其是与能够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学科专业老师相比,难以显著地在学校之外的社会取得一定的成就。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内涵浅解
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格一词涉及到三成涵义:第一,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第二,人的道德品质;第三,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同样,现代汉语词典中魅力一词的涵义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那么,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根据以上词组的涵义,我们大致可以推出,教师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在性格、气质、能力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性格、气质、能力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课内外来源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拔机制在理论上已经比较完备了,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大部分高校仍然更加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内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而没有或者无法太多考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外的各项基本素质,因此,在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课内外来源的过程中,笔者将着重分析其人格魅力课堂外来源。
(一)高超的教学水平与精湛的业务研究能力
教学水平的高超与业务研究能力的精湛是大部分高校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在课堂内的重要来源。高超的教学水平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内容能够真正唤起大学生的理论需求,也需要其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精湛的业务研究能力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科研将科研成果用于促进教学实践的发展,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以只有积极投身科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大学生才能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
(二)坚定的政治品格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都明确指出:“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是一名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因为只有自己相信,才有底气向大学生传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而才能使得大学生相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理论成果,否则,在目前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社会思潮激荡汹涌的关键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都有可能会失去坚定的政治品格。
(三)高尚的师德
道德对人的影响往往是通过潜移默化逐步渗透至人的内心,其效果一定是“润物细无声”,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就正如论语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师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教师整体水平的前提,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水平在教师的整体水平中则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因为其涉及到需要用一言一行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则正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自身高尚师德的座右铭。
(四)健全的人格
前面已经提到人格一词共涉及到三层涵义,此处主要从第一层涵义的角度出发来探讨人格的健全。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性格与个性的研究表明,性格主要是先天因素为主,而个性则主要是后天形成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性是否健全将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践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性如果具有积极开朗、智慧勇敢、坚韧不拔等特征的时候,受教的大学生则更多地表现出与前述相一致的个性。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特根据人体内占优势的体液把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虽然气质不可能完全一一对应不同人之间的成功和平庸,但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应该在每学期初始仔细观察自己所教授班级的学生气质大概分布情况,从而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加入更多它种气质的元素。
(五)渊博的知识
从目前的教学实践表明,渊博的知识不仅包括较高的知识含量,而且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知识含量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前提,要给大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况且论语中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目前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媒体的运用使得大学生的知识量从表象上来说与之前相比丰富了许多,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含量不仅要比大学生大,而且其拥有的知识含量的深度要比大学生深,这样才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合理的知识结构需要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来加以思考,从横向角度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应该具有文学、哲学、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相关自然科学的知识,因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将所有知识融会贯通,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的教材体系转化为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体系,也使得讲授过程中能回顾历史、畅想未来、对比世界,从纵向角度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必然要求知识的不断更新,实践中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停留在自己既有的知识层面上,惰于不断学习,完全固步自封,可以预想,大学生在遇见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时,会是何等之厌恶,从而使得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
(六)一定的社会成就
一定的社会成就主要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要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人数以及实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合理核定专任教师编制,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专兼结合”,也就是说可以从外部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不管这样的优秀人才是来自于高校内部还是来自于高校外部,那么通过逆向思考可以发现作为专任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高校内部取得一定的社会成就,也可以通过高校外部取得一定的社会成就。通过高校外部取得一定的社会成就往往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用专业技能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与此同时高校外部专业技能的实践也可以促进高校内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到相辅相成。有一些论文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校外的兼职工作会影响到校内的专职工作,通过上述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身就需要具有极为渊博的知识,而渊博的知识仅仅来自于校内很不现实,经过校外的实践检验的知识往往才更能够在校内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形成共鸣,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实上,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具备该项素质,那么其人格魅力必然在大学生心目中有很大的提升,因为至少大学生会认为这样的教师非常务实,也就愿意与这样的教师沟通交流并共同成长。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课内外来源分析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课内外来源之所以值得分析,原因在于其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这里主要侧重阐述对受教育者的作用。
(一)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人格魅力的努力方向
本文上述谈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课内外来源的五个主要方面,而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认识了其人格魅力课内外来源的主要内容之后明确自身需要提升人格魅力的努力方向。当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上述五个方面提升人格魅力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断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但是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性差异,统一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面提高其自身人格魅力并不现实,因此需要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在选择性提高其人格魅力某一方面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全面提高。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校长足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校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提高自不待言,但公共课教学质量常常因为无法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不受重视,实际并非如此,公共课教学往往属于通识教育的基本内容,其对学生的影响长期而深远,大学生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公共课教学的影响,因此,提高公共课教学的教学质量不容置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高校公共课的一部分,除了上述公共课所具有的一般特性之外,还承担着引领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任务,也是长期以来意识形态领域争夺话语权的主要阵地,事实不断告诉我们,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其他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必然去占领,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其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只是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仅仅单一提高人格魅力中所涉及的高超的教学水平,而要求其力所能及地综合性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三)提高高等学校大学生的人文修养
大学专业素养的高低往往也是社会认可高校的主要衡量指标,但其人文素养的高低却由于无法在短期内被社会加以衡量,因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长期处于较为尴尬的局面,如此尴尬的局面当然不应该是受教育者应该考虑的问题,而应该是教育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提升自身人格魅力的过程中,必然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实际上其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必然会感染到身边的大学生,榜样的力量常常是无穷的,在自然与不自然之间,大学生的人格修养就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下得到了提高。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