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高校“学科—专业”协同建设的保障体系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3-31 10:19:25 更新时间:2014-03-31 10:14:24
高校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有着内在协同关系,[1]合理的学科专业组织机构是促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协同建设,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组织机构的建设可以考虑两种组织结构相结合的模式,这两种组织结构分别是“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集群化”的组织结构。
摘要:“学科—专业”的协同建设能促进高校整体的办学水平的提高。本文从树立“学科一专业”协同建设的理念、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四个方面,探讨了“学科一专业”协同建设的保障体系,为二者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科一专业”协同建设,保障体系
一、树立“学科一专业”协同建设的理念
学科建设水平是反映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专业建设水平则反映一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协同发展既是高校升华学科知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也是高校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学改革的基本教学原则。只有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互支撑、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推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一)树立长期不懈的协同建设意识
“学科一专业”协同建设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一个建设过程,建设中不仅要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意识,而且要有专业特色。“学科一专业”协同建设更应该和改革开放联系在一起,和时代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只有树立长期建设的意识,树立具有前瞻性的建设理念,才能打造出与时俱进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科一专业”协同建设体系以及教育体系。
(二)树立“学科一专业”自成体系的建设风格
在“学科一专业”协同建设过程中,既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性,也不能简单地将两者的建设体系简单拼凑起来,要树立兼容并蓄的发展理念。学科建设要始终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建设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质量,要合理搭建基础理论研究和专业方向建设相融合的逻辑结构,为学科的长远发展奠定深厚基础。
(三)树立服务经济社会的服务意识
社会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学科—专业”建设就要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及时地调整“学科—专业”的结构,以适应新的形势。这种调整要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势来进行,但要立足自己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不能偏离自身的建设目标。
二、构建合理的“学科一专业”协同建设的组织机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知识和信息的共享,使管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由于这种组织结构层级少,便于知识、信息在学科、专业间快速传递,且失真率低,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提供了极为顺畅的学术活动空间。同时,为适应大科学背景下学科发展趋势,促进学科与专业建设的紧密结合,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中融入具有活力的、能有效促进学科与专业之间相互协调与相互支撑“集群化”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以相近学科组成学科集群,同时以学科为组织实体,对教师和学科群中的实验室、实践基地、学生专业实验室、等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和有效利用。
这种综合的组织模式,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不但有利于相关学科资源的共享,而且有学科的高度分化和学科的高度综合;从专业建设的角度来看,有利于实现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多样化;从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相互支撑角度来看,有利于集中优质资源丰富相关领域的知识结构,为相关领域学科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三、制定科学的“学科一专业”协同建设发展规划
高校的学科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应与高校的总体规划、人才培养规划等相吻合,这样才能集中优势资源,提高“学科—专业”协同建设水平,从而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学科建设要以增强学科优势和特色为根本,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科发展定位,坚持“突出特色,重点扶持”的学科发展原则。即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高校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作用,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构建特色优势学科群,发挥学科的集成优势,带动和促进相关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将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教学与研究基地资源共享、资金投入、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纳入学科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以夯实基础、培育特色为重点,遵照“控制规模,适度发展”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专业布局,以形成结构合理、交叉渗透、优势互补的专业体系。专业建设重在明确专业发展方向,要达到专业建设的总体效应和各专业之间的相互支撑和相互协调。
建立学院负责学科建设的宏观指导与院系负责专业建设的两级管理体制,要把“学科—专业”协同建设作为学院发展的核心,要定期研究社会需求和学科专业发展方向的适应性,要不断强化专业办学条件;要坚持改革和创新精神,不断完善“学科—专业”队伍建设,使“学科—专业”协同建设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四、建立健全“学科一专业”协同建设的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院长全面负责制
院长全面负责“学科—专业”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学科—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积极支持“学科—专业”建设团队的工作,研究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和措施,营造“学科—专业”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建设互动机制
长期以来学科和专业的含义常被混淆,把专业等同于二级学科,这样必然造成学科之间各自独立分割,资源不能共享。但是,虽然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目标和建设功能不同,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专业建设的内容融入到学科建设中去,以专业建设促进学科建设,“学科—专业”协同建设才能够达到其预定的目标。要通过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术成果的转化,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为专业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要通过专业建设中培养出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多出科研成果,丰富专业知识,用最新的专业知识丰富学科的知识体系。因此,专业建设必须包括学科建设的内容,学科建设也必须考虑为专业建设服务。
(三)制定与完善“学科—专业”建设的评估体系
评估对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己经成为“学科—专业”建设的“推动器”。为了适应现代“学科—专业”协同建设的趋势,促进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相互支撑,需要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协同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在“学科—专业”协同建设评估时,要站在学科、专业的战略高度,系统地考虑“学科—专业”协同建设情况,不能把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相互分割;既要评估学科学术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专业课程的开发情况,还要评估学科、专业相关资料的共享情况;同时,要建立“学科—专业”协同建设自我评估的长效机制,使自我评估逐步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总之,高校应把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制定统一的学科专业建设协同发展规划,统一考虑建设内容,制定统一的建设方案,统一协调学校的各种资源,采取协调发展的共同对策,使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基组.关于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考[J].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报,2001(3):24-88.
[2]张莉聪,徐景德.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1(3):88-89.
[3]王丽娟.论大学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相互协调之管理策略[J].江苏高教,2012(3).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