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报期刊论文
所属栏目:畜牧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4-21 14:56:49 更新时间:2014-04-21 14:07:49
《土壤学报》反映土壤学各分支学科有创新或有新意的、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土壤科学及相关领域,如植物营养科学、肥料科学、环境科学、国土资源等领域中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沿问题评述与进展和问题讨论。该刊主要读者对象为土壤学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管理干部。《土壤学报》的前身是《中国土壤学会会志》(BulletinoftheSoilScienceSocietyofChina),于1948年12月创刊。1952年更名为《土壤学报》。1955~1956年定期出版,为半年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57年起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全国各地邮局发行。1966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科研工作停顿,《土壤学报》也被迫停刊。1978年8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正式复刊。该刊为16开本,每期144页,国内外公开发行。2002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该刊历任主编:1948年主编是宋达泉研究员;1950~1954年主编是马溶之研究员;1955~1983年主编是熊毅研究员;1984~1996年主编是鲁如坤研究员;1996~2003年主编是季国亮研究员。现任主编是蔡祖聪研究员。该刊编辑部现有编辑人员4人。
本刊办刊宗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双百"方针,为发展国民经济服务,为科教兴国服务,为农业现代化服务,为土壤学科发展服务。
本刊创刊以来,一直坚持贯彻正确的办刊宗旨,刊登论文的学术水平和编辑出版质量不断提高,多年来该刊发表的论文直接或间接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有的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指出了新途径或提供了理论依据,有的丰富和发展了土壤学科内容,有的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基础资料。该刊反映了土壤科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并推动了科研出成果、出人才,同时该刊也是中国土壤学界与国际土壤学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影响因子】
期刊名称:土壤学报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
国际刊号ISSN:0564-3929
国内刊号CN:32-1119/P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大16开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2003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2002年荣获“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2002年荣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二等奖”
国外数据库收录
美国化学文摘
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网络版
【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设有植物营养科学、肥料科学、环境科学、国土资源等领域中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沿问题评述与进展、问题讨论、书评等栏目。
土壤学报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
1、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论据充分,条理清楚,文字精炼。稿件的体例格式请参考近期本刊。
2、来稿请用A4纸隔行单面打印。表格采用三线表,数据纵栏列出。图表数据需进行统计分析。图件、照片清晰准确。图题、图例、图注、表题、表头、表注等同时用中、英文标注,具有自明性。
3、每篇论文应有25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并给出中、英文关键词和论文的中图法分类号。
4、计量单位一律按国家统一规定。氮、磷、钾除化肥养分外,一律按元素计量。外文字母和符号均需分清大小写、正斜体。公式中的外文字母、数码和数学符号等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并用铅笔标注。
5、参考文献不分文种,均按在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文献作者三名以上者只列前三名,三名以下(含三名)者应全部列出。英文文献作者姓在前、名在后。中文文献应同时列出中、英文(先中文、后英文)。未公开发表资料可作为脚注列出。
6、每篇论文(包括图、表、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等)一般不超过6印刷页,简报不超过3印刷页。
7、各类基金资助的文稿,应加题注。通讯作者的联系地址及作者简介等可作脚注。
8、来稿文责自负。不得一稿多投。来稿一式两份,若不被录用,本刊将通知作者,但稿件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经初审并通知作者修改的稿件,如无特殊情况须在(自通知之日起)6周内返回本编辑部,否则作自动放弃处理。
9、本刊印刷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光盘版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网络版由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中心发布。来稿一经录用,将由以上三种版式刊载。稿酬在稿件在本刊刊登后一次付清。
10、来稿请尽量通过电子邮件投稿。
【最新目录】
1.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主控因子——土壤类型与土地利用比较顾成军,史学正,于东升,徐胜祥,孙维侠,赵永存,GuChengjun,ShiXuezheng,YuDongsheng,XuShengxiang,SunWeixia,ZhaoYongcun
2.中国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速率研究——基于长期试验点的Meta分析田康,赵永存,邢喆,孙维侠,黄标,胡文友,TianKang,ZhaoYongcun,XingZhe,SunWeixia,HuangBiao,HuWenyou
3.基于多源数据和模糊k-均值方法的农田土壤管理分区研究郭燕,田延峰,吴宏海,史舟,GuoYan,TianYanfeng,WuHonghai,ShiZhou
4.承德市坝上高原典型土壤的系统分类研究安红艳,龙怀玉,刘颖,穆真,雷秋良,高琳,李军,AnHongyan,LongHuaiyu,LiuYing,MuZhen,LeiQiuliang,GaoLin,LiJun
5.不同水氮耦合管理下耕层土壤的氮动态陈林,张佳宝,赵炳梓,黄平,ChenLin,ZhangJiabao,ZhaoBingzi,HuangPing
6.科尔沁不同沙地土壤饱和导水率比较研究姚淑霞,赵传成,张铜会,YaoShuxia,ZhaoChuancheng,ZhangTonghui
7.不同质地土壤中镉运移的数值模拟与预测林青,徐绍辉,王凯丽,LinQing,XuShaohui,WangKaili
8.吸附性土壤溶质运移参数识别的粒子群-差分算法任长江,白丹,周蓓蓓,梁伟,陈燕,RenChangjiang,BaiDan,ZhouBeibei,LiangWei,ChenYan
9.塔里木河干流耕地动态变化及其景观格局白元,徐海量,刘新华,凌红波,赵新风,BaiYuan,XuHailiang,LiuXinhua,LingHongbo,ZhaoXinfeng
10.水稻拔节期根系呼吸对臭氧污染和厌氧—有氧环境变化的响应寇太记,朱建国,KouTaiji,ZhuJianguo
11.藏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薛会英,胡锋,罗大庆,XueHuiying,HuFeng,LuoDaqing
12.有机质对土壤光谱特性的影响研究彭杰,周清,张杨珠,向红英,PengJie,ZhouQing,ZhangYangzhu,XiangHongying
13.侵蚀程度对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养分含量和红壤有机质稳定性的影响董雪,王春燕,黄丽,谭文峰,胡红青,DongXue,WangChunyan,HuangLi,TanWenfeng,HuHongqing
14.外源新碳在不同类型土壤团聚体中的分配规律吕元春,薛丽佳,尹云锋,高人,马红亮,杨玉盛,LüYuanchun,XueLijia,YinYunfeng,GaoRen,MaHongliang,YangYu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