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废气监测问题分析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1:52:24 更新时间:2011-02-26 11:52:24
摘要:从工况控制、测点位置、采样过程、结果计算等几方面出发,结合实际经验,对大气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废气监测问题分析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是日常环境监测工作中一个主要部分,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存在一些难以操作的问题,如工况控制,滤筒恒重等。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上述问题作初步分析和探讨。
1.生产工况的控制
在废气监测工作中,要特别关注工况是否满足检测要求,这关系到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随着生产负荷的上升,废气排放浓度和总量也都快速上升,一般进行废气监测时,生产工况达到正常工况即可,而在环保竣工验收监测时,规定生产负荷要达到75%以上。
废气的浓度测试最好与热工测试同时进行,除一少部分特殊测试外,很少能做到这一点。这种情况下,在监测现场如果有控制运行负荷的设备,则要工作人员将设备调至符合监测规定的状态下进行测试。但现有的大部分中小锅炉没有配备相关装置,控制器运行负荷实际上比较困难,这是现场记录出,入口温度,压力,风量和燃烧单位时间用量等参数,再根据公式理论计算其大概负荷。
废气监测现场工作人员,对要监测的设备应事先有所了解,掌握其基本参数,对检测结果也应有所估计,对监测状态和有效性做出基本判断,发现问题现场及时补测,避免事后重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测孔的影响
从理论上来讲,靠近测孔的半幅测点的平均流速约比另半幅平均流速小10%—15%,测孔对等速采样的影响不可忽视。特别是在采样直径线上靠近测孔的第一个测点由于受测孔影响较大,气流很不稳定,采样误差较大。因此在实测过程中取消这一点,在另半幅的相应点位测试双倍时间来代替,以减少测孔对采样的影响。在一些大型设备上,出入口烟道测试位置直径很大,烟尘采样枪够不到远离测孔的另半幅测点,只能测靠近测孔的半幅点位,对烟气流量有一定误差,在实际工作中,采取在靠近测孔的0.141倍直径处测试一点的办法,此办法也可以用在气流比较平稳,烟尘浓度较大,只能短时间测试,不便按测点移动采样枪的固定源测试中。
在现场采集烟尘样品时,往往用毛巾堵塞采样孔。但毛巾不易堵紧,在负压管道中,其边角易被吸入并扰乱气流使采样误差增大,在高温采样中还容易引起起火燃烧。因此要选用适当物品堵塞采样孔,避免上述问题发生。
3.滤筒增重的影响
在采集烟尘样品时,应注意滤筒集尘情况,若集尘太少,滤筒增重少将造成较大的称量相对误差,应延长采样时间收集更多的烟尘;若集尘太多,则增加采样阻力,造成较大的采样误差,同时在运输和称量过程中烟尘容易从滤筒中漏出,此时应缩短采样时间。
4.滤筒恒重的影响
4.1称量时间
由于不具备恒温恒湿实验室的条件,现有国产滤筒又基本难以满足恒重的要求,滤筒从干燥器中拿出后会快速吸湿,在天平中重量读数难以稳定,从而产生称量误差影响数据准确性。在此情况下,应统一采样前后滤筒称重时间,以减少湿度环境对滤筒的影响。
4.2冷却时间
实际工作中发现方法规定的45分钟或1小时的冷却时间是不够的,不能达到滤筒恒重的要求,滤筒称量时吸湿较快,冷却时间达到24小时以上再称重时,稳定性较好,可以减少湿度带来的误差。
4.3负值问题
在高效率除尘器后的烟道中,由于烟尘浓度很低,采集到的样品集尘很少,采样过程中玻璃纤维滤筒本身有所损失且损失量大于集尘量,造成增重为负值。在这类采样中应尽量延长采样时间或选用难以物理刚玉滤筒。
5.烟道集尘的影响
在一些烟尘浓度较大的平烟道中,由于高浓度烟尘长时间受重力作用影响,大量沉积于烟道底部。在现场采样时,按方法规定应清除积尘,否则,测得的烟道截面积大于烟道内的实际面积,使测得的烟气流量偏大,吹起的积尘影响采样环境,使烟尘浓度产生误差。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这点,因此应考虑积尘带来的影响。
6.定电位电解法
我站现采用烟尘(气)测试仪的烟气测量为直读式,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电化学传感器的漂移逐渐积累,影响仪器的使用。现场使用后应将传感器清洗干净并定期标校传感器以减少仪器误差,传感器寿命即将到期前应及时更换。采样仪本身较长的胶管能够吸附污染气体,使实测中SO2浓度数据经常偏低,有时甚至为0.在采气胶的查询系统,为实施污染事故的处理处置提供依据。
7.应急技术储备
应急技术储备包括:建立优先污染物的快速监测方法;建立优先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建立事故性污染预测模式等。
7.1建立应急组织
为了应付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必须建立相应的应急监测组织,各级行政区域可设立:应急委员会,应急办公室和应急专业组。
应急委员会:由当地政府和环保,公安,消防,卫生,水利,气象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主要责任是审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计划,并协调落实,在处置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设立临时应急指挥部统一协调应急行动。
应急办公室:它是应急组织中心的常设机构,为方便日常工作,可由环保主管部门和监测站的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和落实应急计划,建立技术储备,接受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报警,处理一般污染事故,重大污染事故在报告应急委员会的同时作先遣处理。
各应急专业组:包括监测评价,技术咨询,公安消防,医学教授,水文气象和工程抢险等方面,在应急响应时提供各种专业支持。
7.2应急培训和演习
7.2.1应急培训
应急相应组织的全体人员,包括应急预案单位的安全环保负责人和主要业务骨干,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培训。培训内容位污染事故安全防范意识;应急计划的基本内容,应急响应程序;各专业组相应的专业知识;案例分析和经验交流等方面。
7.2.2应急演习
应急演习是检验应急计划和应急准备的有效方式,也是应急培训的重要内容。演习的内容可以是练习某些基本操作,基本技巧和协同能力的单向演习,也可以是从接警呆应急状态终止的全过程综合演习。在演习借结束后,应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计划的修改意见。
8.建立紧急救援系统
面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仅要解决应急监测及处理,处置,还有实行紧急救援与做好善后工作,把污染事故的危害减至最小。善后处理事项为:(1)组织实施环境恢复计划;(2)继续检测和评价污染状况,直至基本恢复;(3)有必要时,对人群和动植物的长期影响作跟踪监测;(4)评估污染损失,协调处理污染赔偿和其他事项。
9.坚持平站结合的原则
从战时防化防疫,消除和减轻后果,和平时防灾,救灾,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需求出发,与城市环境安全相结合,与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相结合,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严格训练,保证人员,内容和时间的落实,提高战时防化防疫和平时复杂条件下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能力,专业技能,协调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10.结语
一起污染事故不仅给当地群众的生活,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安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所以,污染事故首先应该子哦到防患于未然。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兼顾到污染事故的防范措施;在外出执法中,重点检查和处理污染事故危害大的企业和排污口;在环保宣传方面,有针对性地组织宣传教育活动,使环保意识深入企业,深入人心,想一切办法,尽一切努力将污染事故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1.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指南
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案例处理处置技术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