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评论杂志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4-17 11:50:46 更新时间:2014-04-17 11:16:46
《科学文化评论》创刊于2004年,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主办。主编为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刘钝和中科院副秘书长曹效业。作为一份高端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文化评论》旨在推动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加强科学与人文及社会科学之间的对话,以促进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
科学技术不仅是先进的生产力,同时也是人类先进文化的一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类文化的发展方向。西方科学史和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的研究表明,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在我国,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管理层和学术界也开始显示出对科学的文化内涵以及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的强烈关注。与此相应,国内知名大学和国立研究机构都加强了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有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同时也需要有人文和社会思想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方面的文化创新。本刊正是致力于这一目标。
作为连接科学与人文之间桥梁,《科学文化评论》定位为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登载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以及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科学文化评论》的栏目设计,基本上依照国际学术刊物的通行规范,按论文、评论(包括争鸣、笔谈、访谈等)和书评等加以分类,主要栏目包括专题、科技中国、科学与人文、科技与社会、学术前沿、人物访谈、读书评论、机构简介等。为本刊撰稿的知名学者有杨振宁、李政道、李学勤、资中筠、饶毅等。
读者对象,除专门从事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技政策研究的学者外,还包括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广大知识群: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人文学者、艺术工作者和科技管理人员。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
栏目设置
期刊名称:科学文化评论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
国际刊号ISSN:1672-6804
国内刊号CN:11-5184/G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16开

历史沿革:科学文化评论
现用刊名:科学文化评论
栏目包括特稿或专辑、科技中国、科学与人文、科技与社会、探索与争鸣、访谈和书评等。
投稿须知
1、文章标题:言简意赅,20字以下。
2、作者署名:要求采用真实姓名,注明作者简介及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和电子信箱。
3、论文摘要:用第三人称概括全文,200字左右。
4、关键词:选用3-8个反映论文主题的术语。
5、正文注释:采用脚注形式,按页编号,注释号①,②,③等标在相应正文右上角。
6、参考文献:置于正文之后,按字母顺序,中英文统排。
7、凡属基金项目、国家或部委重点项目之类的论文,必须附上上述项目的批准证明,并在题注中写明项目全称、编号等有关情况。
8、投稿请登录“网上投稿”系统,将电子文本附上。或发送至编辑部邮箱。编辑部收到后即回复确认。稿件收到后三个月内未见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恕不退稿。
9、来稿文责自负,但本刊保留对来稿的删改权,重大修改当与作者协商。来稿一经发表,即酌付稿酬,并赠送当期刊物2册,本刊不收取任何版面费。
杂志目录
2013年第2期目录
科学与人文
(5)华莱士和达尔文不同的“自然选择”之路郑笑冉
(18)梭罗、海克尔与“生态学”一词的提出林祥磊
科技与社会
(29)从玩器到科学——欧洲光学玩具在清朝的流传与影响石云里
(50)中西科学社团的交流(1949—1982)——以中国生物化学(委员)会为例熊卫民
书评·书介
(73)对《“李约瑟问题”辨析》的答复陈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