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现状与对策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1:52:24 更新时间:2021-03-29 10:23:58
摘要:分析日照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垃圾分类的意义进行了探讨,结合日照市现状对今后的生活垃圾分类进行了研究、规划。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探索
随着日照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范围、人口急剧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将迅速增长,垃圾成分也会日趋复杂,每天产生的垃圾已成为污染环境、影响健康、制约发展、困扰人类生存的重大社会问题。日照市作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在垃圾量尚小的情况下,确立治理垃圾的目标和方向,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目前全国的情况来看,生活垃圾存放大体分两类:一类是未经处理,随意倾倒。现在随着国家对垃圾处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随意倾倒的现象在城市已经很少见到,这类现象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一类是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的优缺点都非常明显。填埋占用大量土地,且填埋过程中的污染也不易控制,待填埋结束后对土地进行修复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焚烧是今后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向,但因是中间环节,监控不力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并且最后的废物还需要填埋。目前,由于垃圾分类不到位,垃圾焚烧受到人们的普遍质疑和抵制,推行难度大;堆肥对垃圾性质要求较高,不适合大的混合型垃圾处理场。这些方式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运行,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处置方式之前,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垃圾处理这个难题的出路,就在于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分类处置,有效实现废物的重新利用和最大程度的废品回收,为垃圾处理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创造条件。
一、日照市垃圾分类现状及实行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中国自1996年开始提倡进行垃圾分类,但是十几年来收效甚微。与国外相比,目前国内缺乏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垃圾分类,仍处于提倡鼓励阶段,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仍然以混合收集方式为主,垃圾分类收集只是无序地由拾荒者进行分拣,分拣率只占约16%左右。截至目前,我国历年来垃圾的存储量达60多亿吨,占用的土地资源超过5亿平方米,已有近200座城市面临着垃圾无处堆放的窘境。
以日照市为例,这座建市刚20多年的沿海城市,市区常住人口为40余万人,人均日产生垃圾0.8—1.0kg,市区垃圾日产量在400吨左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量会逐年增加,垃圾成分也会变化很大。2007年,我们对日照垃圾填埋场垃圾成份进行了调查(见表1)。
表1日照市垃圾成份
分类 厨余
垃圾 建筑
垃圾 纸类
布类 玻璃 金属 塑料 其它
百分比
(%) 35.25 41.1 8.15 3.0 2.0 10.0 0.5
目前日照市仍采用生活垃圾混合袋装方式,直接投放到小区或马路边上放置的成排垃圾收集箱,然后由环卫车辆或收集或到转运站压缩后再运到垃圾填埋场填埋,这种方式让很多拾荒者对垃圾箱多次翻倒,挑选有用垃圾,造成垃圾箱四周二次污染,以致市民对垃圾设施谈之色变,再先进的垃圾处理设施也不让在自己附近建设。目前每天市区产生的垃圾全部运往日照市唯一的垃圾无害化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该场设计日处理能力为500吨,设计填埋年限为22年。该场投入运行5年来,日处理垃圾量从一百多吨到目前的四百吨,高峰时达到800吨/日,且增长明显,依此形势继续发展,该场势必将提前封场,重新选址建设,但是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即使建设垃圾焚烧厂,如果不分类收集,也无法保证场区四周气味的控制,造成四周居民的抗议。对垃圾进行分类已经势在必行。而且实行垃圾分类能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1.减少垃圾量,提高垃圾处置效果。我国台北市垃圾分类做的比较好,资源回收率从1995年0.7%增加到2009年的45%,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量由1.12公斤减少到2009年的0.39公斤。目前大陆只有20%-30%的垃圾可回收率,大大减少了垃圾处理量,未被回收再利用的垃圾经分类后,组分相对简单,便于填埋、焚烧等,提高垃圾处理质量。
2.减轻环境压力。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可以根据垃圾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清运及处置方式,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清运处置过程中带来的二次污染。分类后垃圾量的减少,增加了填埋场的填埋年限,有效缓解了土地资源短缺的压力。
3.节省开支,增加收入。分类后的垃圾通过减量,降低了处理成本。以日照市填埋场为例,填埋一吨垃圾(连同渗滤液处理费用)需60元左右。以目前20%-30%的垃圾可回收利用率来算,即使每天只回收20%,就可以减少处置费用近6000元,同时回收再利用部分也能创造巨大的价值。
4.改善城市生态。在垃圾产生阶段就进行原始分类,可以减少二次污染,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
二、目前垃圾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对垃圾分类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市民对垃圾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分类收集、处理处置流程等相关知识了解非常有限。对于本市垃圾清运方式、处置方法等不甚了解,将处理场与回收站混为一谈,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亟待加强。
2.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转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等设施不够完善。
3.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政府缺乏政策支持,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政府职能部门对源头减量、科学分类引导不够,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贯彻运行体系。
4.没有规范的、大型的废品回收系统。目前的废品收购仍处于自发的废品市场化状态,市区目前共有48处废品收购站(点),大部分在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基本上是1—2人的收购点,没有企业参与,管理水平低,分拣程度差,还有的掺水作假,甚至成了又一个污染源。
三、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对策
垃圾分类是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至少要用5到10年的时间才能见到成效,急于全面实施是不切实际的,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应根据城市垃圾处理发展规划来确定,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粗分到细分的原则,逐步完善垃圾分类的收集体系、法规规范和配套设施及措施。
1.建立垃圾分类的机构,健全分类体系。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专门的市级垃圾分类办公室,抽调市团委、教育局、工商局、公安局、执法局、供销系统、环卫、固废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督促、监管、奖惩、配套设施、法规制定等工作,健全完善符合市情的垃圾分类体系,制定短、中、长期分类规划,并在分类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有关内容。逐渐形成以市分类办公室为主导,街道办事处为主体(宣传、引导),住宅小区收集管理员(负责初始入户分类收集有用和有害垃圾)、市环卫处(负责中间运输有用和有害垃圾外的其它垃圾)、市固废中心(负责终端处理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共同参与的多位一体的垃圾分类体系。
2.明确解决好垃圾分类后处理办法,支持再生资源收购的企业发展。分类后的可回收的垃圾经过分类收集员回收后由再生资源公司二次利用;不能回收的垃圾、有毒有害的垃圾分别投放到垃圾箱由环卫处运送到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政府要加大对再生资源企业的支持,逐步实现经营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扶持经营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的方式进行管理,甚至支持垄断经营。使经营企业能跨区域回收,实现废品资源的有效回收、有序流动和充分利用。大力培植龙头回收企业,建立规范的废品分拣场,对一些废旧衣物、废塑料、废家具、废电器等采用市场化的方式要进行二次分拣利用。家庭中的电子垃圾、大件垃圾、建筑垃圾等可以与分类办公室联系单独处置。特别是电子废弃物,具有鲜明的双重属性,即潜在的环境污染性和资源再生性,因此应有政府指定回收的企业进行拆解,并给予补贴。
3.建立以城市道路为网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为主,以小区化管理为辅的分类收集体系。城市道路形成纵横交错的道路网格,以每一个网格为一个分类单位进行管理。网格内有居委会、村居的可由居委会安排专人收集,无村居的可以把目前无序状态的拾荒人员整合成一支“正规军”,引导他们按小区收集。逐步形成一支规范的可回收垃圾的回收队伍,对全市的可回收垃圾收集引入社会力量(比如物业公司),再配合他们对回收队伍进行规范。根据小区的可回收垃圾产生量进行招标,依据网格区域的大小和工作量,选定若干名网格收集管理员,该队伍只负责收购家庭分拣的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该部分人员由分类办公室予以认定,按“六个统一”标准进行规范:统一培训、统一收集车辆、统一配备小广播、统一称重衡器、统一服装、统一服务标准。使回收队伍逐步规范,形成一支既是网格的可回收垃圾收集员、管理员,又是垃圾分类的宣传员。还要将其逐渐培养成为网格的治安管理员,每一网格区域内的小区按照每星期收集一次的标准进行收集。分类收集员收购的可回收垃圾进行二次分类到废品收集站收购分类利用。对有毒有害的垃圾在各小区、学校、商店门口设置一处收集箱,每月收集一次,由环卫部门收集后送垃圾填埋场进行专业处置。这样形成一个由政府分类办公室、居委会、分类收集管理员、居民为一体的分类体系,采取适合本网格内居民实际的定人、定时、定点、定垃圾类型的办法,来逐渐实施。
4.明确当前的分类标准,实现家庭为源头的分类方式。家庭式分类是最有效最经济的分类方式,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的流程可分为投放、收集、运输、处置4个环节。经过市固废中心对居民走访、填埋作业过程分析以及翻阅国内外同行资料显示,投放前(即居民家庭的源头分类)是最经济、有效的分类环节(见表2)。
表2不同节点垃圾分类比较
清运流程 源头分类 收集分类 转运站分类 处置前分类
分类方法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类 专门垃圾收集保洁员分类(只有自发的拾荒者) 配备有垃圾分类设施的转运站分类(日照市不具备条件) 建设垃圾分拣中心
(日照市没有)
操作者 家庭居民 环卫部门 环卫部门 垃圾填埋场
工作量 简单易行 大 大而难建 大而难建
污染情况 小 小 大 大
建设投资 配套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分类运输车,公众环保教育 设置专门保洁人员 征用土地建设,购买分选设备,防臭处理设备等 征用土地建设,购买分选设备,防臭处理设备等
难点 动员居民养成分类投放习惯 可回收物遭到污染,分拣难度大,回收价值降低 建设阻力巨大,群众意见大 建设阻力巨大,群众意见大,投资大
可操作性 可行 可行,但人工支出和二次污染存在 较难 较难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CJJ/Y102—2004)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大件垃圾、可堆肥垃圾、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六类,这一标准适用于垃圾分类处理,但却不适合居民家庭分类,不利于区分和实际操作。经过研究,我们认为,目前情况下居民家庭产生的垃圾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纺织品类、木材类、塑料、金属、玻璃等,这类垃圾可以分拣回收,每个家庭用专门的纸篓或桶集中存放,一周处置一次。有可回收垃圾回收管理员的可以每周一次在小区门口或到住户家庭进行回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变现或者直接放到垃圾箱附近,由废品收集人员捡拾。二是不可回收垃圾,包括剩菜剩饭、动物残肢和各类餐巾纸等。这类垃圾是很好的有机肥原料,可以用来堆肥,但目前日照市没有专门的处理厨余垃圾设施,只能当做不可回收垃圾直接投放到垃圾收集箱,由环卫部门每天定期收集转运到填埋场,最终产生的沼气可以用来发电。三是有毒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灯管、温度计、过期药品、油漆桶等,本类垃圾产生数量较少,可以一月收集一次。
“厨房是分选工厂,双手是分选机器”,这一认识已被众多国家认可。从日照市来看,总的方向应该把握先粗后细的渐进程序,刚开始简单粗放些,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良好习惯的逐渐养成,再逐渐细分。鼓励引导并实施家庭式的源头分类,是可以先行一步的。
5.对农村垃圾也要尽快纳入到治理和分类的渠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农村生活垃圾成分与城市差别不大,数量持续增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特别是日照水库上游的农村,对本市水源地的污染越来越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安排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设施,提高生活垃圾的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置率,促进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的产业化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社会服务体系”。由此可见,政府应当尽快把农村垃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及早部署。
6.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供方便简洁的硬件设施。对垃圾分类处理的资金投入主要在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分类收集的过程中,对可回收的垃圾要健全分类收集的队伍,配备专用的收集车辆和服装等,设置临时的分类场地,培植大的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对不可回收的垃圾要建设高水平的垃圾收集站。二是分类运输的过程中,要设置分类垃圾桶和为这些桶负责的管理队伍,配备不滴水的垃圾运输车。还要把原来统装垃圾的车辆改变成按照垃圾的品性进行分类运输的车辆。三是分类处理过程中,在家庭中要配备一种家用的垃圾分类桶,可回收的可用大一点方形桶,不可回收的可用小一点圆形桶进行袋装化。
配套完善环卫基础设备。在各小区、公共场所更换现有的混装垃圾收集箱,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其它垃圾三类设立收集容器,安排专门保洁人员负责引导居民将在家中已经分好的垃圾按照“三分法”投放到相应的收集容器中,并备有专门拆卸工具将大件固体垃圾分拣清洗拆卸等,以合理价格收购居民可变现垃圾。在运至转运站前,保洁人员要保证厨余垃圾包装完好不外泄,要对各种固体垃圾进行全面细致分类处理。环卫清运部门主要职责是安排专门车辆对三分后的垃圾分类清运,厨余垃圾用完全密封车辆运输至垃圾场填埋。将有毒有害垃圾送至填埋场单独划分的区域填埋,将可回收垃圾送到相应回收利用中心。
7.在抓好目前填埋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以垃圾焚烧为主的处理方式,真正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先进国家处理方式主要为焚烧,这是解决目前垃圾量急剧增加的根本方法,势必也是日照市未来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建设焚烧场存在一次性投入大、设施设备要求高的特点,但从长远看,不论是资金投入量还是对环境污染程度,填埋高于焚烧。破解日照市乃至全国现有的焚烧选址难、运行难、民众信任度低这一难题,方法在于做好前期的垃圾减量、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垃圾焚烧中的有毒物质,切实保证焚烧后排放物达标排放,这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对居民健康不造成任何影响。
8.明确源头减量、垃圾分类的原则和理念,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市民垃圾分类收集的意识。各级政府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由现有的“先污染后治理”转为“减量化”为主的前端治理,将管理重点从后端的填埋和焚烧转向源头的控制和分类管理。各级环卫主管部门要将现有的垃圾管理思路“末端处理—循环利用—避免产生”逐渐过渡转变到“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末端处理”的方式上,要严格规定垃圾处理的原则:(1)在生产和消费中尽可能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2)对不可避免已产生的废弃物,以无害化方式最大程度地循环利用,包括对能源的回收利用;(3)不可避免产生并无法回收利用的垃圾采用合理的与环境相容的处置方式。
要有明确的舆论导向,树立,制定垃圾分类的标准,采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推动垃圾分类,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分类的习惯。建立垃圾收费制度,形成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的理念,引导居民自己想办法进行资源回收利用。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不乱扔垃圾。行业主管部门在推动源头分类中要有明确的计划和步骤,加大投入建立分类体系和设施保障。我们也要尽快制定时间表和分类标准及管理办法,制订宣传计划,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加强宣传。近年来,日照市固体废物处理中心实施的“小手牵大手,垃圾分三类,全民齐动员,带动全社会”的垃圾分类活动和“关注垃圾,呵护环境”有奖征文活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通过每周组织100余名小学生(到目前已经组织了一千多中小学生)到最脏的垃圾堆体上接受环保和垃圾分类教育,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为垃圾分类宣传走进校园、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CJJ/Y102—204)
(2)基于三分法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流程研究,物流技术2009年第28卷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