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论文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分析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4-03-20 14:41:46 更新时间:2014-03-20 14:54:45
公共服务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有形公共产品和无形服务的总称。农村公共服务是个系统的综合工程,是为了满足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共同需要的,为农村居民提供的有形公共产品和无形服务。近年来,海南省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环境。
摘要:三农问题是自2002年各级人民政府一直关注并着力积极采取措施改进的社会方面,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整体的平稳运行和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频繁出台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关注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基于海南陵水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的调查分析试找出相关对策来推进海南省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新农村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在海口召开的中改院国际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和政府官员认为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是政府主要职责,也是政府的工作主要着力点,旨在缩小城乡差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缩小城乡差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有着较为深远的积极意义。笔者对海南省陵水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状况进行调查,并尝试着提出完善海南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相关建议。
二、海南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现状
笔者于2012年11月19日-25日赴海南陵水县椰林镇、英州镇和提蒙乡等地通过问卷发放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地调研,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02份,回收率85%。其中有效问卷102份,问卷有效率100%。调查重点是当地农民对海南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满意状况,主要涉及农村公共服务的农村生产服务、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基础医疗、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治安等方面。在本次调查所取得原始数据基础上,通过讨论分析,以海南省陵水县为点进而推算到全省农村公共服务的建设现状,大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基层农民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整体满意度不高,多持一般态度
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国家对城市、农村的“非均衡式政策配置”,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而且面临供给结构的失衡,这不仅阻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而且降低了农民群众的满意度。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基层农民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整体满意度选择“非常满意”仅占总体的2.9%、“比较满意”为25.4%,两者相加总和约为总体的1/4,46.6%的农民持有一般态度;80.39%认为各级政府出台的支农、惠农政策对提高家庭收入帮助不大。对于由此可以初步得出:农村公共服务在推行过程中时效性不强,没有给农民的生产生活等方面带来较多实质性的帮助和提升,农民增收缓慢。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影响到农民生产生活
以道路交通为代表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生产和生活能否顺利进行。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升。农村道路的“村村通”工程就是典例,对改善农村交通,助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较大的积极作用。但是调查对象中,45.10%的农民对农村道路满意度持一般态度、51.9%的农民对供电供水等满意度持一般态度,可知海南省农村公共服务在道路建设,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相关部门要在进一步提供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加强完善和保持,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的生产生活。
(三)农村教育为较为关心方面,农村教育状况令人堪忧
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未来的能否健康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好坏息息相关。根据调查可知,农民较为关心的农村公共服务排在前一位的为义务教育,农村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和重视。农村适龄儿童接受教育和接受的教育质量问题由于城乡二元化体制的原因也受到诸多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关注。在我国城乡二元化体制的影响下,农村教育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师资力量不强,基础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教学质量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由于经济、家长素质等诸多元素的制约,我国农村地区仍有部分适龄儿童未能接受义务教育,而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海南整体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特别是农村儿童、青年的共同参与,他们的素质高低,接受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社会的健康发展。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农民对当地的学校教育质量不是很满意,如果可以,他们会选择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四)农村基础医疗发展较好,新兴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较为成功
农村基础医疗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和推行下有较大改善,2010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接近百分之百。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作用下,农民看病等问题在某种程度得到一定缓解。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广大农民对农村合作医疗持欢迎态度,并和家人积极参与到农村合作医疗中来,对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表示满意,持满意态度占到总体的67.65%,接近2/3,但仍有较大改进的地方,如农村医疗设施和卫生资源不足及分配不均、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差、医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不高等原因,部分农民在生病时会选择去县医院看病。“看病难、看病贵”仍是制约农村基础医疗发展和整体社会水平提升的重要障碍。
(五)农村防灾救灾较为落后,灾后关注较少
我们都知道,海南由于其地理条件的特殊性,经常遭受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农民在这些自然灾害的影响下,自己的农业生产等方面往往遭受不少的损失。可在调研过程中问及政府是否对其有补助和帮助灾后恢复重建时,绝大部分农民表示没有,都是自己承担这一损失。由此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在基本农村的防灾救灾机制仍然较落后,政府救灾和恢复重建能力和力度有限,农民自身承受着较大损失。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对灾后恢复重建持“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共占19.6%,不及总体的1/5,政府救灾形象在农民心中急需改善。
三、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的建议
(一)树立城乡均衡的供给服务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的十八大在“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目标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标志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了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所谓公共服务均等化即政府以及公共财政要对所有对象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提供公平的物质以及服务,具体包含财政投入,成本分担,收益分享等方面的内容。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制度安排。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以自由流动为基础,让公民自由地选择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而不是强迫公民接受公共服务均等的结果。因此,农村公共服务者在今后服务供给中要牢固树立公平公正和均衡供给的服务理念。
(二)分清轻重缓急,确定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先后顺序
海南省经济发展滞后,财政紧张,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问题方面,应争取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海南省的财力决定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必须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根据上文的调查可以知道,根据海南农民的需求发展教育、合作医疗、基础生产型设施。
首先,重点发展海南的农村教育,加大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和政策倾斜程度。针对农民关系农村教育而农村教育发展欠佳的困境,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农村基础教育设施,引进优质师资力量。可采取城乡学校对接,互帮互助,共享教育资源的方法,同时要加强管理,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全面发展的理念,推进海南农村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其次,继续稳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基础理疗设施的完善。在原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发展的基础之上,继续稳步推行,力争覆盖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100%,让每一位基层农民都能享受到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益处。在另一方面,要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和乡镇自筹资金的形式,将现有的乡镇办卫生院改造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医疗水平的医院,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再次,进一步完善海南农村基础生产性设施,同时着力于文体等娱乐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用电的建设力度,搞好农村电网的建设、改造和提升,加强小水电开发规划和水利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农村本地资源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公共道路交通建设,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村际公交专线,加强沟通和交流,方便资源运输和合作利用。做好科技示范和推广工作,为农民提供先进适用的种植、养殖及农副产品储藏、保鲜加工技术。积极利用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推进本地图书室、活动室等文体设施的建设,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
(三)加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治建设
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国家对城市、农村的“非均衡式政策配置”,造成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供给结构的失衡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在公共服务的基本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以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体系。首先,在法律体系的纵向层次上,尽快整合现有法规、政策,清理不合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的法规、规章、政策,将较为成熟的法规、政策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的途径上升为基本法律,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法》,提高其权威性、统一性。其次,在法律体系的横向层次上,完善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资金来源、管理体制的规范性,如加快制定《转移支付法》,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部门所应承担的具体责任,同时制定未履行责任的制约、惩罚制度等责任追究机制,以便使均等化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四、结语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任务。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以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