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1:04:38 更新时间:2021-04-02 09:31:59
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到终点及相关信息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商检、通关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现代物流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与运输和仓储有关的传统组织管理技术,而且是可以创造更高经济价值的经济管理活动。淮安市位于苏北腹地,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期,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降低工业成本,实现经济集约型增长,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是淮安经济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淮安市现在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较弱、区位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水平相适应的。虽然在过去的五年里淮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由于底子弱、基础差,所以从淮安市当前的经济发展总量水平、城市化水平来看,淮安仍然落后苏南、苏中地区。同时与周边的中心城市诸如南京、扬州、徐州相比较,其经济实力尚待加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淮安发展现代物流的经济积累和扩散范围和能力受到一定的制约。
经过几年的努力,淮安的交通枢纽地位基本确立,但其潜在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从区位交通运输条件来看,就苏北地区而言,徐州的铁路运输条件、连云港的海运条件都优于或强于淮安,使得淮安铁路中转物流量、海运中转物流量发展受到制约,影响着其区位物流组织优势的发挥。
(二)物流基础设施供给相对不足
淮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初具规模,但也存在着物流基础设施结构性不足以及运作效率不高的问题。铁路运输网供给强度不够,现有运能不足:水运因航道所限,运能远不如沿江沿海;现有市域内农村公路存在着路况差、等级偏低的问题;运输枢纽建设急待加强;没有航空快捷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超期服役现象严重,集装、散装、冷藏保温保鲜、危险品等专运车辆以及大、中、小车型的发展缓慢。城市内的仓储设施布局配置不尽合理,库场设施陈旧老化,缺乏现代化、自动化仓库等。
(三)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体系没有形成
虽然淮安市物流的需求较大,但物流业主仍以传统运输、仓储为主,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联运、配载程度较低、集装箱化运输数量小。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行限制和延迟了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另外,我市缺乏电子商务物流网站平台,物流信息难以整合,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未形成对物流发展的有力支撑,适应物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起来。
(四)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淮安市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物理知识远未得到普及。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地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从而不擅管理,特别是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不足。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二、加快发展淮安现代物流业的工作重点及措施
目前,淮安的交通运输及网络设施条件、物流组织据点条件、信息支撑条件和物流企业组织条件都已初步具备建设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更高的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市现代物流业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启动物流园区建设
以淮安工区园物流园区、淮安新港综合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物流园区投资力度,加快园区交通、仓储、堆场、后勤服务等设施的建设,同步搞好各专业物流中心建设,初步形成淮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空间格局。
重点抓好淮安工业园区建设。淮安工业园物流园位于城东东部,园区东距京沪高速公路1.5公里,南距铁路南站4.5公里,西距铁路东站5.5公里,距京杭运河楚州港约8公里,交通条件优越,具备公、铁、水联运集散的功能。目前开发区已经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国内外大型工业企业,随着用地开发和招商引资速度的加快,更多的企业将会陆续进驻。因此,淮安工业园区应作为物流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首先启动。
加快推进淮安新港物流园区建设。淮安新港位于城市西南,处于城市下风向,大运河与里运河交叉口,规划用地30公顷。根据淮安市港口规划,淮安新港将是淮安本地第一大港。在“十一五”期间,园区重点规划建设“一个中心,五个基地”,即建设一个物流信息中心,建设农副产品中转基地,积极启动集装箱中转基地的建设。树立一条龙服务思想,为企业提供方便快积极推进农资物流园建设。淮安市农业大市,农资物流量大。据统计,淮安市物流物资品种构成中,农副产品物流量最高,在全市物流规划和物流园区建设中,应加强农资物流和农资物流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依托供销系统庞大的营销网络,建设和培育一批农资供应龙头企业,引进外地大型连锁企业来淮建立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提高农资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是物流业发展的主体,淮安市物流企业的发展应以市场化运作为准则,采取创新与整合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动物流企业向现代化物流企业的转变,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2-3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
引导生产型企业的物流创新。一是重点推进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生产物流从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变,向物流园区集中。二是引导中小型企业生产企业将本企业的物流业务实行完全剥离。由专业物流公司式物流代理企业负责这部分企业生产所需要原材料的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的整理、包装、配送等,从而提高生产企业的物流专业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同时又为淮安市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
加快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淮安市的物流企业单体规模较小、服务功能单一、缺乏竞争优势,物流企业的发展重点可放在推进一批具有第三方物流雏形的物流企业上,将专业物流企业做强做大,并加以整合,组建综合服务型的现代物流企业。
(三)努力搭建物流信息平台
加快淮安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微观物流资源,搭建物流信息交流环境,为物流发展提供信息支撑,为全市各个企业、相关行业部门额度EDI系统提供一个通讯接口,达到既能利用现代现有EDI系统又能使其跨越行业部门饿局限,将各种物流数据信息按一定的规范格式统一转换后进行存储、发布和传递,建成具备多种系统功能,可以提供不同内容信息服务的物流信息枢纽,使物流信息成为物流体系的桥梁和纽带。
近年来,淮安市全社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海关、商检、海事等单位已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系统,淮安各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建设可以与之衔接,逐步建立起包括信息网络、电子报文标准、交换中心、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等在内的信息平台,实现铁路、公路、港口码头与监管部门、运输公司、货代等业务伙伴之间运输单证的电子数据交换和处理,提高转流速度。同时,要采用财政、金融、税收等调控手段,积极鼓励和引导淮安市各物流企业逐步采用互联网技术、GPS定位技术,将企业经营网点连接起来,实现对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物流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监控和全程管理,使用户、供应商、制造商及相关单位之间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
(四)重点培养引进物流人才
一是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物流学专业,积极发展高等、中等物流职业教育,开展国内和国际的交流和合作,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现代物流研究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二是要注重在物流实践中培养人才,注重对现有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采取“送出去”,派人到物流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学习、深造,“请进来”聘请国内外的专门人员参与淮安企业的物流管理和经营相结合的路子。
在培养人才方面,既要注重物流技术、管理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培养将这些专门知识与淮安的物流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同时政府有关教育
物流主管部门等应高等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企业也要有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长远来看,应尽快制定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的规范性法规,分门别类积极推行部分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经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并严格等级考核工作。另外,要解决并完善用人、留人机制,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机制,形成“能上能下”的良好氛围,造就一支现代物流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