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4-18 11:02:47 更新时间:2014-04-18 11:20:46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直坚持办刊宗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执行党的宣传方针,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成果提供发表阵地;鼓励学术研究,强调学术平等,坚持学术自由,倡导学术争鸣,不遗余力地发表优质文稿,为繁荣我国的学术贡献应有的力量。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获奖情况
全国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学报百佳期刊
2001年全国高校学报转摘率全国排名第一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经济、法学、政治、语言文字学、外国文学、汉语言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上海文化。
投稿须知
期刊名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上海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ISSN:1004-8634
国内刊号CN:31-1120/C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上海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16开
历史沿革: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现用刊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创刊时间:1958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一、中文文题部分需增加若干新项目,顺序应为:
1.中文文题左上角应有“文章编号:”为标识,具体编号由编辑部给定。
2.中文文题;
3.作者姓名;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分隔,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例:“吴□□1,赵□□2”
4.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编,单位名称与省市名邮编之间用“,”分隔;不同单位的作者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以作者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连排时以“;”分隔;此“工作单位”项目用“()”括起。例:(1□□□□大学□□学院,上海200234;2□□□□大学□□系,上海200235)
5.摘要。150字左右,前应加“摘要:”为标识;
6.关键词。2-5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前应加“关键词:”为标识;
7.中图分类号。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进行分类;分类号前以“中图分类号:”为标识;
8.文献标识码。标识码前为“文献标识码:”作标识,接排在“中国分类号”之后(前空3个字)。按“规范”,共设置以下5种文献标识码: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E--文件、资料等。
二、文末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在正文后,独占一行,左顶格,用“参考文献:”为标识;
2.每条参考文献内容依次是:
主要作者姓名(多个责任者之间用“,”分隔,不得出现缩写点“.”;姓名后不得加“著”、“编”、“主编”、“合编”等任何说明).文献题名.以单字母方式的标识的文献类型(“[]”括起,见下表).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每条参考文献条目各项之间及最后以“.”分隔和结束。例:期刊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号码.图书:[序号]作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报纸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表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集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文献类型标识MCNJDRSP注:对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类型标识为“[A]”,其他未说明之文献类型用“[Z]”。
3.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学术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一般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与正文中指示序号一致。
注释是对学术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文末参考文献前,并用阿拉伯数字加圆圈标注。
杂志目录
目录·2013年6期
1.荀子的规范与秩序思想杨国荣,YANGGuorong
2.“理”概念发展的知识线索吾淳,WUChun
3.教师德性研究的三个基本维度童建军,TONGJianjun
4.美国教育职业伦理的理论研究、行为规范与实践王正平,WANGZhengping
5.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对雇佣关系的影响:基于国际比较分析法拉塞尔·兰斯伯里[澳],尼克·韦尔斯[澳],格雷格·班伯[澳],RussellD.Lansbury,NickWailes,GregJ.Bamber
6.泰勒制与工资机制问题研究刘诚,LIUCheng
7.论中国城市文化学理论的建构朱逸宁,刘士林,ZHUYining,LIUShiling
8.国家区域发展规划中的文化政策问题研究王晓静,WANGXiaojing
9.西方古典诗学略论陆扬,LU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