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4-24 14:08:15 更新时间:2014-04-24 14:35:14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是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反映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科研成果,繁荣学术,促进学术交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学报创刊于1956年10月,原刊名为《华南师范学院学报》,1956和1957年各出1期,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综合版,16开。1958年起分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出版,各出2期,1958年的第2期起改名为《华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1959年出1期。1960年出3期(分综合版、中国语言文学专号、历史专号)。1961年停刊。1974年复刊,刊名改为《广东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为季刊。1976年刊名改为《广东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7年的第1-3期的刊名改为《广东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7年的第4期刊名改为《华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1978年起刊名改为《华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3期起刊名为《华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从1983年第1期起刊名改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起改为双月刊。1980年起国内公开发行,1989年起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向国外发行。50年来,学报一直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贯彻“双百”方针;突出学术性、地方性和师范性,注意应用性,力求办出特色。在哲学、经济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文体育学等若干学科形成优势和特色。特别是近10年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抓住本校已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有利时机,坚持改革、创新,及时反映重点学科新成果,既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又关注现实、热点问题,如新经济问题研究、港澳台研究、广东经济与教育、文化研究等。在抓好编校质量的同时,提高整体档次,加强对外交流,扩大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高品位和严谨性使其知名度逐步提高,受到了广大作者、读者的好评。在广东省高校学报和全国师范院校学报中一直保持较高的文章转载率,地位不断提高。近10年来,在广东省优秀期刊评比中,2次(1997、2001)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期刊”;在广东省高校学报有关评优中多次获奖;在首届(1999)、第二届(2002)和第三届(2006)中国人文社科学报评优中均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学报还先后被确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1999、2004)、“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1999-200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首批来源期刊”(2000)、“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2)、“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4);2001年被新闻出版署确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另外,已为国内主要的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学报与学校同步发展,为学校作出应有的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获奖情况
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
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
广东省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
栏目设置
设有中国古代思想新探、中国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等栏目。
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ISSN:1000-5455
国内刊号CN:44-1139/C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16开
历史沿革:广东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华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
现用刊名: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刊时间:1956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投稿须知
1)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
2)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宜署真名;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名称、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多位作者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及相应的工作单位间夹注不同的数字序号。具体排列为:题目单列一行,姓名单列一行,单位单列一行,均居中排列。
3)基金项目:文章请在首页地脚处注明基金项目的正式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批准号。如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9637050)
4)作者简介:(文章首页地角处标注)
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单位,职称(职务),学位。
5)摘要:来稿均应有中文摘要,篇幅为100―300字,用第三人称对全文进行准确概括,禁用“本文、笔者、作者”等主语,不加诠释,不用评价性文字,不用报道语式,不用序号,不分段。摘要要求文字简洁而精炼;内容客观,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重点突出而新颖。
6)关键词:选取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3―5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7)正文:文中引用文献用方括号序号标注(该文献多次出现时用同一序号)、并注明页码;解释或补充性的注释以尾注形式在文末注明,排在参考文献之前。
8)参考文献:按照正文中出现次序列于文后,以“[参考文献]”(居中)为标识。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如:
[1]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1.
[2]何文秀.裁判自律[J].法学研究,1998,(2):231.
[3]陈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测[M].//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谢溪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4).
9)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应有相应的英文翻译,并将英文翻译附于文末参考文献后。
杂志目录
目录·2013年4期
1.从社会正义到性别正义——论南茜·弗雷泽的“二维”性别正义观茅根红
2.康德内在自由观批判——基于女性主义视角董美珍
3.女性公共领域如何可能?——论弗雷泽对哈贝马斯的批判杨礼银
4.美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研究:以ResHighEduc期刊为例郑文,宋春燕,陈伟
5.优良学风的建构:大学文化管理的旨归与路径钟凯雄
6.学生干部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潘文庆,李溢航
7.近代教育家对实践教学的探究吴云鹏
8.课程想象力:内涵及其培育左璜,莫雷
9.课程改革语境下课堂文化之重建杨宏丽,贺成立
10.中文身体动词的语义特异性加工陈新葵,张积家
11.基于城市群视角的澳门城市竞争力研究杨英
12.以澳门与横琴合作促进澳门经济可持续发展袁持平,梁雯
13.澳门特区长者定居内地的趋势、原因和特征陈广汉,刘璐
14.收入分配对广东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基于ARDL-ECM模型的实证研究吴超林,罗文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