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究开发绿色居住建筑之我见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1:54:24 更新时间:2021-03-30 10:39:51
绿色建筑是指其具有生命和活力的城市和建筑,它具有优化的生存条件和使人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空间。绿色居住建筑是指自然资源消耗少、能源消耗少、无污染、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居住质量、高性能、高生活品味的住宅建筑产品。
建设“绿色居住建筑体系”的思路在于:让决策者、开发者、居住者能从战略和战术上考虑住宅的选址、建造规模、用地、规划设计、用材、住宅类型选择、形态创造、建造施工工艺、设施设备配置、科学使用、修缮管理、回收再生以及住宅与绿化体系、住宅与相应的公建配套关系的生长过程,从整体上建立系统化循环体系的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以实现人居住宅及住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平衡系统的研究开发,它跨越广泛学科,而且这种综合研究的基础空白领域较多。万事开头难,只要有清晰的思路和研究目标,总能开创新的开端。首先我们应该弄清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才能对绿色居住建筑更有深刻地理解。
通过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和细致研究,作者认为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一般建筑在结构上趋向于封闭,在设计上力求与自然环境完全隔离,室内环境往往是不利于健康的;而绿色建筑的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连通的方式,会对气候变化自动进行自适应调节,就像鸟儿一样,它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更换羽毛。同时也使室内环境品质(即空气质量,温度、湿度舒适感,自然光照明,隔噪音等等)大大提高。
二是一般建筑随着建筑设计、生产和用材的标准化、大批量化,促使了大江南北建筑形式的一律化、单调化,造成了“千城一面”;而绿色建筑推行本地材料,尊重地方历史文化传统,有助于汲取先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造就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诗,使得建筑随着气候、资源和地区文化的差异而重新呈现不同的风貌。
三是一般建筑是一种商品,建筑的形式往往不顾环境资源的限制,片面追求或盲目迎合市场即期消费的住宅和办公楼,这往往是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背道而驰的;而绿色建筑则被看作一种全面资源节约型的建筑,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再生的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的消耗,产生最小的直接环境负荷(即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污水、固体废物及对周边的影响)。
四是一般建筑追求“新、奇、特”,追求自我标志效应,难免造成欧陆风或某某风盛行;而绿色建筑的建筑形式是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获得灵感。
五是一般建筑尽管采取节能设计,但综合能耗仍居高不下。而绿色建筑因广泛利用可再生能源而极大地减少了能耗,甚至自身产生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可能达到“零能耗”(广泛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和“零排放”的建筑。
六是一般的建筑仅在建造过程或者是使用过程中对环境负责,是狭义的人地和谐。而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为人类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最终实现与自然共生。
所以在绿色居住建筑体系的研究开发中应着重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现代城市的发展使人们深感困扰的问题是环境的污染和健康的生存两方面的问题,这也是近年来世界性环境恶化日趋严重给人们生存带来的新的挑战。建设绿色居住建筑体系即既是对居住区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体现,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手段,也是对居住水平小康化目标内容的拓展。为此,树立绿色居住建筑的观念,调整以住的建设指导思想,进一步明了和掌握天、地、人、屋的整体协调关系和运作机制是建设绿色居住建筑体系的关键问题。这里主要包括:①建立新的发展观。将单纯追求住宅建设规模数量调理到追求与社会经济、自然生态、资源、能源和环境等方面协调统一发展的系统发展观。使居住建筑共生共融于地域的自然生态平衡系统中,使人与自然自由健康的生长。②建立住宅产业产品“清洁生产”的战略目标以取代末端(即先污染后治理)的污染防治战略,使之成为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产品”。传统住宅产业属常规技术基础产业,它本身存在高消耗、高污染、低性能的特点,通过科技进步、改造基础产业、采用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实现无污染。③系统设计应执行最优化的原则。这个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闭合平衡体系,它是满足物质最佳循环、能量最大利用、风险最小而生存能力最大的最优化原则。以求在稳定的平衡中求得生存和发展。④树立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观念,无论在新建住区,还是在重建和改建住区中始终将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落到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和全方位。⑤改变分散、粗放营适方式,建立集约化的绿色产品生产基地,为绿色居住建筑体系的广泛推广应用创造条件。
2.建设绿色居住建筑体系应该执行贯彻的标准。绿色建筑体系的建设标准是个“庞大系统”研究课题,而且地区的差异性很大,地区的针对性很强。所以建议:各区域应从抓本地区生态决定因素入手,以每户消耗各类的自然资源,每户消耗各类能源,每户产生各类污染排放量的限制作细则规定为重点。绿色居住建筑体系建设标准,目前我国没有先例,所以标准制定要切合实际,符合生态经济要求,它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尽早出台以指导建设。
3.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地之间矛盾的协调是该体系建设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为此,我们一方面主动从改变习俗,加强生活服务社会化;促使和引导某些生活活动和生活功能集约化,实现合理压缩每户占地面积和人均交通面积,达到紧缩住区占地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开拓新型土地资源,减少用地紧张状况。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再加上长期存在粗放利用,使得我国境内陆地表面可供使用的土地资源流失和破坏严重,拓宽生存用地已成为一些地区当务之急。因地制宜的开拓地下、地上浮层、海上、海底、空中空间作为聚层用地是绿色居住体系基址选择的新途径。再一方面,通过地方多级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来科学地反映所选基址的生态因子特征,为建设不同等级的居住区域划分、土地的再生和再利用、开发规划提供依据,也为绿色居住建筑体系设立基地清洁标准提供参考。基地清洁标准应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水质、气象人群等方面的调控制指标物污染控制量作为该体系与环境质量的保障条件。
4.完整的综合设计是该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它的设计过程也是个创造过程。绿色居住建筑体系的综合设计包括地区自然生态设计,也包括人工建筑生态设计的统一和综合,也就是复合生态设计。综合设计的目的是使建立的某地区的绿色居住建筑体系,在生态平衡理论,生态控制理论以及规划设计原理的指导下成为相互依存、相互调节、相互促进的多元、多层次的循环系统,并处在最优化的状态。如寒冷地区绿色居住建筑体系中的采暖与能耗、采暖与日照、保温与节能、通风与能耗、采风与能耗、建筑形态与能耗的循环系统中约束和保障设计是完整综合设计的一部分。综合设计的创新点来自地区的生态文化,也是利用生态观念加以引导产生的高新技术产品作为设计的新的生长点,还来自系统网络平衡对空间的调动以构思多样化的最佳的居住空间。成功的综合设计应是尽量扩大弹性空间,这部分弹性生活空间可以随人们的需求变化和增长,这样就可以实现利用建筑本身调节小气候、调节空间、调节功能、调节人的生活情趣,具有应变能力就具有活力,就具有希望。综合设计要保证满足“生命线服务设施”的最佳性能状态以保证最佳服务。这里报指的生命线服务设施是包括供水、供电、排水、排污、通风、日照、医疗、通讯、安全、卫生与内容。绿色居住建筑体系的建设即是物质产品的产物,也是精神生产的产物,它的设计将引导人类现代生产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建设绿色居住建筑体系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向,其研究开发和推广运用中许多问题令人深思,令人费解。这里仅从建设该体系的框架方面作了思考,意在希望各方面研究人士抓住契机,不断促进各地区的绿色居住建筑体系的确立,促进居住及环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拥有更加广阔,更加美好的绿色空间。w.studa.net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