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中控制混凝土质量的技术措施
所属栏目:市场营销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1:48:35 更新时间:2011-02-26 11:48:35
摘要: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建设中,如何真正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必须要求要每个员工都必须以规范、规程为标准,严格操作,用认真的态度控制好每一个环节。以下就如何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技术措施
1、概述
在工民建中混凝土工程往往是骨架工程,其质量的优劣往往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因素,主要是原材料的选用,如水泥标号、骨料特别是粗骨料、外加剂等;混凝土配合比,特别是水灰比;混凝土的搅拌、震捣、养护等等。应根据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严格按有关要求施工,严把质量关,才能提高工程质量。
2、施工中控制混凝土质量的技术措施
2.1严把原材料关,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
2.1.1水泥和沙石料选用。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而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水灰比、粗骨料和沙子等。理论与实践均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使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因此要严格审核水泥产地、品牌、品种、标号,砂、石产地、细度模数、含泥量等指标,并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时,应进行复检,并按复检结果使用。切勿错用低标号水泥。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相对较小。另外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所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
2.1.2外加剂的选用。
掺外加剂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措施。减水剂是最常用的一外加剂。减水剂能在不增加用水量的情况下,显著增大混凝土的流动性,节省水泥用量。但添加剂使用不当,一是混凝土浇筑后,局部或大部长时间不凝结硬化。二是已浇筑完的混凝土结构物表面鼓包。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外加剂进场后,首先检查是否有出厂合格证,然后进行试配,掌握其特性。其次,严格按要求控制加入量。
2.1.3混凝土水灰比的控制。
当水泥的品种和标号相同时,混凝土的强度随水灰比的增大而有规律的降低。所用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就越高。但水灰比过小,拌合物过于干硬,以致无法保证浇捣质量,使混凝土不太密实时,强度亦将下降。因此,要控制好水灰比。
2.2混凝土裂缝控制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变形引起的如:收缩、膨胀、沉降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部荷载引起的:混凝土养护不当;外添加剂问题;混凝土内热等引起的裂缝。在工程中完全消除裂缝是不可能的,规范中也有明确规定对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深度的裂缝。但作为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技术保障措施来有效的控制裂缝的产生,尽量少产生或尽量减少裂缝宽度、深度,尤其要避免出现在关键部位或有害裂缝。
一是浇筑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消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二是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对防止裂缝尤为重要。主要是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有条件时宜采用养护。养护时间为14—28天。三是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等),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降低峰值。浇捣成型后,表面覆盖薄膜、麻袋等进行养护,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四是避免在雨中或大风中浇灌混凝土。五是对于地下结构混凝土,尽早回填土,对减少裂缝有利。六是夏季应注意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采用低温人模、保温养护,必要时经试验可采用冰块,以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
2.3混凝土浇注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的和易性是保证浇筑质量的主要因素。要求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不但要满足强度的要求,还要有良好的和易性。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可塑性,以利于浇筑振实。
首先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该检查模版的标高,尺寸,强度,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写到隐蔽工程质量记录表;清除模版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版的缝隙和孔洞应该堵严;对木模版应用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在地基或者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该清除淤泥和杂物,并且应该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于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润湿;对未风化的岩土,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下积水。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应该由底层往高处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振捣的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
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者震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该经常观察模版、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位移、变形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其次,混凝土浇筑后,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版的每个角落,排除气泡,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第三,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该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且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2.4混凝土的养护控制
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混凝土的浇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称为混凝土的养护。养护的目的是为了混凝土硬化创造必要的湿度、温度等条件。常采用的养护方法有:标准养护、热养护、自然养护,根据具体施工情况采用相应的养护方法。混凝土结构浇筑后,达到一定强度,方可拆模,不能急于拆模,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破坏混凝土结构。
2.5混凝土质量的检查
主要是施工单位自检,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外观和几何尺寸。二是内在质量,即实际强度。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外观检查主要是观察有无裂缝、蜂窝、麻面、露筋、空洞、连接部位疏松和锚筋松动等。如有发生,应进行返工或采取加固措施。几何尺寸检查主要是通过施测实量,确定构件是否能满足使用功能以及下步施工的要求,并对该产品的质量等级予以评定。
内在质量的检查,主要通过检阅各种技术资料,如原材料化验单,施工记录,并在上述记录合格的基础上,根据混凝土试压报告单,分别采取方差未知或非统汁方法进行强度评定,合格后,方为完成了混凝土施工的全过程。
3、结语
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要求每个员工都必须以规范、规程为标准,严格操作,用认真的态度控制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够真正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