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论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
所属栏目: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4-03-21 15:14:22 更新时间:2014-03-21 15:44:21
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首先面临着区位选择问题,而区位选择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发挥企业优势,关系到企业的投资格局与投资利润的高低。目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国家的各方面发展水平都存在着较大差异,而能够正确认识自身优势与投资目的国环境的企业仍在少数,很多企业由于忽视区位选择甚至导致对外投资的失败。因此,研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对我国企业“走出去”有很大参考价值。
摘要: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出正确的区位选择,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的国际布局和经营成败。当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常常被忽视,导致对外投资利润较低甚至失败。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现状和特点,其次运用引力模型对区位选择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区位选择提出建议。
关键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引力模型
一、文献综述
S.Hymer(1960)将垄断理论应用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特定优势理论[1]。Hymer认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其比东道国同类企业具有垄断优势。Hymer的垄断优势理论虽然没有涉及企业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但是包含了跨国企业以竞争优势选择东道国的思想。Vernon(1966)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新产品要经历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2]。随着这三个阶段的进行,相应的投资区位也从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逐步转移。企业必须把其独特优势和在特定东道国的区位优势相结合,才能进行直接投资并取得收益。小岛清(1978)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出发,认为一国应从边际产业①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选择与本国存在一定产业梯度的区位进行投资,目的是获得东道国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市场,以发挥母国和东道国的比较优势[3]。Buckley和Casson(1976)提出的市场内部化理论,认为市场的不完善是由于市场机制存在缺陷,并从中间品的特性与市场机制的矛盾角度论证了跨国公司的产生是经营内部化超越国界的结果[4]。市场内部化的过程需要特定的区位条件,而跨国企业会选择在交易成本较低的区域进行投资,从而发挥企业优势,获得更高利润。Dunning(1977)真正将对外直接投资与区位因素相结合,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他认为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的决定性要素是所有权优势(Ownership)、区位优势(Location)和市场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即OLI模型[5]。其中L是区位优势,它决定了企业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取决于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大小。W.Beckermann(1956)认为,心理距离(PsychicDistance)②也对区位选择存在较大影响,跨国企业对外投资一般遵循心理距离由近到远的原则[6]。Anderson(1979)使用引力模型来解释了投资流量的问题,得出两地的收入和人口因素主要地影响着两国双边贸易流量,且为正向关系,而与两地间的地理距离存在反向关系[7]。根据研究需要可以加入区域集团、投资、时间等检验因素。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对影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阮翔(2004)利用引力模型对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与东道国的经济总量存在较强正相关性,与地理距离呈负相关[8]。杨成平(2006)通过运用计量模型对17个样本国1995—200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东道国自身具有的优势会对区位选择产生较大影响,这些因素与我国企业投资区位选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9]。郭爽(2007)利用引力模型对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域选择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投资系数将15个样本国进行了投资区域划分,为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域选择提出了建议[10]。李晓玲(2009)根据1998
—2007年我国对外投资存量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在市场规模较大的条件下,企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受基础设施或市场化水平之外的其他因素影响较小[11]。
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区位分布特点
(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
1.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746.5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8.5%。其中新增股本投资313.8亿美元,占42%;当期利润再投资244.6亿美元,占32.8%;其他投资188.1亿美元,占25.2%①。
2.投资行业分布较为集中。我国现阶段的对外直接投资中,行业分布较为广泛,采矿业、批发零售业的比重逐步上升,而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和商务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则有所下降。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56亿美元,同比下降15.5%,占34.3%;采矿业144.5亿美元,同比增长153.1%,占19.4%;批发和零售业103.2亿美元,同比增长53.3%,占13.8%;金融业60.7亿美元,同比下降29.7%,占8.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5.6亿美元,同比下降54.8%,占3.4%。
从境外企业分布的主要行业情况看,制造业占30.8%,批发和零售业占25.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12.5%,建筑业占6.4%,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相对劳动密集的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商业服务业及建筑业,而在很多高新技术领域,如IT业、通讯技术行业,所占的份额相对较小,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特点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走向。2011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共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地区),占全球国家(地区)总数的72%,其中流向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的投资共468亿美元,占流量总额的62.7%。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前十位的国家(地区)的流量与行业分布情况(见表2)。2011年,我国对欧洲、大洋洲及非洲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22.1%、75.6%和50.4%;对北美洲投资下降5.3%;投资比重最大的区域仍是亚洲,占60.9%。截至2011年末,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投资存量为3781.4亿美元,占89%;对发达国家(地区)466.4亿美元,占11%,较2010年提升近两个百分点。其中欧盟202.9亿美元,占对发达国家(地区)投资43.5%;澳大利亚110.4亿美元,占23.7%;美国89.9亿美元,占19.3%;加拿大37.3亿美元,占8%;日本13.7亿美元,占2.9%;其他国家(地区)12.2美元,占2.6%。
2.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区位分布。截至2011年末,我国共有近1.8万家境外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境外企业分布在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总覆盖率为72.4%。在世界各地区的投资中,亚洲、非洲地区境外企业的投资覆盖率最高,分别为89.8%和85%。
从境外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五成的境外企业集中在亚洲地区,数量高达9627家。中国香港是境外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超过了4500家,占境外企业总数的25.3%,其次是美国。
三、基于引力模型的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分析
(一)引力模型理论回顾
Tinbergen(1962)受物理学引力模型的启发,使用引力模型研究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流量问题[12]。由于贸易与投资是互补的关系,随后Anderson(1979)用引力模型来解释投资流量问题,其引力模型如下:
Qij=?茁0(Yi)■(Yj)■(Ni)■(Nj)■(Rij)■(Aij)■?着ij(1)
其中,Qij表示两国之间投资流量的变化,Yi和Yj分别表示第i国和第j国收入(常以一国GDP表示),Ni和Nj分别表示第i国和第j国的人口数,Aij表示两国之间的阻力因素,?着ij表示误差。
该模型认为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投资流量主要受两国的GDP与人口数量影响,呈正相关,并与两国的地理距离呈负相关。
有学者对此模型提出质疑,认为该模型缺乏对东道国与投资国的同时分析,而且从模型方程来看,除非国家GDP为零或国家间距离无穷大,不会出现两国之间投资流量为零的情况,不能解释小流量的情况。虽有部分学者对模型提出了各种质疑,但整体上看该模型能较好地解释双边投资流量问题,可用于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
(二)引力模型对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实证分析
1.样本的选取。本文选取2009—2011年亚洲、美洲、欧洲、非洲等15个与我国具有直接投资关系的国家和地区为样本,借助引力模型来分析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选择。
2.模型的建立。由于国家政策以及对投资限制与鼓励措施难以量化,在建立引力模型之前,我们假设各国引资政策相同,经济体制对吸引投资不产生影响。同时,本文对原始引力模型进行了改造,将两国的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地理距离、是否签署区域保护协议等变量引入模型中进行分析。本文采取对数线性模型,一方面将对外直接投资与解释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转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异常点以及残差的非正态分布和异方差性,建立的新引力模型方程表示为:
Ln(FDIij)=C0+C1Ln(GDPj)+C2Ln(TGDPij)+C3Ln(PGDPij)+
C4Ln(Dij)+C5BITj+?滋ij(2)
其中,FDIij表示我国企业对东道国的年度直接投资,式(2)中各解释变量的含义见表4。
3.数据来源与说明。我国企业对各国直接投资数据来自《201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各国GDP(亿美元)、人均GDP(美元)数据来自世界银行,TGDP、PGDP数据由笔者计算得出,国家之间地理距离D(公里)从网站(http://www.indo.com)的距离计算器计算得出,BIT情况来自商务部①。
4.引力模型的回归结果分析。本文使用EViews6.0软件,采用面板数据对引力模型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得到第一次回归的结果(见表5):
理论上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T的签订能够促进双方的投资,应与直接投资流量呈正相关。但从以上的回归结果来看却呈负相关,与理论有所矛盾。笔者认为,由于选取的15个国家有13个与我国签有投资保护协定,而未签订的两国分别为美国与加拿大,且我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达成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同时美国与加拿大是吸收外资的大国,出现负相关的结果也很正常。此外,解释变量BIT不显著,P值均在90%的置信水平以下。因此在逐步回归中剔除虚拟变量BIT,得到第二次回归结果(见表6)。
从第二次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东道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TGDP与我国FDI流量的正相关性非常显著。这表明东道国与我国的总经济规模越大,越能吸引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13]。人均差异PGDP与企业FDI流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这表明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较为适合我国企业投资,但在投资流量上存在着不稳定性,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正向关系。东道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与我国对东道国的FDI流量呈负相关,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企业在FDI区域选择时,东道国的经济总量对FDI的吸引力并不是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与东道国的地理距离D与FDI流量整体呈负相关,表明地理位置的远近和运输、通讯成本的大小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较易流向与我国地理距离较近的亚洲国家。
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对策
从上文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应首先分析东道国的区位特征,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与我国差异、地理距离及产生的成本等因素,并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做出正确的区位选择,在与本国产业存在梯度的国家进行投资,并形成新的比较优势,从而增大企业对外投资的利润。(一)发挥在周边国家投资优势
第一,地理距离优势。一方面,周边国家与我国的地理距离较小,由投资产生的运输交通成本、通讯成本以及其他的管理费用都较低,有助于降低企业在国外投资成本,形成价格优势,从而较易在国外市场上形成规模。另一方面,较近的距离也便于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和监督,同时周边国家的华侨较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二,文化差异较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必然会面临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与冲突也会使企业在国外的投资面临极大的风险。周边国家在历史文化上与我国有着共同的渊源,与我国文化存在或多或少的共同性和相互认同感。这既有利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与当地政府、供销商、客户和员工进行交流,又有利于企业降低在国外投资产生的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风险。
第三,区域经济合作较多。我国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多集中在周边国家,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由于区域经济合作协议的签订,企业在周边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同时享有合作中的各种优惠与便利条件,提高投资的收益性。
同时,我国作为亚洲发展较快的国家,与周边的各国处于长期的政治经济稳定状态,发展程度也比较相似。东南亚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工业技术水平与我国比较接近或落后于我国,这就为我国机械、冶金、轻纺等传统工业部门转移产品和技术提供了更多机会,能够极大地降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
(二)注重在新兴市场国家投资
在新兴市场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有利于我国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也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新兴市场国家进行投资时,我国企业应该在外交关系、国内政治生活稳定的国家进行投资,如拉丁美洲的巴西、非洲的南非、东欧的俄罗斯等国家,与我国同为“金砖国家”,经济发展与我国情况相似,我国企业也可以借助这些国家的发展来实现自身的投资利益,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
(三)兼顾欧盟国家和北美地区
我国企业的主要比较优势是适用技术、中等技术和某些进入成熟期的产品,这些技术和产品在发展中国家有优势,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我国企业对欧美地区的投资停滞不前。但是欧美地区的发达国家具有市场容量大,购买力强、基础设施发达、投资环境优越和科技高度发达等特点,是目前世界上对跨国投资者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企业在这些国家投资,可以获得高新技术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短缺的资金、设备、信息和其他经营资源,特别是可获得先进的管理经验。尽管发达国家企业竞争力强,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我国大部分企业尚不具备能力进行大规模投资,但这并不代表企业的投资区位选择要将欧美发达国家排除在外,而是应鼓励有技术实力、有较大规模的企业率先发起对欧盟及北美地区的投资,专注生产特色产品求生存,并不断获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开发能力,并积极带动国内其他企业逐步向欧美投资,整体上提高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水平,进一步带动国内的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张恩娟)
(下转第71页)
(上接第39页)
参考文献:
[1]Hymer.S,TheInternationalOperationsofNationalFirms:AStudyofDirectForeignInvestment[M],CambridgeMITPress,1960.
[2]VernonR,TheLocationofEconomicActivity[J],Economicanalysisandthemultinationalenterprise,1974.
[3]小岛清.对外直接投资:跨国经营的日本模式[M].日期:普雷格出版公司,1978.
[4]P.J.Buekley,M.Casson:TheFutureofMultinationalEnterprises[M].London:Maemillan,1976.
[5]Dunning.J,InternationalProductionandtheMultinationalEnterprise[M],LondonAllenandUnwind,1981.
[6]W.Beckermann,DistanceandformoftradewithinEurope,1956.
[7]Anderson.J,TheTheoreticalFoundationfortheGravityEquation[J],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69(1),1979.
[8]阮翔.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04.
[9]杨成平.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D].广州:暨南大学,2006.
[10]郭爽.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域选择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7.
[11]李晓玲.中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9.
[12]Tinbergen.J,AnAnalysisofWorldTradeFlows[J],NewYork:TwentiethCenturyFund,1962.
[13]徐敏.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分析[D].上海:同济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