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思考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1:04:38 更新时间:2021-04-02 10:46:11
对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思考
罗胜利
贵州建工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摘要:国企改革已进入攻坚、决战阶段,加快国企改革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对国企改革改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问题;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走过了28年的风雨历程,先后实行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股份制和现代企业制等不同形式的改革举措,特别是自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企改制工作全面启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这几年在理论与实践的积极探索,国企改革已进入攻坚、决战阶段,加快国企改革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1国企改革改制的现状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表现在于:
(1)国有大企业改制工作取得明显进展,股份制改制进展较快。从全国看,在净资产占全国国有企业66.9%的2903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骨干企业中,已有1464家改制为多元股东的公司制企业,改制面达到50.4%[1].
(2)国有中小企业经营机制明显转变,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放开搞活成效显著。近年来,国有中小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普遍进行了改制,目前改制面已85%以上,其中县级已基本改完,地市级改制面达80%~90%[1]。国有中小企业改制的成效表现在:一是产权实现了多元化,二是职工转变了身份,三是企业转换了机制,四是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3)困难企业关闭破产退出市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和资源枯竭等困难企业的改制,主要是通过政策性关闭破产退出市场。到目前为止,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共安排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3377户,涉及银行呆坏账准备金2238亿元,涉及安置职工620万人,消除企业亏损1340亿元。
(4)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将国有企业改革与职工再就业相结合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分离富余人员的重要途径,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截至2004年9月底,各地实施主辅分离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有775个,设立改制企业2639户,职工70.8万人。
(5)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效果开始显现。从1998年到2004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商企业户数从23.8万户减少到13.8万户,减少了42%;职工人数从7804.8万人减少到4004万人,减少了46.6%;实现利润从213.7亿元提高到5312亿元,增长了34倍;企业总资产从14.9万亿元增加到22.3万亿元,增长了50%[1]。
2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当前仍然存在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缓慢,国有资本退出通道不畅,效果不甚明显,其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在于:
〈1〉部分干部群众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思想不够解放,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对国有经济“进”和“退”的辩证关系认识不清,对改革缺乏主动性,责任意识不强。
〈2〉各部门在企业改革改制工作中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一是部分企业主管部门履行企改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能到位不够,对企改工作程序和政策领会不透,对企业改制工作指导不力,造成企业改革工作基础不扎实,程序不完善,使企改工作出现反复。二是资产评估工作进展缓慢,主要是对资产评估工作监督指导缺乏力度,加上有些企业不能很好地配合企业改制评估工作,使资产评估工作滞后于国企改革进展的要求。
〈3〉改制方式过于单一。中央提出要采用多种有效方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包括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出售等,而各地在实际执行中大多数采用出售的方式,一些地方对出售国有中小企业还定任务、下指标。
〈4〉改革成本不足。改革成本不足仍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问题。在国企改革初期提出“靓女先嫁”,现在大多数“靓女”已经嫁出去了,但大部分“丑女”却凉在了一边,这些企业资产状况差,企业负担重,资产难变现,难以筹集必要的改革改制费用,使改革改制难以顺利推进。据统计,国企改制的企业员工身份置换而言,全国大约需要8000~10000亿元来承担改制需要的成本。
〈5〉富余人员分流、安置难。由于历史和体制形成的原因,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富余人员分流成为必然,出现富余人员分流、安置难的原因:一是仍有少数职工观念转变不过来,对打破国有职工身份的做法还无法接受;二是重新就业难度较大;三是由于资产变现难和净资产不足以安置职工等,致使一些企业的改制方案出台后难以实施,给改制进程造成较大影响。
〈6〉合作伙伴、战略投资者难寻。面临市场的挑战,政府、企业在不断想办法,找出路,寻找兼并重组伙伴等方式使企业尽快摆脱困境,加快改制进程。但由于企业债务、经济环境、地理因素等方面原因,很难寻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虽然各级政府在各种招商洽谈会上极力推荐和牵线搭桥,但效果仍不够理想。民营资本和战略投资者较少,而且它们收购或兼并的企业往往是优良资产。
〈7〉改制工作仍欠规范。调查发现,个别企业在清产核资、评估上,有资产价值被低估的现象[2];企业在改制前财务公开、财务审计不透明,甚至不审计,职工反映强烈;有些地方制定政策与中央、省政策不符,盲目追求企业改制数量等问题。
〈8〉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缓慢,国有产权进场交易还存在不够规范的情况。2004年以来,国有产权转让进场交易率有了明显提高,一般达到85%,但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地方低于30%。产权交易中实行公开竞价的较少。许多地方的产权交易网络尚未建设完善,上网交易的企业数量少,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同时为资产重组服务的**机构存在行业性垄断倾向和保护倾向,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明显不足。
3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任务仍然很艰巨,面临着严峻挑战,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破解。要持续稳定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进程,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制定政策措施。国企改制是一次深层次的变革,也是新旧体制的变更和利益格局的调整,这就要求:一是要加强领导,成立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具体抓;二要加大力度,责任到人,明确国企改革改制领导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负责指导企业的改制工作;三要制定政策措施;四是要加强宣传教育,使职工充分认识国企改革的重要性、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国企改革顺利推进。同时在改革改制中做到“三公开”,即政策公开、改制方案公开、产权交易公开。
〈2〉按照“一企一策”的改革原则,注重对国有企业进行分门别类改革。分门别类就是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进行三种形式的产权改革。一是对具有公共服务职能和资源型的企业,实行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方式进行改革;二是对基础型和投资融资型的企业,实行国有控股、参股与鼓励、吸纳市内外资金和民间资本相结合,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三是对商贸、房地产和一般加工业、制造业企业,逐步实行国有股和国有资本全部退出的改革改制。一企一策就是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企制宜,按照上述几种不同类型的情况,对国有企业采取股份制改造、嫁接改造、整体转让、剥离重组、分拆转让、股份合作和依法破产等形式进行改革、改制、改组。
〈3〉建立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解决国企改革改制成本。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的筹措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把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在改制时国有资本退出所得资金,除了用于该企业改革改制成本外,全部纳入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二是把政府土地储备出让时的收益按适当比例划出一部分作为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三是中央和省对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给予的补偿资金,要全部纳入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
〈4〉规范国有资产重组交易程序,推进国有资产重组交易快速高效、健康有序地进行。国有企业改制任务艰巨且情况相当复杂,涉及到多方面、多层次的利益调整。既要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的处置与重组,防止国有资产的日益贬值和国企困境的加重,又要防止国有资产在处置重组交易过程中的流失和其间腐败问题的发生,规范国有资产重组交易程序[3]。重点把好以下几关:一清产核资关。认真做好评估前的清产核资工作,凡是事实上的无效资产要予以核销,凡是可以减免的债务要设法争取减免。对主业和辅业的资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要作合理而清晰的界定。二国有资产评估关。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对企业的改制成本要做精确地测算,做到准、清、实,不留死面死角,不留后遗症。三国有资产挂牌交易关。要努力增强挂牌交易的透明度和激烈的竞争性。适时披露国有资产交易信息,保证所有感兴趣的竞标者都能够得到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权。四审批关。一旦选中竞标投资人,就要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参与下,制定全面详尽的改制与交易方案和具体实施细则;应该聘请相关专家对方案做全面的科学论证,力求避免资本运行方面的技术性失误,提高同投资人合作的成功率。
〈5〉建立和完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救济等社会保障制度政策,维护社会稳定。政府为国企改制提供财政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好改制过程中富余人员的分流和下岗职工的安置工作,抓好再就业培训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定有效的办法帮助企业解决好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分离和企业债务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6〉加强对企业改制移交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管理的资产的管理,盘活资产,创造效益。
4结语
如上所述,国有企业改革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到了关键时期,需要全社会统一思想、增进共识,乘势而上、合力攻坚,才能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步伐,为中国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